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在遵循启蒙运动倡导的法学思想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和借鉴了法国当地的习惯法、罗马法、王室法令和革命时期的一系列已有的法律成果,确认平等、自由等原则,肯定了资产阶级和农民对封建贵族、教会土地占有的合法性,否定了封建特权,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民法典》维护了法国大革命以来的斗争成果,保证了法国国内的团结稳定,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并随着法国后来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得到了不断的修正和完善。世界各国的许多立法,也都对它有参照和借鉴,甚至把它视为母法。

——摘编自李曳白《拿破仑民法典:民法典上的英雄荣光》

材料二   1931年11月,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等法律文件,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人民代表机关正式通过并公布实施的宪法性文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实践的源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处处蕴含着先进的法治理念。如在公民权利和义务具体条文中规定:“不分男女、种族、宗教,在苏维埃法律前一律平等”“苏维埃公民在十六岁以上者,皆有苏维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点与现行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一脉相承,真正代表了最广大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中国人权发展史上的进步。

——摘编自《共和国法治从这里走来宪法实践的源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民法典》产生的条件及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与拿破仑《民法典》的相似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这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917年年底,美国总统试图利用沙俄的崩溃、英法集团和德奥集团在战争中两败俱伤的形势,收拾残局,迫使他们在战后按照美国的设想建立世界和平,企图使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主宰。到1917年,交战各国在经济、军事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损失,实力的对比突变,而美国的优势慢慢展现出来,国力的增长伴随着谋求与国力相适应的国际地位,因此,美国参战的根本目的是谋求世界霸权。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实施,使美国的对外贸易损失惨重,这成为美国参战的直接原因。一战中美国的贷款主要涌向协约国,到1917年政府批准给协约国的贷款达23亿美元,德国则仅为2700万美元。

——摘编自漆怀梅《浅谈美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材料二   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美国经历了一个从中立到参战的根本性的转变过程。其根本原因有二:一是美国一贯主张的“欧洲均势”被打破,二是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受到威胁和挑战。美国的参战,不仅改变了战争总体力量的对比,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且改变了美国的战略态势,使美国由此走上了全球扩张的霸权主义道路。

——摘编自田晓航、王蕾《〈开罗宣言>的来龙去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17年美国宣布参加一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参加两次世界大战的相似影响。
2023-07-2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族素有尚武的传统,这样的传统我们可以追溯到先民们对力量和勇武的歌颂与崇拜,但中国的尚武精神一直追求的不是战争的延续和野蛮的厮杀,而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境界。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吸收了少数民族优秀成分。“尚武”是唐代蓬勃社会精神的真实写照,它真实影响着唐代文学的面貌。直抒文人墨客心中的万丈豪情与赤忱之心、高度发展的文化又催生了唐代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唐诗中描述“忽见山头水道堙,鸳鸯环甲被金鞍马上弯弓搭箭射,塞门看。为报乞寒王子大,胭脂山下战场宽。丈夫儿出来须努力,觅取策三边”。李唐王朝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与辽阔的国土唐朝从士族到百姓,都显示出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而积极昂扬的精神面貌与勇武劲悍的追求,又促使唐代尚武精神历久弥新、更加昂扬,而这种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着日本古典的武士精神。

——摘编自付婷《浅谈唐代前期的尚武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尚武精神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尚武精神的作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都城的工业污水主要来自印染、造纸产业,这些水污染会引发瘟疫蔓延、疾病流行,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在隋朝之前,古人处理生活垃圾以及污水以就地掩埋为主,慢慢的才开始有专人处理。到了唐朝,开始出现了一系列关于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的法律。

《唐律疏议》中记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疏议曰:具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谓‘侵巷街’以下,主司合并禁约,不禁者与犯人同坐。”换而言之,如果随意倾泻污水或者乱扔垃圾,被武侯、不良人发现,需要面临被杖击六十的处罚。唐朝这些严苛的法律为后来的宋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北宋初年,朝廷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予以治理工业污水。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先是明令“内金水河两岸,即创置短墙遮护,不许放入浊污河水”,后又通过开小池和置斗门的方式来控制水练、过滤污水,同时还开凿了退水沟渠,将染院产生的废污水泄至宫城外的城壕中,以此减少对城内水域的直接污染。宋代政府还把对河渠的治理养护纳入到官员的考核目标中。宋代政府对环境、水源卫生保护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摘编自牛素娴《两宋都城的用水及水源卫生》

材料二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表示:海洋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日本政府不顾国际社会质疑和反对,单方面强行启动核污染水排海,这一举动无视公共利益,公然向全世界转嫁核污染风险,极其自私自利,极其不负责任。长期以来,围绕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一直存在严重关切,日方做法的正当性、合法性、安全性也一直受到广泛质疑。无论日方如何辩解,都改变不了未来30年日本将把上百万吨的核污染水持续向太平洋排放的现实,都改变不了排海将对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风险的事实。中方强烈敦促日方正视有关国家表达的合理关切,立即停止核污染水排海。

——摘编自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加强城市工业污水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对日本核污水排海的态度,谈谈你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宋书院的繁荣,不仅表现在数量大增、规模扩大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制度上的进一步完备及教育传导、藏书、刻书、祭祀学派祖师、经营田产等成为书院的主要事业,表明书院已经成为一个功能完全并且可以独立运作的文化组织;内部的职事设置日趋合理,基本形成研究教学、行政管理、财务后勤、学生自治等相互联系的几大条块,说明书院的组织管理已臻完善;各书院开始制订并执行学规、规程、揭示等不同名目的规章制度以规范自身行为,宣示自己追求的目标与学术文化主张。这种自觉的举措,是书院制度走向成熟并最终确立的标志。

——摘编自邓涛《宋代书院的发展及其与官学的关系》

材料二   中国旧时代的教育场所私塾和书院,都是士大夫准备科举的场所,在洋务运动兴起以前,中国还没有出现近代新式学校。旧的学堂不能适应洋务事业的需要。创办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培养洋务活动所需要的翻译、外交、工程技术、水陆军事等多方面的专门人才。教学内容以所谓“西文”“西艺”为主。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洋务学堂约30所,他们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而逐渐开办,大致上可以分为外国语(“方言”)学堂、军事(“武备”)学堂和技术实业学堂三类。

——摘编自努尔古丽·麦麦提《浅谈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教育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书院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南宋书院与洋务派新式学堂的不同。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了波旁王朝亨利四世和路易十三统治时期,崇尚优雅文化的精神在宫廷中不再时兴。于是,文化聚会的场所开始向巴黎转移。巴黎最早的名流圈出现在廷臣的府邸,之后又逐渐从廷臣的府邸扩展到金融家的豪宅。沙龙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法国文化此时正处在逐渐形成精致优雅的法兰西特色的关键时期。伊拉斯谟的《论男孩的礼貌教育》在17世纪被译为法文《孩子的道德文明》,其他与文明相关的一系列词汇,如“文雅”“审慎”“礼貌”“礼节”“谦恭”等,也在17世纪初的文献中频繁出现。在沙龙里,人们写诗、排练戏剧、谈论西塞罗(古罗马哲学家)等人,也讨论最新上演的剧目或者新近出版的小说,以及最近的科学发现。

——摘编自汤晓燕《社会文化史视野下的17世纪法国沙龙女性》

材料二   最早把西式沙龙移植到中国的是清末来华的洋人。后来,教会大学的学生又把它流传开来……20世纪30年代,北平有留洋经历的知识分子中中国式沙龙最早流行。当时的沙龙聚集了一批中国知识界的精英人士,他们品茗坐论特定议题,所谈的话题既有社会广度,又有学术理论深度,且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摘编自曹红蓓《沙龙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法国沙龙文化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西方沙龙的相同之处,并指出二者承载的思想文化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英国一直以来对殖民地进行严酷剥削,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为了对抗英国的经济政策,北美人民奋起抗争。独立战争始于17754月的来克星顿枪声,17767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执笔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也为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推动了18世纪的欧洲革命。在独立战争之后诞生了1787年宪法,并于1789年被批准生效。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后虽增加了27条修正案,但迄今仍在生效。

——摘编自魏朝欣《浅述美国法律制度中的立法基础》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国近代社会由此开始,其中法律方面表现为对西方法律体系(以日、德为主)的移植。到辛亥革命前后,法律近代化表面上取得了极大的成果,如《临时约法》颁布,成立国会,组建责任内阁,颁布一系列的法令,但由于当时处于军阀官僚专制统治的特殊时期,法律近代化与现实冲突十分强烈,尤其在与传统法律观念、政府权力构制和法律内部三方面的矛盾冲突更为明显。北洋政府时期,尽管在北洋政府的主导下颁布了大量的法律文件,但由于大量的外来法律思想的刻板植入没有经过合理的中国化、本土化演变,加上缺乏对外来法的深入研究和探讨,立法的许多方面与当时的中国国情脱节,不符合实际的社会状况,没有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加之当时特殊的政治社会环境,法律的应然效力与实然效力间存在较大差距,许多法律只能成为一纸空文,难以发挥作用。

——摘编自李伶《北洋政府时期法律近代化与现实的冲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能够制定1787年宪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年法律实践与美国1787年宪法实践的不同之处。
2022-12-02更新 | 79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   西欧最初的民族主义以反对分裂、鼓吹统一,反对教权、尊奉王权为主要内容,提出建立民族国家的要求,可以称之为“民族国家主义”。民族国家主义首先是以理论的形式在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大运动中出现的。卢梭以民主及共和理论为基础的民族主义思想富有建设性,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激发出全体法国人高昂的爱国热情,显示出巨大的革命意义,可以称之为“民主民族主义”。19世纪上半期,民族主义从意识形态领域进入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政治领域,争取民主和民族平等逐渐成为时代潮流。欧洲几乎所有处于政治分裂状态或异族压迫下的民族都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

——摘编自杨宁—《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帝国主义的掠夺和日益深重的民族压迫,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不仅加强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融合,也激起了中华民族誓死抗击外族入侵,争取民族独立的决心和信心,促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民族国家在中国一步步地建立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国家成为了人民的国家,国家获得了全民族的认同。这样的国家,已经是标准的民族国家了。

——摘编自周平《论中国民族国家的构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发展的因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央苏区政权建立(1931年)后,为树立清风正气,永葆初心与本色,及时有效地遏制党政机关中的腐败现象,改善中央苏区经济状况,改善党群关系与民生福祉,为“反围剿”斗争提供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中国共产党对新生的红色苏维埃政权展开了肃贪倡廉、拒腐防变的伟大探索与实践,在充满藜蒺险阻的艰难环境下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监察制度,形成了以党内监督,行政监察,群众监督为内容的监察制度体系,三者彼此配合、互为补充,为中央苏区的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强而有力的制度保障,成功缔造了一个“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

——摘编自包涵《中央苏区监察制度研究》

材料二鉴于国共合作的大环境,再加上抗日战争的紧迫性,抗日战争时期,对革命根据地的监察制度做出了调整。一方面,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的严峻形势,暂时废止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维埃政权建立的监察制度。同时,抗日民主政权并未设立独立的行政监察机构,原本由工农检察委员会行使的监察职能,改为由边区参议会行使。另一方面,由于参议会无专门的监察机构,不可能对分布在全国十几个革命根据地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监督,于是,在政府内部设立行政监察专员公署,以此作为派出督察机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行政监督专员公署是根据地政权中极为重要的一级政府,它还具有督察以外的其他行政职能,或者说它主要还是一个行政机关。

——摘编自陈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监察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央苏区发展和完善监察制度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监察制度调整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调整的原因。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其他少数民族先进,自称为“华夏”。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各民族之间加强了经济文化联系……华夏作为政治、文化实体,逐渐被少数民族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秦汉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的奠基时代,原因有:其一,从诸侯争霸到统一王朝,奠定了两千年的基本制度格局。其二,这个时代孕育出了皇帝制度、等级官僚制、郡县乡里制,还有律令、文书等制度运作方式……

——摘编自侯旭东《泰汉称为中国历史上的奠基时代的原因》

材料三   

   

清朝建立了一个与现代中国版图基本吻合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并整合在同一个王朝秩序之中,以保持历史的延续性。

——摘编自许纪霖《华夏与边疆:另一种视野看“中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作为政治、文化实体,被少数民族认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建立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分析清朝前期疆域的确定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