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下列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开展政权建设的两则史料,对其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在我们边区政府中,共产党员和其他党派的人士,以及无党无派的人士,都很亲密的合作……非共产党员都同样有职就有权,使工作得到更大的发展
◆村和县的议会出现了,村选是整个制度的基础,由边区参议会选举政府,这真正代表了中国的一种革命,农民第一次走进了政府机构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受到广大农民欢迎
B.抗日民主政权团结抗日力量,激发了民众参政热情
C.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 . 下列表格将郑和下西洋和欧洲大航海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对比。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对此解读更为全面的是(     
船队性质经费来源航海目的船队成员扮演角色
中国皇朝特遣船队国库支付宣扬国威官吏、士兵、水
手、工匠
外交使者
欧洲私人航海探险队股份公司和私人集
资为主,王室赞助
探险、寻找新
土地、黄金
冒险家、投机商
水手、工匠
殖民者、通商
者、海盗
A.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远大于同时期欧洲
B.欧洲的地理知识比当时的中国要更为丰富
C.郑和下西洋体现了中国奉行和平外交原则
D.追求经济利益使欧洲航海活动更具持久性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马古道作为我国最为古老的贸易商路,与丝绸之路有着密切关系,最早源于汉代,直到唐宋时期才正式形成。茶马古道以马帮为载体,是连接我国西南地区的纽带……自唐朝的茶文化诞生以后,饮茶之风也风靡全国,茶叶渐渐从内陆向边疆地区扩散,西南地区的吐蕃也在汉族饮茶习俗的影响下迅速爱上了茶叶,并以燎原之势在整个西南大地蔓延开来。为了加强对茶叶的管理控制,唐朝政府颁布了专门的茶马贸易制度,藏族人民以马匹交换茶叶的贸易开始形成,唐蕃古道也在这一时期开通……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发展到宋朝时成为了政府加强西南边境地区管理的重要手段。为了维护边境的安宁和平,宋朝和明清的统治者均以茶马贸易巩固边疆,通过开放边境互相贸易的形式,实现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羁縻”目的,利用经济文化的方式阻止了少数民族的武力侵扰。另外,汉人在与少数民族进行经济交流之时在无形中增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感情。

——摘编自聂甘霖、陈纪昌《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材料二   “茶”的两大发音系统在亚、非、欧三大洲分布示意图

备注:在汉语中“茶”有不同的发音,北方以及广东地区“茶”字的发音形成今天世界上的cha发音系统;厦门方言发音形成今天的tea发音系统。明清时期,葡萄牙主要从澳门进口茶叶;荷兰、英国主要从厦门进口茶叶。

材料三   中华茶文化广泛吸收了儒、释、道诸家精华,强调修身养性,是中国传统文化“内省修行”的一种体现……尽管中华茶文化具有平和淡然、含蓄内敛的自然属性,但是饮茶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茶文化天然具有开放共享、促进交流的社会属性……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世界展现了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以茶叙事”频频出现于中国主场外交的重大国际多边场合。习近平主席在多个重要外交场合以“茶”为引,在俄罗斯谈“万里茶道”、在比利时发表“茶酒论”、在巴西论“百年茶之友谊”等,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推广至全世界……茶与茶文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跨文化交际最好的媒介之一,世界各国人民因为茶而拥有了一种共同的语言。茶味绵长、意境幽远,正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谐共生”的追求,海纳百川、大道致远。

——摘编自熊李力《中国茶文化与大国外交相融相通之道》

(1)根据材料一,概括茶马古道在我国古代重要的历史价值。结合所学,指出明代除茶马贸易外“实现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羁縻’目的”的其他措施。
(2)“茶”两大发音系统的形成与茶叶贸易路线有密切关系。根据材料二,指出新航路开辟后分布区域增长更为迅速的“茶”发音系统。结合所学,分析中国茶文化在世界传播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解读中华茶文化“自然属性”的内涵。结合所学,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外交布局上的特点并列举“以茶叙事”的“中国主场外交的重大国际多边场合”。
4 . 有学者认为在全球化过程中带来效应的差异,会影响人们对全球化的心态,进而影响主导思想与战略选择。下图是该学者绘制的“全球化、经济基础与思想谱系的逻辑关系与动态演化图。”

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主导思想与战略选择决定全球化程度B.发达国家对全球化持更加开放的态度
C.推进全球化应建立更公正的国际秩序D.各国共同享有全球化带来的受益福利
5 . 如表是中古西欧主要法律的汇总,表明(     
法律类型法律解读
教会法是一种与宗教生活紧密相关的神权法
封建法是关于封建领主和封臣之间关系以及依附土地占有关系的法律体系
王室法是一种王国普遍适用的普通法
庄园法是调整封建庄园内部庄园主和农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农业生产关系的法律
城市法是关于城市基本制度和市民生活的法律
商人法是在11世纪、12世纪的城市自治运动中形成的
A.法律呈现多元化的特征B.封建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
C.法律促进世俗权力强化D.教会法是其他法律的纲领
6 . 如表所示为先秦儒法两家的法律思想与治国主张(节选)。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项目儒家法家
法律思想起源天是人间法的起源法律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地位相对轻视法及强制作用重视法的作用
治国主张“为国以礼”、“为政以德”、重“人治”“以法治国”、“以力服人”、重“法治”
A.法家的“法治”优于儒家的“人治”B.儒法思想出现了逐渐融合的趋势
C.儒法两家都蕴含朴素的平等思想D.两者差异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
7 . 西周时期的青铜铸造工艺精湛,比较显著的特点是器物上铭文较长,铭文内容丰富,字体优美奔放。依据如表所列并结合所学,对其解读、分析合理的是(     
器物所在时期字数主要内容
大丰簋西周初期78字记述武王克商,西归宗周,颂扬先王功烈、祭祀赏赐等
何尊成王时期122字记载成王营建东都洛邑的事
曶鼎恭王时期410字记载了五个奴隶相当于一匹马加一束丝
毛公鼎宣王时期497字记述周宣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的事
①铭文文字成为在中国出现的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
②器物上的文字价值主要体现在史料、书法价值上
③铭文为真实事件的记录,属于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④丰富的铭文恰好补充了西周传世文献记载的不足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安全,既是消除任何可能危及欧洲和平的公开或潜在威胁的行动,也是欧洲应对威胁的某种安全机制、架构以及规则。从民族国家的立场看,欧洲安全就是欧洲各国保持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以及意识形态等普遍安全、具体落实为各国确保其疆土、资源、制度、国民生命与财产等安全。从欧洲的立场看,欧洲安全就是各种安全力量达成某种战略平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欧洲和平发展态势。有别于各个民族国家的安全要求与实践,欧洲安全格局需要必要的力量支撑和各种安全力量相互合作。欧洲百年来一直徘徊于定乱与战和之间,和平与战争、稳定与动荡几乎交替于欧洲历史全程,形成欧洲特有的安全周期律。西方的民主与自由制度、普世价值观以及安全理论等虽能助益欧洲安全,但却无法打破这一安全周期律。

——摘自许海云《欧洲安全周期律的历史与现实解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欧洲安全”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述。
2023-05-0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秦始皇下令没收、销毁各地的兵器,拆除内地长城与军事要塞,要求决通各国过去在河流险要地方修筑的堤防、疏浚鸿沟并勒令全国十二万富豪家族迁徙到成阳。下列对秦始皇采取的这些措施解读最准确的是(     
A.意在消除原六国地区的分裂因素B.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反映了地方政权存在失序的风险D.实现了对全国地区的有效治理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治理的突出特征,它既指在治理实践中形成的重视和尊重一体、统合的治理制度体系,也指政治观、民族观与天下观。

要在中央、国家统一、郡县体制是我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理念和治理体系的三大要素。要在中央是其基本形式,国家统一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郡县体制是中央集权治理体系的行政区划基础。

统一的中央集权治理体系,符合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杂的实际,为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开展大规模公共工程建设、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了有利条件,认为不仅发挥出政治功能,也发挥出经济、社会与文化功能。

——摘编自卜宪群《大一统民惟邦本”——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


解读材料,自拟一个与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相关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