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以来,便成为大英帝国“生命线”。1882年,英国出兵强占埃及与苏伊士运河区,且在苏伊士运河区的驻军多达8万人,每年驻军的花费超过5000万英镑。1936年,英国政府又迫使埃及政府签订了《英埃友好与同盟条约》,获得了在苏伊士运河区驻军20年的权利。二战后,埃及要求修订条约,实现埃及对苏伊士运河的完全主权,英国丘吉尔政府不但拒绝撤出军队,反而大量增加了兵力。英国的强硬立场激起了埃及人民强烈的反英情绪,持续的反英暴乱使得英国政府焦虑不安。英国政府担心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领导地位,埃及人的反英仇视行动会在阿拉伯世界引起蝴蝶效应,威胁英国在约旦和伊拉克地区驻军和石油生产安全。英国政府内部也出现了要求与埃及政府就苏伊士运河谈判的声音。19543月,美国成功进行了氢弹爆炸试验,丘吉尔在内阁表示:“由于热核能武器的发展,我们在中东的战略需求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英国国防委员会成员艾登曾经对内阁说:“撒离苏伊士运河基地并不意味着英国就会离开中东,也不是向埃及示好。退一步来说,英国政策的核心目标是伊拉克和约旦。”且在20世纪40年代以来英美国家先后出台的“中东司令部”和“中东防御组织”计划中,埃及都是中东地缘政治中的重要一环,争取埃及加入是英美努力的主要方向。最终在英埃双方的谈判及美国的施压下,1954年英国与埃及签署了《苏伊士运河基地协定》。《苏伊士运河基地协定》使纳赛尔成为埃及无可争议的领导者,埃及的社会稳定在很短时间内得以实现。

——摘编自肖文超《1954年苏伊士运河基地协定缔结的原因及对中东政局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4年《苏伊士运河基地协定》缔结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4年《苏伊士运河基地协定》缔结的影响。
2 . 明朝建立之初,大兴学校。 “府、州、县必皆有学,学必有官,官必以府、州、县所荐士,然犹必考验于吏部,乃归而就职焉。”这一措施(     
A.完善了地方教育管理制度B.加强了民间思想控制
C.健全了八股取士考试机制D.规范了对官学的管理
2024-01-16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许昌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拉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16世纪早期,伊比利亚人来到南亚,把马尔代夫的海贝运回欧洲,然后再将其转运至西非,作为货币购买奴隶及其他商品。这一做法(     
A.拉开了殖民扩张的序幕B.开创了亚非贸易网络
C.导致了价格革命的爆发D.助推了资本原始积累
2023-12-19更新 | 2250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昌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儒学中以“克已复礼”思想为代表的礼制思想对于协调社会关系、维持封建政权稳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北洋军阀深谙传统儒学的作用,因此,在北洋军阀统治期间出现了一系列的“尊孔复古”逆潮。如:1913年袁世凯下令尊孔;1917年张勋拥溥仪复辟,理由是维护儒家的纲纪;黎元洪在1922年复任总统时发表的通电中指出,中国之所以乱七八糟,正是因为“下放其上……婚媾凶终,师友义绝,翻云覆雨,人道荡然”;1927年张作霖下令定礼制,次年祭孔。北洋军阀集团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有意识地利用封建儒家文化,构建起诸如吴佩孚的“内圣为体,外王为用”的治国理念。

——摘编自刘威张泽坤《论传统儒家文化对北洋军阀的影响》

材料二   1986年,当代学者李泽厚在《走向未来》杂志创刊号发表《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一文,这是当时对新文化运动所能达到的“最为漂亮”的回答,自此“启蒙与救亡”即成为支配性的阐释范式,延绵至今。

——摘编自吴宝林《如何超越“辉格史”: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百年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洋军阀政府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及其意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的历程是一部党带领人民反压迫、反剥削、反饥饿的革命史,是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奋斗史。马克思认为,以私有制为主的生产关系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是导致无产阶级普遍贫困的根源,进而指出了解决贫困的基本途径:一是消灭私有制,二是消灭剥削,剥夺者被剥夺。在中国人民反压迫、反贫困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党一经成立就把反贫困斗争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在百年的反贫困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反贫困和贫困治理当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摘编自雒亚男《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的机制创新和历史启示》

材料二   《2019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到2030年,92个国家中最穷的20%人口将因气候变化而遭受巨大收入损失。2021年2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连续9个月上涨,环比上升2.4%,同比上升26.5%。而作为家庭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价格的急剧上升导致家庭支出大幅增加,部分家庭由此而陷入贫困。以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为例,这一地区成年人识字率仅为60%,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成年人识字率仅为30%左右,基本不具备参与现代化就业的能力。

——摘编自张琦《全球减贫历史、现状及其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知识,列举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反贫困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反贫困和进行贫困治理的重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今全球减贫面临的主要挑战。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外脱贫减贫的重要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人性问题上,荀子反对孟子的“性善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只有礼法仁义才能“化性起伪”,使人改恶向善。这折射出荀子(       
A.背弃儒家基本主张B.为贵族政治做辩护
C.最早提出以法治国D.具有现实主义倾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康熙晚期,清廷在西北部和北部逐步推行绿营兵屯田、八旗屯田、流人屯田、民户屯田和维吾尔人屯田,先后在传统牧区兴建了太仆寺牧场、上驷院牧场、八旗牧场、绿营牧场等一系列官牧场。屯牧政策推行(     
A.大大缓解内地严重的人口压力B.一定程度抵御了西方列强扩张
C.支持了清廷的政治和军事活动D.推动了游牧文明向内地的扩展
8 . 在拿破仑帝国败局已定的局面下,为处置法国和重新安排战后的欧洲,1814年10月1日起,俄国沙皇、普鲁士国王、奥地利皇帝、英国外交大臣等召开会议,并于1815年6月9日通过《最后议定书》,议定书为新的国际体系建立奠定重要基础。这一新的国际体系(     
A.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B.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
C.开创了用国际会议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D.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46年中国共产党进入哈尔滨时,针对人心浮动和秩序混乱局面,明确提出“凡关于筹款的事项均统一于市政府,其余任何机关、部队都不准筹款、清算及没收私人物资”,并派人到临近地区筹集粮源,建成以公营粮店为中心的限价售粮网。该材料可说明(     
A.国民党政权所面临的危机B.革命统一战线壮大的原因
C.中共得以立足东北的缘由D.国共力量消长变化的趋势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古代蒙学教育兴盛发展的时期,涌现出张载、朱熹等一大批蒙学教育家。宋代既有官方举办的宫廷和国子监“小学”,也有地方州县普遍设立的“小学”,一些蒙学教育家还在任职地方时通过设置“义学”为乡村下层子弟提供蒙学教育机会。蒙学教育家充分吸取了宋代理学的心性论理论,强调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阶段性特点,在蒙学教材编纂中要做到通俗易懂、循序渐进,引导儿童追求圣人的人格境界。朱熹认为儿童的道德教育应当在其对客观世界进行探究和思考的过程中经过内化形成,诸如历史、自然、医学、名物、制度等知识的学习对于儿童道德心性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周超、金滢坤《宋代理学对童蒙教育的影响》

材料二   1921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提出了《学制系统革案》,该草案经讨论修改于1922111日向全国颁布,壬戌学制就此诞生。该学制采用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分段形式,故又称“六三三学制”。该学制颁行后一度中断过,但自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又成为在全国推行的主流学制,一直延续至今。壬戌学制是对多种方案进行择优的过程中诞生的,各地教育会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教育阶段的划分来看,壬戌学制较之以往学制缩短了小学年限,延长了中学年限。学制还规定大学采用学分制,中学采用选科制。另外,该学制在课程标准纲要中增加了自然科学等实用科目,还特别强调生活教育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这些对当今教育制度的设计与完善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摘编自程斯辉《为什么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能续传百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蒙学教育兴盛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壬戌学制诞生的有利条件及其对当代中国教育制度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