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文王告诫武王:“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汉代董仲舒强调执政者应该在顺应“天道”的基础上治理国家,政令、律法应该与阴阳变化、四季变更、五行顺逆相合,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关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较为系统的城市植树、排污、垃圾处理等处罚刑律。唐朝颁布的《水部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性水利法典,除涉及农田水利、航运船闸、桥梁渡口等管理外,还有渔业管理以及城市水道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摘编自陈忠海《古代的环保思想与举措》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环境污染重大事件简表

——摘编自蝴蝶《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等

材料三   习近平主席和卢拉总统在会谈中认同,气候变化是我们所处时代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发达国家应对温室气体排放承担历史责任,我们继续对发达国家未兑现每年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的承诺表示严重关切。我们决心进一步加强多边主义,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和政策空间,树立一个集体性的、反对单边主义的、国际社会合作团结的典范。我们决定为今年晚些时候在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作出贡献,落实该公约和《巴黎协定》。我们承诺:在可持续和低碳全球经济转型等领域,拓展和深化双边合作。我们计划通过有效执行相关法律,共同支持消除全球非法采伐和毁林的行为。

——摘编自新华社北京2023415日电《中国—巴西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环保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环境治理的不利因素。
(3)根据材料并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美国与当今中国在环境治理上的差异。
2023-07-0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1年,日本加紧了对台湾的殖民统治,迫害爱国人士,迫使一些进步人士离开台湾,回到祖国大陆参加抗日斗争。1932年,一批在国民党统治区遭受摧残与迫害的台湾同胞辗转进入中央苏区,受到当地苏维埃政府和各革命群众团体的热烈欢迎。在欢迎仪式上,台湾同胞施月娥说:“我们定要在苏区学习革命的理论与工作,将帝国主义推翻,完成台湾的革命。”通过参观学习,台湾同胞被苏区民主、自由尤其是革命武装斗争的新鲜空气所吸引,“均一致热烈的要求留此参加革命工作”,并如愿以偿。

1934年6月,中央苏区台湾代表蔡乾接受《红色中华》记者采访时,严厉批评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言论,他指出“日本强盗四十年来在台湾的暴行,真是残虐到极点”,并号召“中国工农兄弟在共产党苏维埃正确领导之下,实行共产党提出的反帝统一战线的纲领,共同进行神圣的民族革命”。

——摘编自庹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台湾同胞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三十年代台湾同胞奔向“红色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三十年代台湾同胞奔向“红色中国”的积极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面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在长沙合组临时大学。之后,因长沙连遭日机轰炸,学校又西迁昆明。19384月学校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西南联大仅存在了811个月,但它“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保存了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批卓有成就的人才,因而在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上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国内外教育界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国外有学者赞扬说:“西南联大的历史将为举世学术界追忆与推崇……联大的传统,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可继承的一宗遗产。”

——摘编自丁则民《回忆我国一流学府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材料二   100年来,云南大学秉承“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办学精神,扎根祖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希望云南大学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习近平《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南联大办学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云南大学为代表的边疆高校的历史性贡献。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高校办学使命的理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福利国家制度,是由国家立法而建立起来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就西欧、北欧国家举例来说,其社会福利制度几乎覆盖到每个公民“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例如,除退休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外,各国还纷纷设立各种救济,如住房补贴、孕妇补贴、儿童营养补助、单亲家庭补助、老年人医疗照顾计划等。

——摘编自唐乐《西方福利制度所面临的危机及对策》

材料二   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教授李斧表示,在美国,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在社会总支出和政府预算中占有巨大份额,对政府收支平衡造成不小挑战。目前,美国每年财政赤字近万亿美元,长远影响难以预估。德国慕尼黑华星艺术团团长唐志红表示,德国社保体系对于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造就了很多不工作只靠拿福利生活的人,还吸引了大量希望享受德国高福利的移民。“羊毛出在羊身上,税收是福利开支的重要支撑,高福利就意味着高税收。”李斧表示,高福利产生的税收负担令纳税人和企业很不满。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华侨华人分析西方高福利制度为何陷入两难境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福利国家制度面临的困境。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其余陈平、王陵皆白徒……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摘编自王树民《廿二史札记校证》

材料二   中国近代所处的局势确是“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中国近代所遇之敌人确是“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的结论是不能否认的或修改的。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

材料三   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世纪以来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国际潮流大势不可逆转。

——摘自《改革开放简史》

作为“百年变局”的参与者,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进程中汲取应对变局的智慧,自拟论题,阐述你的历史认识。(要求:主题贯通,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练)
2024-01-29更新 | 284次组卷 | 9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人的孝意识源远流长,孝的观念从原始社会末期已经出现,从此便不断发展演进。《论语·为政》载: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两汉时期儒家提倡的孝文化被成功普及于乡里,是这一时期乡里教化的一大特色。汉代皇帝常常下诏褒奖孝悌、三老,并赐爵、赐布帛、赐米,从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双重鼓励。孝悌是乡里选举产生的典范,其名单造册存于郡国档案,充分表明了教化在基层社会的重要地位。在乡间,孝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协调了社会关系,由原来的法律强制性行为演变为靠社会舆论力量督促民众自觉遵守的道德行为,通过乡里的广泛传播,减少了亲辈之间的紧张关系,有效地消除了家庭纠纷,促进了整体社会的安定,而且移孝为忠,孝子变为忠臣,起到了法律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这也为后来历代王朝所借鉴。

——摘编自张信通《秦汉时期的乡里教化》


(1)根据材料,概括乡里教化提倡孝文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乡里教化提倡孝文化的积极影响。
2024-01-1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代,一家一姓之私已不能应对高度竞争的世界,社会急需新的统治秩序……七国之中,为何秦国能够做到依法治国?说起来,这就是因为秦之落后,所以国内并不存在其他六国那样庞大的贵族世家网络,法家“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才能推行。也正是因为开化最迟,统治者才会长期保持改革初心,奋发图强,最终化弱为强。

材料二:秦孝公时期,秦国建立了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法治官僚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得益于四个工具的运用:一个是宣传的工具,一个是税收的尺度,一个是公安的工具,一个是社会评价系统。具体执行的过程中,秦国用完全忠实执行法令的“法律官僚”取代了王公贵族来治国理政,甚至不惜以暴力的形式推行这些法则。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韩毓海《龙兴:五千年的长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建立法治官僚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秦国建立的法治官僚制度。
2024-04-2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三新教研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银钱比价本质上是一种特定计量标准下的银—钱货币间兑换比率,即白银一两合制钱的个数。

清代的银钱比价变化趋势图

——摘编自林满红《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材料二:白银流入对明清两代如同双刃剑,带来了帝国的繁荣,但是也埋下了不安定的因子。而中国经济进一步白银化,其实也意味着货币的命脉并不在于官方甚至民间,而是被动与世界连接起来。中国与英国之间的关系因为茶与鸦片而连接在一起,中间的渠道是白银……不仅中国人不喜欢白银流出,西方人也不喜欢。早在中国人抱怨“漏银”之前,西欧对白银的流出就持批评态度,鸦片作为一种走私贸易应运而生与此相关……军事败北后不久,中国的贸易优势也开始瓦解。

——摘编自徐瑾《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白银价格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流入对明清社会的影响。
2024-04-2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三新教研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王朝建立后,面对复杂的周边环境,基于稳定大一统政权的需要,统治者顺应民族大融合、大发展的历史潮流,效仿吸收西汉、隋朝和亲经验,将和亲作为处理民族关系、定国安边的主要政策。唐太宗为了社会稳定、各族友好,也大力推行和亲政策,他把自己的妹妹衡阳公主嫁到突厥,又把弘化公主嫁给吐谷浑可汗,从而建立了唐朝与突厥、吐谷浑之间的友好关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推动了中原文化在吐蕃的传播,使双方往来更加密切,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在复杂的民族形势下,唐统治者凭借特殊政治智慧制定和亲政策,改变政权对峙局面,安抚、拉拢和亲民族,使其为己所用,并在此过程中逐步认可异族之礼俗,消除民族差异与隔阂,推动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张文玉《唐代和亲与民族关系建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和亲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和亲的作用。
2024-01-1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学者诺思在《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一书中写道:“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它们建立了一个社会,或更确切地说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制度创新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制度的变革过程,是支配人们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规则、规范和惯例的进步,并改善个人、组织与其外部环境,其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各种社会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有更大提高。可见,制度创新在整个社会创新体系的运行中居于基础和保证地位。制度创新有助于政治观念更新,有助于政治结构合理化,有助于政治行为进步,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制度创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新的制度代替旧的制度,良性制度代替非良性制度,效率高的制度代替效率低的制度的过程。

——摘编自李景治《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制度创新》


根据材料,围绕“制度创新”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