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就已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中医学五大核心理论——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经络学说、形神学说和天人学说,均肇始于此书。西方近代医学在整体系统思维方面远不及中国,中国医学不仅认为健康需要身、心、社会三者的统一、还特别强调天人之际即机体与整个宇宙大系统之间的和谐。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中医学在诊断学和内、外、妇、儿、针灸等各临床学科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东汉张仲景撰著的《伤寒杂病论》,提出“四诊”“六经辩证”“八纲辩证”等原则和方法,阐述了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疗“八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对中国16世纪以前的本草之学的集大成著作。全书52卷,记载药物1892种,附图1162幅,载有药方11096个。李时珍在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分类的基础上,依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等16部,分为62类。而且每药首标正名为“纲”,附释为“目”,此后依集解、释疑、正误、气味、主治、附方为序,次第展开。这是当时世界上最科学的一部药物分类法。《本草纲目》在海外产生了深远影响,事实证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

——摘编自王锦贵主编《中国文化史简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医学的特点,概括指出中医学与中药学的主要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本草纲目》对中国传统中药学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前后对美国国家身份的塑造,实际上起到了为20世纪的美国提供风向标的作用。他试图告诉美国人,在美国已经崛起为世界大国和对外部世界依赖日深的新形势下,作为一个美国人意味着什么,美国在国际舞台上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美国作为国家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他为崛起的美国勾画了一个崭新的国家身份与国际角色——“自由卫士”和“世界领袖”,这实现了新形势下美国自我认知的转变。威尔逊竭力塑造的美国国家特性和国际角色虽然在20世纪20年代共和党执政时期遭到一定程度的拒绝,但在20世纪40年代之后被美国社会普遍接受,成为20世纪占主导地位的对美国自身及其国际角色的理解。威尔逊对美国存在意义的阐述和国家身份的重塑对20世纪美国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王立新《我们是谁?威尔逊、一战与美国国家身份的重塑》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社会记忆以及二战前和平主义思潮的盛行,使得一战期间英国政府“为了国王和国家而战”的口号失去吸引力。在二战前的和平主义运动中,经验丰富的政治家和数百万民众寄希望于国联来防止战争。英国对德宣战后,和平主义和绥靖主义思潮在英国仍有很大影响力。英国民众不再像一战时那样用欢呼声以及对军事荣耀的期待去迎接战争,相反,二战被视为一场人们缓慢接受的、不可避免的战争。政府与人民之间缺乏信任,政府的战争动员话语较少涉及人民。负责政府战时宣传的信息部由于机构庞杂、分工不明、人员业余等弊病,给人留下愚蠢且无能的负面印象。在此背景下,政府动员话语逐渐出现“人民战争”的转向。

——摘编自莫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人民战争”话语的生成、传播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威尔逊对美国国家身份阐述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人民战争”话语生成的历史背景。
2023-10-1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0—14世纪,中国的选官制度已趋成熟,但仍存在多元性、复杂性。辽朝在形式上以南枢密院掌文选,北枢密院掌武选,但将北枢密院视为兵部,南枢密院视为吏部。因此,辽朝实质上是承袭了唐朝吏部掌文选,兵部掌武选的选官机构设置,并将此制很好地融入本民族政权职官机构设置之中,做到了将中原制度文化与本民族政权实际情况很好地协调融合。

——摘编自魏淑度《借鉴、趋同、变迁:辽西夏金远官制比较》

材料二   培养和配备少数民族干部是民族自治的重要标志。人事管理自治权的核心在于要保障少数民族依法管理本民族和本地方事务。这项权利的主要内容包括:自治地方要大量培养少数民族千部和妇女干部;自治地方的人员录用要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给予优先照顾。

——摘编自张春宇《什么是社会主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0—14世纪中国选官制度具有复杂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选拔和培养民族干部的作用。
2023-10-1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乔治城大学校园内,100名左右的学生在集会,他们认为公司、全球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贸易组织这些坏家伙无情地压榨全世界工人的尊严和生计。反全球化的抗议者来自大学校园、劳工联盟、宗教机构、倒闭的纺织工厂、人权组织和非洲棉农。抗议的共同主题是权力不平衡和市场力量所导致的结果,那就是少数人的收益是建立在多数人付出代价的基础上。

——摘编自[美]皮厄特拉·里佛利《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全球化与贸易保护的新博弈(原书第2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书中反全球化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其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0~1870年,法国政府大力支持铁路建设,并带动了各种与之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如机车制造业,木材加工业和车站建筑业等。同时铁路里程由1830年的38公里变为1850年的2083公里,到1870年达到17929公里。随着铁路网的逐步建成,农民“已经懂得了一些外国的竞争,机器的使用,生产成本的高涨”。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使得法国“朗格多克布满了葡萄园,北部平原种满了制糖的甜菜,城市的四周都是菜园,诺曼底、夏罗菜、莫尔旺等地区都专门从事畜牧业”。据统计,最初建在城郊或人口稀少之处的各个火车站,都很快成为人口繁居和货物集散之地,并逐渐成为新城市的中心。总之,这一时期的铁路建设深刻地改变着整个法国的面貌。

——摘编自汪建丰《略论1830——1870年法国的铁路建设》

材料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围绕铁路发展如何与国民经济相匹配以及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实现铁路的对外开放等问题,中国铁路行业由“放权让利”起步,进入改革初探期,逐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铁路发展模式。随后通过“大包干”的实行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试点,依靠科技创新和改进施工技术,中国铁路建设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据统计,1996~2000年,中国新建了5340公里的新线和2580公里的既有线复线,同时完成了44公里既有线的电气化改造。

——摘编自曹文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铁路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30~1870年法国铁路建设的基本特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铁路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简析近代法国和现代中国铁路建设的历史启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1年,日本加紧了对台湾的殖民统治,迫害爱国人士,迫使一些进步人士离开台湾,回到祖国大陆参加抗日斗争。1932年,一批在国民党统治区遭受摧残与迫害的台湾同胞辗转进入中央苏区,受到当地苏维埃政府和各革命群众团体的热烈欢迎。在欢迎仪式上,台湾同胞施月娥说:“我们定要在苏区学习革命的理论与工作,将帝国主义推翻,完成台湾的革命。”通过参观学习,台湾同胞被苏区民主、自由尤其是革命武装斗争的新鲜空气所吸引,“均一致热烈的要求留此参加革命工作”,并如愿以偿。

1934年6月,中央苏区台湾代表蔡乾接受《红色中华》记者采访时,严厉批评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言论,他指出“日本强盗四十年来在台湾的暴行,真是残虐到极点”,并号召“中国工农兄弟在共产党苏维埃正确领导之下,实行共产党提出的反帝统一战线的纲领,共同进行神圣的民族革命”。

——摘编自庹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台湾同胞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三十年代台湾同胞奔向“红色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三十年代台湾同胞奔向“红色中国”的积极作用。
7 . 【棉花与经济发展】

材料一   将工人迁入工厂的能力成为棉花帝国胜利的关键。结果,一道鸿沟横跨在世界上那些能够动员劳动力的政治家和资本家与那些做不到的人之间。多达一半的棉花工人是孩子和妇女,事实上,棉花制造业成为18世纪和19世纪女性主导的产业,他们只能拿到男性工资的30%到50%。工厂里生产环境恶劣,机器震耳欲聋,对工人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工业化伴随着抵抗运动,18111812年,英国的卢德主义者捣毁数百台机器。19世纪30年代,工人阶级更注重组织协会,发起罢工运动,提出自己的政治要求。1844年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叛乱就非常有名,工人的集体行动和世界棉花产业的空间布局交织在一起。

材料二   贝拉尔是印度西部地区中心,长久以来以其优质棉花闻名于世。到了19世纪70年代,贝拉尔的大部分经济活动都围绕着全球市场生产棉花。一位英国殖民官员观察到,在贝拉尔,“棉花的种植几乎完全是为了出口。国内家用布的制造受到英国商品进口的冲击,许多织布阶层的人已成为普通劳动者”。事实上,自铁路通车以来,欧洲成品得以进口,贝拉尔曾经欣欣向荣的传统棉花制造业几乎全部消失了,大量原本从事纺纱和织布的人口转变为农业劳动力,棉花的种植面积继续扩大,贝拉尔“已经成为完美的棉花花园。”

——以上材料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导致工人这种生活近况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贝拉尔“已经成为完美的棉花花园”所带来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以天下之大圣,行天下之大事”“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天下精神;蕴含“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的民本精神;蕴含“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大同理想。在艾思奇看来,“中国民族和它的优秀传统中本来早就有着马克思主义的种子”。

——摘编自张太原《从长时段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材料二: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以“三三制”为原则,建立了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保障了各个革命阶级的民主权益;根据地各类经济成分得到快速发展,为改善人民生活、坚持持久抗战提供了物质保障。抗战时期许多理论设计在新中国成立后依然被保留和贯彻下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财富。

——摘编自李云峰《<新民主主义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事实阐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早就有着马克思主义的种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作用。
2024-04-2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三新教研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达,江南出现一个显著的消费群体一商人。他们“精食馔,鲜衣服,丽车栋,婚丧嫁娶下至燕集务以华缛相高。”经济富裕的士绅更是铺张浪费,不仅居室“城中富室之家多高堂广厦杂用诸色植木周围绕以砖墙。”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普通民众“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皆僭拟无涯,逾国家之禁。”

——摘编自欧磊《明代中后期奢侈风气差异特征论》

材料二   中国被迫卷入西方经济体系后,外国商品就开始大量进口,引发了民众抵制外国商品、保护本国经济的国货运动。一战前,各大民间商业行会成立各种推动国货运动的团体,提出“……多一份呢绒,即少用一份国货,少用一份国货即损我国家一份利源。”一战后,国民政府也开始重视国货运动,1928年,孔祥熙提出“征集全国出品,陈列展览。以示奖励而资观摩”的设想,得到商业领导人、学生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国货运动通过区分“国货”与“洋货”,将民族观念与消费文化联系起来,最终塑造了近代民族国家。

——摘编自孙燕《从国货运动探究消费主义文化发展》

材料三   “一五”计划时期,党中央多次发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深入、全面的节约运动。短短5年,全国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达55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原定指标的17%以上,平均每年以18%的速度向前发展,积累资金909.2亿元,并把它全部用到生产和建设事业中。而且,节约运动还向人民群众进行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教育,也要求党政军群负责人员视察、休养、旅行时,地方不许接送、宴会和送礼,鼓励各级干部脱鞋下田,参加劳动生产。同时,节约运动要求工业企业订立各种技术规程与操作规程,不仅要完成计划数量指标,还要完成质量指标;企业领导必须把节约的任务摆上重要日程,在学习生产管理的同时,必须学会财务管理。

——摘编自孙钦梅《“勤俭建国”:节约运动与一五计划的实施》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中后期社会消费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初期中国国货运动日益高涨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时期大力开展节约运动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7世纪以后,阿拉伯人因经商传统及地理位置的优势,在亚欧香料贸易中占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十字军东征刺激了欧洲人对香料的需求,胡椒、丁香、肉桂日益成为西欧人追逐的奢侈品。古老的英国谚语“他没有胡椒”意为此人是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而拥有香料代表着一个人的高尚地位,甚至将其当作是贵重礼品和宴会必备之物。香料还与基督教信仰难舍难分。香料研磨而成的粉末被大量用于宗教场所使用的圣膏,香料的气味被教徒想象成为圣灵乃至天堂所独有的馨香。此外香料还被认为是治疗与预防黑死病的重要药材。因此,西欧主要城镇中逐渐出现香料商人的行会,香料贸易蓬勃发展。

——摘编自田汝英《“贵如胡椒”:香料与14~16世纪的西欧社会生活》

材料二

——摘编自田汝英《葡萄牙与16世纪的亚欧香料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16世纪西欧香料的社会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16~17世纪葡萄牙香料贸易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近代西方香料贸易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