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52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宋代,新官上任最长半年内仍可带“新授”等字样,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强调:今后原地方僚属若犯赃罪,路级长贰上任未满百日,州级长贰上任未满一月,因其尚未熟悉新工作,就不必追责,以便展开工作规划。这项举措(       
A.有利于稳定地方治理秩序B.容易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C.完善了古代官员选拔制度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7日内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高三下学期5月份大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宋初年的最高统治者们认为:“国家若无内患,必有外忧,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为之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为可惧。帝王合当用心于此”。基于此想法,宋朝皇帝的做法是(     
A.采用以文治国B.推行强干弱枝C.设置二府三司D.开创御史监察
7日内更新 | 134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四)历史试题
3 . 后梁太祖朱温早年参加黄巢起义,投降唐朝后以汴州为据点逐渐扩大势力,后废唐自立建后梁;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而获封陇西郡王的李克用长期割据河东,后其子灭后梁建后唐;地方上抵抗起义军的地主土豪武装,后建立南方十国。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农民起义深刻影响唐末五代政局B.藩镇割据导致了唐朝的土崩瓦解
C.唐末战乱推动藩镇割据局面形成D.宋朝的首要任务是消灭农民起义
7日内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T8联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压轴(二)历史试题
4 . 唐代,都城长安不仅有近万家的流寓突厥居民,还有大量外国留学生,甚至“客(外国人)留长安久者,或四十余年,皆有妻子……安居不欲归”。这表明当时(       
A.对外贸易的繁荣B.民族交融的深化
C.统治政策的开明D.坊市制度的崩溃
7日内更新 | 18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押题卷(二)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隋书》记述:文帝时左藏(国库之一)所贮为钱帛、什彩,大抵是从天下赋调中取得;而右藏(亦国库之一)所贮的金玉、珠宝等物,有的是在市场交易中取得,更多的则是来自地方官员从民间征收的贡纳。这种做法到炀帝时变本加厉。由此可知,隋朝(     
A.租调制度遭到严重破坏B.重农抑商的政策已经松弛
C.基层治理取得明显成效D.民众承担的法外赋税沉重
7日内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荣昌仁义中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隋唐以后,社会精英们大多脱离土地,搬入城市居住,在故乡以外的地方购置房产,死后也不再归葬故乡。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安土重迁观念减弱B.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C.选官任官制度变革D.农业赋税负担沉重
7日内更新 | 14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7 . 唐中宗不经中书、门下而自己封拜官职时,因自感心怯和难为情,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成为“斜封墨敕”,此途径所封官员时人称为“斜封官”。这反映了(     
A.中枢制度有一定的通融性B.三省六部制有名无实
C.专制皇权凌驾于百官之上D.中书门下不具约束性
7日内更新 | 18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诏:“天下苗一亩税钱十五,以国用急不待秋,方青苗即征之,号青苗钱”,“五年始定法,夏上田亩税六升,下田税四升,秋上田税五升,下田税三升,此夏秋分征也”对上述史料解读合理的是(     
A.制度变革具有渐变特征B.唐代宗已全面实施两税法
C.与王安石青苗法内容一致D.实现减轻民负的根本目的
7日内更新 | 15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射洪市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模拟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公元前219年始,秦始皇数次东巡,“群臣诵功,请刻于石”,遂在泰山等地刻石勒铭。这些铭文叙述了秦始皇因六国“贪戾无厌,虐杀不已”,于是“禽灭六王”“平一宇内”,实行了“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等政策;秦始皇“作制明法”“不懈于治”“专隆教诲”“忧恤黔首”,官员“各知所行,事无嫌疑”;“六合之内”出现了“黔首安宁”“不用兵革”“男女礼顺”“莫不受德”“承顺圣意”的景象。

——据《史记》等

材料二   公元14年罗马帝国首位皇帝奥古斯都去世,其生前自述被铭刻于陵墓入口处,主要内容为:奥古斯都“恢复了为派系势力主宰的共和国的自由”,平定高卢、西班牙等地战乱;多次为罗马平民发放金钱和粮食,“举办角斗表演”;复兴罗马传统,“修复了八十二座诸神之庙宇”;“解除了海上的海盗威胁”,“将罗马人民的所有行省”的边界扩大了。铭文强调奥古斯都的最高权力源于元老院和罗马公民的授予。该铭文后被诸行省传抄。

——摘编自张楠、张强《<奥古斯都功德碑>译注》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秦始皇刻石与奥古斯都功德碑呈现的帝王形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刻石与奥古斯都功德碑出现的共性原因并说明两者共同的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唐代,“道”的职责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将各地的资源,例如税收的绢帛和谷米,经过该道的转运使,转运至中央或指定的地区。据此可知,唐代“道”的设置(     
A.丰富了民众的物质文化生活
B.促进了地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利于强化政府的财政管控能力
D.确保了税收稳定与财政统一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