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据统计,到14世纪末欧洲已有65所大学,课程设置除哲学、神学外,还有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医学等。几乎与此同时,西欧各国的图书馆事业也应运而生。这一发展(     
A.打破了教会的文化垄断B.削弱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C.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D.推动了世俗文化的普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总理衙门官员郭嵩森指出,西洋各国与历史上的“夷狄”不可同日而语,“洋人之与吾民,亦类也”。他认为与西洋诸国交往,“朝廷为之瞻顾避就,以为迫不得已与之交接”,但“与西洋交涉已成终古不易之局”。其主张反映出他(     
A.有了初步的反清意识B.秉持新的世界审视视角
C.力主改变中国的体制D.全盘否定中国文化传统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84年的干部招聘

198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永远不会忘记,并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县委作出了重大决定,史无前例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不脱产乡镇干部(一边劳动一边工作,只挣国家钱、不吃国家粮的干部),以提高乡镇干部的素质,充实乡镇基层工作力量,解决乡镇干部青黄不接的问题。根据《招聘不脱产工作人员合同书》,招聘干部实行三年一聘用,最多只能聘用三次共九年,聘用期满后各自回家种田。县委这一决定,不仅超预期实现了目标,而且还改变了141名农村青年的人生。我有幸成了其中的一员。

我们这批招聘干部,在当时是有明显优势和特点的:

其一,每个人都没有任何关系和背景,全凭自己的实力,经自愿报名、集中考试、组织考察、层层筛选后招聘的。

其二,清一色农民子弟,既熟悉农村生活环境,又经历艰难困苦,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敢于担当的品质和懂得感恩的情怀。

其三,全是高中毕业生(那时乡镇干部多是小学、初中文化,高中文化程度的很少),有的还是复读了几年,并经过一次或多次高考,虽然都是高考落榜生,但文化基础雄厚,知识水平较高,接受新事物快,适应社会能力强。

其四,年龄都在二十岁左右,身强力壮,风华正茂。

——摘编自熊东阳《我们是“84招聘人”》

结合材料,围绕“1984年干部招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4 . 西汉时,年满七十岁持有“鸠杖”者,享有种种特权,如规定鸠杖持有者享有六百石官员的政治待遇。汉代诸帝都不时颁布赐“高年”者帛、米、酒、肉等的诏令,还有免除年长者家人赋役等措施。这反映了汉代(     
A.户籍管理制度较严密B.社会福利制度较完备
C.贯彻以孝治国的理念D.社会救济由政府主导
5 . 1932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正式开始营业,江西工农银行随之取消,其发行的铜元票全部收回;闽西工农银行虽未停止营业,但其货币发行权被停止。7月,国家银行开始发行货币,中央苏区的货币进入统一发行时期。此举(     
A.意在抵制法币渗透B.冲击了国统区金融秩序
C.力求统一国内市场D.体现了根据地发展态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辽金时期是二十四孝故事图定型普及的时期,很多墓葬中有各种形式的孝子故事,如河南尉氏县张氏镇宋墓和山西闻喜寺底村金墓出土的田真哭荆图。这一时期流行孝子故事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护等级秩序的需求B.科举制度发展的影响
C.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宗族观念强化的诉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源于英国的现代体育运动已传播至整个帝国范围内,并进一步扩散到阿根廷和巴西等国家,板球、足球等英式运动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体育项目和全球性的文化现象。这种现象反映了(     
A.工业社会推动休闲方式的变革B.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建立
C.传统社会开始向现代社会演变D.现代体育的理性化与规范化
8 . 据1801年张鉴等人所著的《雷塘庵主弟子记》记载,“浙江各山邑,旧有外省游民,搭棚开垦,种植苞芦、靛青、番薯诸物,以致流民日聚,棚厂满山相望。”据此可知(     
A.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突出B.引种美洲作物导致生态恶化
C.农作物商品化趋势成为主流D.农业技术突破推动荒地开垦
9 . 【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材料一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形势的发展对于干部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党决定将210万野战军变成工作队。1949年,毛泽东指出,军队就是一个学校,军队干部应当全体学会接受和管理城市,懂得在城市中对付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善于领导工人、动员组织青年、管理工业和商业、管理学校、报纸、通讯社和广播电台。此后,解放军所到之处,大量官兵被留在地方工作,大量干部人才前往东北、西南和西部地区支援党的解放与建设工作。

材料二   如表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相继颁布多项文件加快干部培养教育工作,建立并不断完善新中国干部制度

文件对干部工作的相关规定
《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1949年)中央纪律监察委员会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领导下工作,建立党内监督机制
《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1951年)党在学习问题上的任务,就是彻底纠正任何忽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危险倾向,领导全体党员在统一的制度下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有系统的学习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奖惩暂行条例》(1952年)条例包括总则、奖惩种类、奖惩办法、奖惩权限、奖惩程序以及附则共642
《关于政府干部任免手续的通知》(1953年)今后凡属中央人民政府或政务院任免范围的干部,在中央人民政府或政务院任免之前,仍需按党内管理干部的规定经过审批
《关于19531954年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1953年)全党主要干部要有系统地了解苏联实现国家工业化、农业合作化和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以便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根据国家具体情况正确利用苏联经验

——摘编自陈凤楼《中国共产党干部工作史纲(19212002)》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新中国成立前后干部队伍建设的变化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建国初期干部队伍建设的特点。
10 . 【市镇演变与区域经济发展】

材料一   唐末五代时期,藩镇长官在辖内各军事要冲设“镇”控扼地方,“镇”自创始之初便兼具军事、行政和商业功能。进入宋代以后,藩镇实力不断削弱,军事职能逐渐退却,随着乡村社会经济商品化和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镇”的经济功能日渐凸显。同时,随着草市大量出现,其中一些草市因辐射区域人口众多,拥有相对优越便捷的交通条件而成长为镇市,成为各地乡村中介于村市和城市之间的次级商业中心。南宋时期,随着镇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功能的渐趋完善,镇市居民人口的不断增多,镇市用地日趋紧张,一些经济成长条件较好和乡村社会分工较为细致的地区,其镇市开始发展出一些“子镇市”

——摘编自张倩《宋代“镇”“市”结合的历史考查》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农村的商品生产特别是手工棉纺织品的生产,促使一批农村市镇兴起和繁盛。娄定县娄塘镇,“所产木棉、布匹倍于他镇,所以客商鳞集,号为花、布码头,往来贸易岁必万余,装载船只动以百计”。上海开埠后,大量廉价外国机制棉纺织品的涌入,致使农民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趋于衰败,原先一批立足于手工棉纺织发展基础的农村市镇的商业活动归于萧条。另有一批市镇随着上海的发展而兴旺。江浙沪原先以苏杭为中心的城镇体系,逐渐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上海口岸内外贸易为主要连接纽带的新的城镇体系。

——摘编自戴鞍钢《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江浙沪近代经济地理》

(1)根据材料,简述中国古代市镇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晚清江南市镇发展出现的新现象并加以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