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4世纪以来,英国传统社会结构逐渐式微,从教俗贵族和劳动者中分化出乡绅和城乡中产阶级。贵族的铺张浪费和新兴阶层的模仿攀比引发社会过度消费的风潮。过度消费不仅带来奢靡之风盛行和等级界限模糊不清,还引起物价腾贵,造成贵族入不敷出,乡绅和中产阶级陷于贫困,导致国家税收和再生产资源日趋枯竭等严重社会经济问题,促使统治者立法进行干预。

14—16世纪,英国议会制订了11部禁奢法令,其中最重要的是14世纪30年代和60年代制订的三部禁奢法令,详细规定了全国各阶层的饮食标准,以及各等级尤其是乡绅和城乡中产阶级的服饰消费标准;禁止将英国羊毛出口到国外和禁止进口呢布,将穿戴皮草作为教俗贵族的特权。学者克里斯丁·伯克霍尔德检查了1327—1487年主要来自中产阶级的550份遗嘱,其中可能违反禁奢法令的遗嘱为453份,服饰遗赠219份,而实际违反禁奢法令的大多为零至个位数。禁奢法令的实施促使英国贵族和新兴阶层减少了铺张浪费或攀比消费,英国社会初步形成了较为理性的消费习惯。

——摘编自徐浩《14—16世纪英国社会的过度消费问题与禁奢法令的实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禁奢法令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禁奢法令的影响。
2024-04-0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野兽的获猎者”是古代两河流域一种常见的壁画主题,它展现了作为英雄的统治者成功地制服了两个野兽(通常是狮子)。在古埃及的贵族坟墓以及其他用品上,这一主题的壁画被多次复制使用。这反映出(     
A.生产力水平影响文明走向B.古代文明的交流借鉴
C.两河流域文明早于古埃及D.世界文明的多元一体
3 . 文天祥在《言志》中写道:“仁人志士所植立,横绝地维屹天柱。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这体现了文天祥(     
A.对社会治理的要求B.具有强烈家国情怀
C.对科举人才的重视D.对社会变革的期盼
4 . 18世纪中后期,英国出现了以“斯宾汉姆兰德制”为代表的社区服务管理机制。此后,相继实施了“社区发展工程”、《全国健康服务及社区照顾法案》《政府与志愿组织及社区组织合作框架协议》等相关政策,不断提升社区公民参与度。这表明当时英国(     
A.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途径B.社会贫富差距基本被消灭
C.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的成熟D.基本构建起全面社会保障
5 . 如图所示是2018年我国个税改革前后家庭缴税额对比情况。这体现了此次个税改革(     
A.与农业税改革步伐一致B.提高征税以增加财政收入
C.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D.简化手续以刺激居民消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有学者指出:冷战结束后,人类文明再现相互竞争和促进的活力,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取长补短,展现出新的勃勃生机。该观点意在强调(       
A.文化全球化的进程加速B.全球治理能力得到增强
C.西方文化失去主流地位D.多极化利于文明多样性
2024-03-3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现译介科技著作高潮,1954年译介科技作品达911种,1957年有2557种科学著作被译介,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来自苏联。这一译介“高潮” (       
A.旨在服务国家工业化建设B.保证了“一五”计划的完成
C.加速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D.改变了我国科技落后面貌
2024-03-3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8 . 关于玉米传入我国的路线,有学者据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平凉府(今甘肃)志》记载的“番麦,一名西天麦……花垂红绒于塔末,长五六寸,三月种,八月收”,认为玉米由中亚经西北地区传入我国;另有学者据明万历元年(1573年)杭州人田艺蘅《留青日札》中记载“御麦出于西番,旧名番麦,……吾乡传得此种,多有种之者”,认为玉米由菲律宾等地经海路传入中国。这两个观点中(       
A.前者依据地方志记载最具可信性B.所依据的史料都需要进一步佐证
C.后者记述了玉米种植最接近真实D.记述传入时间较早的最具真实性
2024-03-30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9 . 下表中儒墨两家的言论,体现了(       
儒家孔子修己以安百姓
孟子修其身而天下平
墨家墨子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A.强烈的社会责任感B.对社会公平的追求
C.注重个人道德修养D.极力反对严刑峻法
2024-03-30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文化实际上由希腊化的近东文化和波斯文化两股主流汇合而成,它是新月沃地古代闪族文化逻辑发展的继续,也是西亚地中海文化统一性的集中表现。但从文化源头分析,中世纪的阿拉伯文化一般被认为由三种文化交融汇合而成,一是阿拉伯传统文化;二是伊斯兰文化;三是源于波斯、印度、希腊等异族先进文化。中世纪的阿拉伯文化以阿拉伯社会价值标准作定向,是阿拉伯穆斯林思想行为和社会活动的积极反映,同阿拉伯社会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材料二   中世纪的阿拉伯帝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先后被征服的埃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伊朗等地,历史悠久,都拥有非常优秀的古代文明。因伊斯兰教的宽容性和哈里发政府的开明政策,使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能够成为创造、发展中世纪阿拉伯文化的主体。同时,随着阿拉伯大帝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巩固和发展,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他们将西方的文化和技术传播到东方,同时也将东方的文化和技术传播到西方。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钱学文《灿烂的中世纪阿拉伯文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明影响深远的原因。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