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1 . 1993年公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而2006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首次将公务员按照工作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并且根据工作的需要,国务院还可以在条件成熟之际增加公务员的类别。这一发展(     
A.说明党管干部的原则得到落实B.使政府廉政建设取得重大成绩
C.利于促进公务员管理的科学化D.强化了人民对国家的政治认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某学者认为,维新派从1895年5月到6月期间,一直在《时务报》《国闻报》《湘报》等刊物上为变法造声势,上书让光绪帝颁布了几十道诏令,造成反对派群起而攻之,改革没有一点退路,最终变法以彻底失败而告终。该学者意在强调,戊戌变法失败于(     
A.未能循序渐进稳步发展B.群众基础不够牢固
C.缺少清朝统治者的支持D.彻底废除旧的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代的文献,如《酉阳杂俎》,对东非已有较详细的记载,但多属口传耳闻,而非目睹。在东非发现的中国古瓷器,最早的可追溯至宋代。这表明宋代(     
A.瓷器已经享誉海内外B.与亚非的交往明显扩大
C.政府的对外政策开明D.海上丝绸之路得到扩展
4 . 英国在都铎王朝时期采取了如下措施。这些措施折射出英国基层治理的特点是(     

1572年

通过强征济贫税的条例,每一教区须对其贫民负责,任何须由济贫税负担的人可以被遣送回原籍

1601年

伊丽莎白女王把已有的惯例用济贫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并由官方划出一条贫困救济线

A.英国社会贫富差距加大B.中央政府承担救济的使命
C.民间慈善机构受到约束D.注重实施地方救济的责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纽伦堡审判是由欧洲国际军事法庭进行的。该法庭按照1945年《关于控诉及惩处欧洲各轴心国家主要战犯协定》,由苏、美、英、法、澳大利亚等23国的原告及检察官参与,组成侦察和起诉委员会。法庭自1945年11月20日开始审讯,共举行了403次公审庭,讯问了94名证人并收到了143名证人的书面证言;法庭还指派了若干委员听取有关各个组织的证据;听取辩护方的101名证人的证言,收到其他证入提供的1809份誓证书……法庭于1946年10月1日宣布了判决书,有六个组织22名被告均被控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反人道罪。该审判体现了(     
A.程序公正原则B.司法独立原则C.陪审团按律量刑判决D.代表资产阶级的意志
2022-11-28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法国大革命前夕,出现了多种法律并存的局面。以至于伏尔泰不无讽刺地说:“在这个王国里,每当你从一个驿站到另一个驿站就出现这种情况:在每次换乘马匹的时候,法律也就变了。”这一现象(     
A.反映了法国民法典形成的背景B.促进了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C.揭示了法国大革命发生的原因D.体现了大陆法系的基本特征
7 . 伪色诺芬在《雅典政制》中说:“关于雅典的国家体制,我对之并不欣赏,因为他们在为自己选定它之后,也就因而选定了一种使平民日子过得比贵族还好的制度”。那么,他认为“平民日子过得比贵族还好”的原因可能是指(     
A.平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有权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B.十二铜表法的制定,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
C.平民参加公民大会可以得到补贴,贵族不享有此权利
D.平民保民官可以监督并防止贵族侵犯平民的利益
8 . [中西方的文官制度]

材料

项目西方文官制度中国公务员制度
用人标准注重通才或专才,把业务知识和能力作为主要条件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政治立场政治中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管理原则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专门机构管理党管干部
行政价值取向公平正义、公共利益、公共责任、依法行政坚持为人民服务

——摘编自袁珠妮《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对公务员制度形成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西方的文官制度”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史实准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10年10月,资政院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会议。议员分“民选”“钦选”两种,“民选”议员98人,由各省咨议局议员互选产生,经督抚核准,“钦选”议员由皇家宗室成员组成。这说明资政院的设立(     
A.巩固了封建专制皇权B.实质是一场政治骗局
C.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D.推动了辛亥革命发展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英国法治兼容并包,融日耳曼法、教会法、罗马法和普通法之思想于一体。日耳曼的习惯法使“王在法下”观念深入人心,罗马法和教会法的传播推动英国法治理性化,但带有浓厚的神权政治色彩。在普通法的影响下,英国法治思想日趋制度化。中世纪的英国法治思想具有法律至上和政治民主的双重逻辑,法律至上体现法与权的关系,规定了王权的法律边界;政治民主体现了官与民的关系,强调民主制度对王权的控制。在法治观念的影响下,英国形成了“以司法制约权力”“君民共治”的制度文化。

——摘编自胡琦《法律与王权:中世纪英国法治观念的嬗变及其内在逻辑》

材料二   英国素有“地方自治之家”的称号。中世纪的英国,王权在地方上既无完善的官僚体系,也不具备强大的军事力量,它是通过逐渐形成的普通法,接受地方上各种事务的诉讼,来实现对地方事务的管理的。英国的法律传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本质特征上体现着权利的概念。对地方社会来讲,这种法律传统表现为地方权利,即在地方社会中呈现出的自治特色。14世纪以来,英国兴起了乡绅阶层,他们精通法律,有雄厚的经济实力。逐渐地,乡绅掌握了地方社会的政权。

——摘编自陈日华《英国法律传统与中世纪地方自治》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英国法治思想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英国地方自治制度形成的原因。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