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公元前219年始,秦始皇数次东巡,“群臣诵功,请刻于石”,遂在泰山等地刻石勒铭。这些铭文叙述了秦始皇因六国“贪戾无厌,虐杀不已”,于是“禽灭六王”“平一宇内”,实行了“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等政策;秦始皇“作制明法”“不懈于治”“专隆教诲”“忧恤黔首”,官员“各知所行,事无嫌疑”;“六合之内”出现了“黔首安宁”“不用兵革”“男女礼顺”“莫不受德”“承顺圣意”的景象。

——据《史记》等

材料二   公元14年罗马帝国首位皇帝奥古斯都去世,其生前自述被铭刻于陵墓入口处,主要内容为:奥古斯都“恢复了为派系势力主宰的共和国的自由”,平定高卢、西班牙等地战乱;多次为罗马平民发放金钱和粮食,“举办角斗表演”;复兴罗马传统,“修复了八十二座诸神之庙宇”;“解除了海上的海盗威胁”,“将罗马人民的所有行省”的边界扩大了。铭文强调奥古斯都的最高权力源于元老院和罗马公民的授予。该铭文后被诸行省传抄。

——摘编自张楠、张强《<奥古斯都功德碑>译注》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秦始皇刻石与奥古斯都功德碑呈现的帝王形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刻石与奥古斯都功德碑出现的共性原因并说明两者共同的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2 . 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1740—1786年在位)自称“国家的第一公仆”,提倡理性主义的统治,在立法、司法、教育、经济等方面推行改革。同时,他又对官员说:“你们绝没有任何主动权,一切事必须直接通报我”。这种统治风格体现了(     
A.平民主义与贵族传统的结合B.科学精神与神权主义的融合
C.启蒙思想与专制主义的杂糅D.激进思想与保守主义的妥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荷鲁斯是古埃及传说中鹰头人身的神。国王那尔迈统一上下埃及后,命人制作了巨型调色板,其反面,那尔迈举起握在右手的权标头准备敲碎一个敌人的头骨,荷鲁斯神则用一个爪子牵着拴在另外一个敌人鼻子的绳索,另一个爪子则踩在象征该敌人家乡的莎草上。正面,那尔迈与众臣视察战场,旗杆顶端站立着象征指引者的鹰。这体现了古埃及(     
A.等级秩序森严B.借助神权宣扬王权C.实行政教合一D.集权专制统治特征
昨日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中世纪晚期,英国主教既是国王的封臣,又是罗马教皇的使节,在身份和职能上都具有双重性。教会经济同封建经济结构融为一体,相应地,主教在职能上呈现多元化。英国的宗教改革终止了国王和主教之间的封建关系,使二者的关系变成普通的君臣关系,主教职能趋向单一化。由此可见,宗教改革(     
A.使人们摆脱了宗教的束缚B.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建构
C.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诉求D.推动了人文主义的传播
昨日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35年,法属马提尼克诗人塞泽尔在巴黎发表《种族意识与社会革命》,首次使用了黑人精神一词;他认为黑人诗人要从非洲传统生活的源泉中汲取灵感,寻找创作主题,用黑人精神这个词来展示黑人的光荣历史和精神力量。此后,黑人精神广泛传播。黑人精神的广泛传播(     
A.适应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需要B.体现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
C.开启了非洲民族意识的觉醒D.表明了民族自决原则获得普遍认同
昨日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期的英国国内矛盾突出,民生问题此起彼伏;而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不仅使这一情况加剧,也使传统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缺陷被进一步放大。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提出以“福利国家”来对抗纳粹的“战争国家”,催生了《贝弗里奇报告》。战后英国随之掀起了一个实践“贝弗里奇计划”的高潮。成立于1900年并致力于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的工党在1945年大选中获胜,组建了工党政府,并相继颁布了《国民保险法》《儿童法》《住房法》等社会保障法律,英国逐步被建成为现代的福利国家。

——摘编自孙涛《福利国家建立的历史轨迹》

材料二:1972~1973 年度与1981~1983 年度英国福利支出比较表 单位:百万英镑

年度

项目
教育国民卫生服务住房国民困难补助家庭补助保险金
1972~197338.5028.0017.006.814.2136.80
1981~1982138.02144.0152.0149.1036.67206.01

税收与福利支出对收入的影响表:(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每月收入5080100130
儿童津贴13.0013.0013.0013.00
家庭津贴22.5517.6013.898.29
家庭收入补助22.507.5000
家庭免费早餐5.005.0000
纳税0-7.88-13.88-19.88
国民保险-4.50-7.20-9.00-10.80
实际收入108.55108.00104.01110.61

材料三:由于失业津贴较高,再加上各种名目繁多的社会救助,英国许多失业者不愿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甚至出现一批从来没有工作过的成年人,其数量高达100万,他们多在街头游荡,无事生非。另外,由于福利支出所需资金最终是由就业者来承担的,这就使得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因而企业主努力采用各种手段裁减人员,或者将企业搬迁到发展中国家。

——材料二、三摘编自刘章才《英国“福利国家”困境论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战后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福利国家存在的问题。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福利国家的认识。
7 . 二战结束后,法国政府持续性推出了多个五年计划,国有经济规模急剧扩张。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政府又开启了“国有化改革浪潮”,推动大规模私有化进程,国有经济规模不断缩减,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有经济占比仅有10%。法国这一变化(     
A.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B.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C.表明政府已放弃对经济的干预D.是战后人民持续民主斗争的结果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兴起并成为一门产业。民众仿效16世纪以来贵族“欧陆游学”传统,参观英国知名作家的出生地、故居和墓地,探访文学作品中描述之地,以求“更深刻地理解熟悉的文本”。

地处偏僻的斯特拉特福,因是莎士比亚出生地而成为旅游胜地。1847年出版的《英国最杰出诗人的故居和常去之处》配以版画介绍英国作家故居,深受读者欢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有乔叟、斯宾塞等众多作家的墓碑或纪念碑,备受游客青睐。人们还将文学作品视为“旅游指南”,前往伦敦、罗切斯特等地,与作品中的人物“邂逅”,“跟随哈代想象出来的人物的活动轨迹游览他们的故土”,领略司各特作品中描述的苏格兰高地风光,寻找历史记忆。“莎士比亚之乡”“哈代之乡”“司各特之乡”等英国文学之乡成为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摘编自(法)马克布瓦耶《1621世纪西方旅游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学旅游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的影响。
昨日更新 | 713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昌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9 . 20世纪20年代后期,桑地诺明确提出:“扬基帝国主义(美国)是威胁我们的最残酷的敌人,是唯一想通过征服的办法来摧毁我们(拉丁美洲)种族的尊严和人民自由的敌人”。这主要源于美国(       
A.在拉美推行“门罗主义”B.迫害拉美的印第安族群
C.发展奴隶制种植园经济D.干涉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提出了“锻炼身体,保卫祖国”“锻炼身体,建设祖国”“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体育口号。在50年代,这些口号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体现了体育为国防、生产建设服务和为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服务的积极作用。

60年代初,国家体委重新审定了1958年制定的“十年规划”,调整了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提出“在当前的形势下,……对群众体育活动的规模、运动量、运动竞赛的次数,仍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加以适当的控制”。

1971年,周总理提出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口号。在这一精神指导下,中国乒乓球队与美国队在世乒赛期间友好往来,促成了两队在世乒赛后的互访,间接推动了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此后,中国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友谊或邀请赛事。

——摘编自杨晓轼《新中国六十年体育口号变迁的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体育口号提出的历史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60年代初“调整不切实际的高指标”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体育口号的历史意义。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百师联盟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