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1 . 对于《唐律·名例》“十恶”的规定,“疏议”则全面征引忠、孝、天常、人理、道、德、礼、义、仁、爱、敬、情、睦等基本道德观念,用以解释“十恶”重罪的道德和价值基础,从而证明它的价值合理性。据此可知,唐朝法律(     
A.深受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影响B.协调了礼法之间的矛盾
C.具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限性D.旨在维护宗法等级观念
2 . 下表中文学家所任官职反映出宋朝政治方面的突出特点是(     
姓 名曾任官职职权范围
范仲淹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负责边防
晏 殊枢密使负责管理全国军政
欧阳修枢密副使协助管理全国军政
A.文官出任地方长官B.文官掌部分兵权
C.门第观念逐渐淡化D.节度使变为虚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西周青铜器利鼎的铭文记载,九月丁亥日,王在般宫召见利,利站在殿中面向北,“ 王乎乍命内史册令利” ,册命辞说“ 赐你礼服、车上的銮铃和旗帜”,利跪拜叩头。此铭文(     
A.证实了贵族生活的奢华B.反映了周王室衰微的局面
C.记录了西周的册命仪式D.揭示出内外服制度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61年6月,中央作出恢复供销社的决定。当年10月,江西省为恢复供销社做准备,1962年8月1日,正式恢复省供销社建制;随后,省供销社驻各专区办事处、市县供销社也相继恢复。其恢复(     
A.改变了工作重心B.扩大了市场需求
C.开启了农村改造D.服务于国家调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春秋战国时期,从血统上“华夏共祖”开始转变为“华夷共祖”,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夏内夷外”的天下观转变为“王者无外”。这种转变反映了(     
A.传统政治制度的瓦解B.文化认同意识的增强
C.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D.家国同构体制的衰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95年,湖南巡抚陈宝箴在维新派帮助下进行改革,先后设立矿务局、铸币局,兴办新式学堂等,得到湖南乡绅的大力支持。梁启超入湘大讲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却遭到湖南乡绅们的激烈反对。这表明维新运动(     
A.缺少广泛的群众基础B.受到湖南乡绅的强烈抵制
C.应与社会实际相结合D.与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2月,新中国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一边倒”就此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内容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的最核心方针。

——摘编自曹冰《“一边倒”政策是新中国初期外交的最优化选择》

材料二     1970—1973年与中国建交的部分西方国家:加拿大、比利时(1970年);奥地利、冰岛、比利时(1971年);英国、荷兰、西德、澳大利亚、新西兰(1972年);西班牙(1973年)。

材料三     毫无疑问,中国对待多边外交的基本准则,一方面,应当与我国既定的总体外交思路保持一致,即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划线,广泛结交但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然而,另一方面,必须明白,多边外交毕竟不同于我们已经习惯的双边外交,前者在国际上得到公认的一些观念与做法,都要求中国在具体实践中有所选择,不可能只有得没有失,只享受权利和好处而不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可以肯定,这一过程不排除要放弃一些旧的做法和利益,大胆尝试一些新的思想及措施。

——王逸舟《新世纪的中国与多边外交》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这一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发展多边外交的基本原则,并分析中国实行多边外交的影响。
2022-12-11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培优模拟测试(三)历史试题
8 . 西方近代以来福利思想发展变化如下表。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西方近代以来福利思想发展变化表
阶段时间理论基本观点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早期社会福利思想实行济贫制度
20世纪30—70年代国家干预主义福利理论通过国家力量加强社会保障,建立福利国家
20世纪70—90年代新自由主义福利理论福利私有化,反对福利国家制度
20世纪90年代后第三条路和福利多元理论强调市场和政府作用的协调,主张福利由不同部门共同完成
A.①阶段反映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要求B.②—③阶段变化基于自由主义的流行
C.④阶段适应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D.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未能得到解决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建立前10年,朱元璋就已经发布法令要求准确登记其控制地区的全部人户。1831年开始编撰黄册,并以此编定里甲制度。每110户为1里,摊丁粮多者10户为长,余下百户为10甲,每甲10户。每现年里长”带领十甲中的一甲应役,催征钱粮,勾摄公事,其他各甲则要完纳钱粮,但不承担那年职役。明大多数民户被分为4类,即:民户、军户、匠户和灶户。职业分籍,按户而不是按人,这就意味着一个家庭从事的行业世代继承,它可以确保军队补给与政府差役的完成,并且国家要求每一类户提供专门的服务。

——摘编自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材料二   在中国收回关税主权的过程中,民众一直都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根据1902年订立的《马凯条约》,进口税则可在十年期满后予以修改,即1912年为修改税则之期。19142月,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民间组织曾通过《修改税则请愿书》,提出七点意见,要求增加进口税,提高海关监督职权。1919年巴黎会召开,在中国工商界等的坚决要求下,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说帖,罗列七个希望条件,即废弃势力范围、裁撤外国邮局等七款。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期间,商界联合会致电北京政府表示,国际税法平等是全国商界的主张,“此次华府会议,请尊重民意,迅电我国代表,设法提出”。关税特别会议召开前后,围绕关税自主问题,中国国内掀起了多次国民示威运动,运动的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涉及到中国国内各阶级民众及海外们。

——摘编自姜萍《民众与北京政府收回关税主权活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基层治理的措施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京政府收回关税主权的过程中民众发挥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奉行法家思想的商鞅非常重视制度建设。在他的主持下,秦国进行了全面的军事制度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以郡县征兵制为主的兵役制度,将军事组织与行政组织合一,保障了兵源,加强了军权的集中,并规定地方官员负责地方军队的训练;由于征兵制是普遍征兵,秦国通过变法建立了完整的户籍制度,按户籍征兵,对征兵对象、期限、年龄都作了规定;军队编制实行六级编制;军官任免制度化,军功爵制就是以功能授官原则的体现;等等。商鞅的军事改革使秦军战斗力空前强大,成为秦灭六国的重要条件。

——摘编自沈钰清《从商鞅变法看军事制度改革》

材料二   新政启动后,朝廷于1903年设立练兵处,管理全国练兵事宜。练兵处招揽了一大批回国的留日军校生,他们将日本的军事书籍大量翻译过来,并结合国内的情况,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练兵的政策文件。其中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建立了完整的军事学堂体系。练兵处在参考日本体制的基础上,设立了四级学堂体制;陆军小学堂、陆军中学堂、陆军兵官学堂、陆军大学堂;制定了新军的营制衔章。新政启动之初,朝廷募练常备军、续备军、巡警军。常备军的编制和日本陆军师团基本一致,还规定了陆军番号统一编列等;颁布了一系列军事建设的规章制度,详细规定了官制、服制、礼节、旗式等,逐步完善了新军制度。还以“日操”代替“德操”。在改用“日操”的同时,新军中最精锐的部队也开始装备日械。

——摘编自马雷《清末军事改革中的“师日”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军事改革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末新政中的军事改革。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