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古代驿传通讯以京城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延伸,每条线路相隔--定的距离便设驿站(或亭、馆、塘、台),配备驿官.驿卒等人员,组成全国驿传网络,采取接力的方法,一站接一站地传递公文信函和军事情报等信息。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驿站仅是传递现行文书的基础设施B.驿站畅通了全国各地间的信息交流
C.弱化了以皇权为中心的君主专制统治D.加强了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府的联系
2 . 北辛遗址具有独特的文化面貌,代表了一定的历史时期,被命名为“北辛文化”(公元前5400年至前4400年),主要分布于泰沂山系南、北两侧一带。对北辛文化解读,正确的是(     
A.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B.人们生活以采集为主
C.已出现社会贫富分化D.居民已从事原始农业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代帝王庙帝王庙是祭祀传说时代帝王、前朝帝王及有文治武功之名臣的建筑。对传说时代“帝王”的祭祀,先秦时代已经有了,在其传说的中心活动地区或陵墓所在地举行。北魏皇帝不但对黄帝、帝尧、帝舜等进行祭祀,还对周王朝的政治人物进行祭祀。唐玄宗在都城内修建了祭祀传说时代圣君的庙,但祭祀多在那些帝王的都城所在地。宋代的帝王祭祀主要在其陵墓进行。元代时祭祀地点多在被祭祀者生前重要活动地区。明代是中国古代都城帝王庙的真正出现时期。明南京城历代帝王庙中祭祀18位历史人物,包括传说时代圣君,还有夏、商、周、汉、唐、宋、元王朝的开国君主。洪武二十一年,又增加37位名臣从祠于历代帝王庙,这些名臣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徙都北京后,明世宗所建历代帝王庙祭祀的帝王与南京城历代帝王庙基本相同。清代沿袭了明代北京城历代帝王庙。顺治二年,历代帝王庙中增加了辽、金、元三代帝王及名臣,还有明代的国君与功臣。乾隆四十九年,依据国家观念、正统理念,乾隆提出中国历史上的历代王朝的历代帝王均应具有“庙享”地位,最后历代帝王庙享祀帝王达到188位,包括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几乎所有王朝与绝大多数帝王,其祭祀内容发展为全面、系统、完整的国家祭祀,历代帝王庙真正成为国家的庙。

——摘编自刘庆柱《不断裂的文明史:对中国国家认同的五千年考古学解读》

从“国家认同”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1-07-14更新 | 317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公安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5年,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要消灭商品经济”。1921年,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我们要在许多经济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退向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

——摘编自边丽冉《论列宁商品经济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

材料二   1929年被斯大林称为是大转变的一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已定,“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急风暴雨式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展开;国有经济在工业产值中已经占了绝对优势。随着新经济政策被抛弃,苏联模式开始形成。强调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增加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但忽视效率。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国民经济中农、轻、重之间的比例一直为226,直到苏联解体。

——摘编自孙代尧《苏联模式的历史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经济思想的变化及“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其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1年农奴制改革开启了俄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在世界历史进程中亦影响深远。改革是沙皇顺应时代之举,也是平衡国内派别之争后做出的最佳选择。改革《宣言》和《总法令》为改革造势和定调,补充性规约适时,适度地调整了改革方向和程度,力争实现带着土地解放农民的最初设想。然而,农民获得的所谓自由并不能解决土地不足、不沃的窘境,他们最终成为税高赋重的自由人。

——摘编自唐艳凤《俄国农奴制改革法令解读》

材料二   明治维新是幕末民族危亡时期日本社会的权力重组和权威重构。明治新政府内部的近代派与守旧派、近代派中渐进派与激进派之间经过长期权力角逐,逐步实现了中央政府的权力重置、中央集权体制的组织构建和社会阶级基础的根本再造,加之法律制度上和精神上的权威形塑,确立了以近代天皇制为载体的绝对权威。

——摘编自杨栋梁《权威重构与明治维新》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作者评价这两场改革的视角。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两场改革的共同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为秦与唐壁画中马匹的形象。两者都采用夸大马匹身躯,缩小头部和腿部的方法来突出马的健硕,但唐代马匹更加华丽圆润。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中外交流提高了艺术水平B.时代导致审美观念的对立
C.民族交融改变了绘画风格D.绘画艺术在传承中有发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

材料一   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


材料二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潘教峰《钻石模型——解读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更替》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特征。
(2)结合材料二,对材料一中意大利成为近代科学活动的第一个中心的原因进行解读。
8 . 对如表的解读,合理的是
帝王年号(公元)疫病情形
太宁三年(325年)元帝虑勒南寇,使王导率众讨勒。勒军粮不接,死疫太半。
永和七年(351年)三月,中原大乱,因以饥疫,人相食,无复耕者。
隆安五年(401年)十一月,(刘裕追击大破孙恩)三战并大获,俘馘以万数。恩自是饥馑疾疫,死者太半。
义熙四年(408年)(敬宣)军次黄兽,与伪将谯道福相持六十余日,遇疠疫,又以食尽,班师,为有司所劾,免官。
A.唐代的疫情比较频繁B.自然灾害导致疫病频发
C.疫病主要集中于北方D.疫病往往与战乱相伴生
9 . 晚清政策调整与社会秩序。

材料   晚清不同于此前的任何朝代,被称为“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又与此后中国历史的发展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其后中国历史的很多方面都是由这个时期决定的。清廷在19世纪50年代似乎大势已去,灭亡指日可待。但让人惊异的是,它不仅没有灭亡,反而继续存在了半个多世纪。尽管19世纪60年代后清朝进入被不少学者所称誉的“中兴时期”,但实际上,这个“中兴”相当勉强,因为自此以后清朝始终在风雨飘摇之中。虽有了一点“中兴”的迹象,但最终不仅没有实现“中兴”,反而像一艘汪洋大海中的破船,随时都有沉没的可能。当然也不可否认,这时期清朝确实有很多新的特点,与传统统治相比确实有了一些新变化,比如大胆启用汉族官员等。

——摘编自仲伟民《全球史视野:对晚清时局的一种新解读》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晚清政策调整与社会秩序”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01-27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若把中国清朝视为近代早期以陆地为基础之欧亚帝国的典型范例,我们可以说其在1911年最终走向灭亡正是时候。罗曼诺夫帝国在几年后的1917年瓦解,奥斯曼帝国在1922年正式结束前的10多年间便已先行解体。下列各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20世纪初期,亚欧封建帝国的灭亡成为必然
②1911年,武昌起义之后的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③1917年,罗曼诺夫帝国在十月革命中被推翻
④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奥斯曼帝国日益衰落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