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8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工业革命对英国教育的影响处于一个缓慢释放的过程之中;以追求高深、普遍学问的高等教育在这个阶段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疏远;工业革命对教育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初等教育阶段,而且需要以家庭为媒介发生作用。这一观点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工业革命阻碍了教育的深入发展B.家庭对社会的影响力提升
C.政府教育政策不符合社会的需要D.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
2 . 商朝和西周的墓葬中,出土了较多用玉石、石头、骨头等材料制成的仿制贝。这些仿制贝中只有一小部分被用作装饰品,如玉贝、骨贝等,绝大部分被用作货贝的替代品。据此可知,当时(     
A.商品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B.手工业技术水平有所提
C.中央集权有待进一步加强D.社会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
3 . 阿育王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他曾四处征战,大肆屠杀,但后来皈依了佛教,确定佛教为国教。他下令议定了佛教教典,基本编齐了经、律、论三类经典。他还派高僧到东南亚、西亚和北非甚至欧洲的马其顿传教。由此可见,印度佛教的兴盛(     
A.受统治者推崇的影响B.催生了印度的灿烂文化
C.适应了专制集权需要D.打破了印度的等级观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野兽的获猎者”是古代两河流域一种常见的壁画主题,它展现了作为英雄的统治者成功地制服了两个野兽(通常是狮子)。在古埃及的贵族坟墓以及其他用品上,这一主题的壁画被多次复制使用。这反映出(     
A.生产力水平影响文明走向B.古代文明的交流借鉴
C.两河流域文明早于古埃及D.世界文明的多元一体
5 . 日本汉诗是日本人直接用汉字按照汉诗格律用韵创作的诗歌,包括律诗、绝句等题材。据《汉诗文图书目录》记载,从奈良时代至汉诗衰替的明治时代,先后问世的汉诗总集与别集达769种、2339册,收入诗歌在20万首以上。这可以用来说明(     
A.日本文字是汉字派生的B.日本全盘吸收儒家文化
C.中国奉行开放包容政策D.中华文化对日本的辐射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1年,英国政府规定,经政府批准的移澳者可领取一定的路费和其他补助。他们抵澳后,殖民当局还给予土地、农具和牲畜,并无偿提供流放犯人劳动力。“从1831年至1850年,根据政府安排和津贴计划,来到澳大利亚各殖民地的移民在二十万人以上。”这一年,英国实行了土地出售制,缴纳一定金额可以购买澳洲土地。从此,把母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体制逐步移植进来。1839年,英国政府废除了向新南威尔士流放罪犯的制度,而后相继废除了其它地区的流放制。1851年,英国掀起了新一轮移民澳洲的高潮,淘金热下,仅仅两年内的自由移民的人数就超过了过去70年流放犯人数的总和,非土著人口增加了两倍。

——摘编自沈永兴张秋生高国荣《澳大利亚》

材料二   近代以来至20世纪初,绝大部分华工以契约制出国,即以出国后的工资为抵押,换取出洋费用,时称“契约华工”。其国内推力,来自乾嘉以来中国人口激增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和朝廷被迫允许华工出洋。到20世纪前期,约有200万华工被送往东南亚,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亚的种植园和以锡矿为主的矿场。19世纪70年代以后,东南亚的烟草、可可、蔗糖、肉豆蔻、橡胶、波萝等种植园正处于大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大量劳动力。从18881908年,仅从汕头运往苏门答腊的烟草种植园的华工就达13万人。

——摘编自庄国土《论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四次大潮》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英国向澳大利亚移民情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9世纪英国人移民澳大利亚相比,晚清时期华人移民东南亚的不同点,并分析这一时期华人移民东南亚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5世纪前期,小亚细亚半岛西北部的布尔萨城,各地商人聚集,货物堆积,有来自波斯的丝绸商队,也有来自印度、阿拉伯半岛的香料商队,甚至还有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人。这主要得益于(     
A.奥斯曼帝国国力的强盛B.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C.阿拉伯统治者鼓励商贸D.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2024-04-01更新 | 32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8 . 1965~1975年,我国西南和西北工业基本建设投资中,国防工业投资占25%多,加上机械工业投资则达到34.7%,大大超过了“一五”计划期间国家为工业化和国防建设奠定最初基础而投向这两个部门的投资比重。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计划经济造成工业结构的失调B.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取得了初步成就
C.国家发展战略影响工业化进程D.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建成
2024-04-01更新 | 24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9 . 17世纪后,欧洲“文明国家”逐步建立了一套国际法体系,并将这套国际法作为区分“文明国家”和“野蛮民族”的标准。19世纪这套欧洲法系又迅速从欧洲扩展到世界各地。欧洲法系扩展到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B.工业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C.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D.民族民主解放运动兴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城邦是政治共同体,每个城邦都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农村。有公民大会、议会和行政官员。这是所有希腊城邦的共性。雅典城邦作为自由人的共同体,它的强盛与公民的自由和幸福息息相关。大约公元前八至七世纪,雅典人对这种具普遍性的城邦局势作出了创造性反应,在克服贵族与平民的剧烈冲突、克服过渡时期社会变化导致的混乱、暴力的过程中,不仅要解决冲突,而且要寻求一种公平正义的解决方法。通过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和使所有公民轮流参加陪审团而扩大了参与,拓宽了政权基础;每个公民有向陪审团申诉的权利,既对个人身家性命等权益提供了保护屏障,同时也遏制了公共权力的专横。

——摘编自肖雪慧《古希腊的政治遗产》

材料二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是古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帝国皇帝,他是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2年中,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小亚细亚、里海和黑海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他的东征,让希腊文明开始步入亚洲大陆,又让古老的亚洲文明在西方重新焕发出光彩,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从此,优美而富于表现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引领了亚洲人的审美,而来自东方的天文、数学、医学等知识奠定了西方科技进步的根基,更有一条条如丝绸之路一般的道路横贯于亚欧之间。

——摘编自徐翠芬《谁倒在了亚历山大的铁蹄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政治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