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罗马法经历了习惯法、成文法、万民法、法律体系四个时期。

时期     
习惯法王政时期根据古老的习惯和社会惯例,在王政后期形成习惯法
成文法共和国前期在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中,贵族不再垄断立法与司法权,不能随意解释习惯法,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
万民法
(国际法)
共和国后期,出台了《万民法》,专门用来解决涉及外来人口的财产纠纷,人身纠纷按照属人主义原则由本国法律进行调整,从而确立了早期国际法纠纷的处理原则
法律体系帝国时期,皇帝的敕令、五位法学家论著具有法律效力;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查士丁尼时期进行了法典的汇编,《民法大全》标志古罗马的法律发展到了顶峰

——据《知乎·罗马法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   西塞罗(罗马共和国后期)力图证明,法有来源于自然的稳固基础。对于一个既包括极少数有智慧的人也包括大多数普通人的共和国而言,西塞罗力图阻止任何使国家的法律偏离自然的趋势。立法者意图达到的任何目标,最终都是为整个国家服务,而非为部分阶层服务。为了达到最高的理性,立法的目标应当始终立足于所有公民都共有的自然。这样一来,西塞罗便使自然法更加符合公民社会的需要,加深了成文法与正义原则的关系,也进一步证明他的初衷是把罗马人的现实精神和希腊哲学追求永恒真理的精神结合起来。

——摘编自于璐《西塞罗自然法思想研究》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罗马法与古罗马发展之间的关系。
(2)概括自然法思想的内涵,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023-04-1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拉美不同种族和文化的长期融合,到17世纪,拉美出现了“美洲人”这个新观念,并逐渐凝聚成为一种新的“美洲精神”。同时,欧洲启蒙思想和学说的传播也对拉美殖民地民族意识的形成以及社会、经济、政治的变革起到了促进作用。到19世纪初,拉美大部分地区结束了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的民族国家。

——摘编自马克壶《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一战期间和战后,拉美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了。一方面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无暇他顾,加之军事订货的增加,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比如,巴西在大战期间创立的新企业有5900多家,1928年的工业生产总值相当于1914年的3倍。

——摘编自王助民、李良玉、陈恩虎《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史(1415—1990)》

材料三   1927年5月12日,桑地诺发表宣言“我们甘愿做一个爱国者在战斗中死去,也不能像奴隶那样活着”,并提出用革命武装把美国侵略者驱逐出尼加拉瓜的明确任务。经过6年战斗,美军被迫于1933年撤离。1934年2月21日,尼加拉瓜国民警卫队司令索摩查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指使下暗杀了桑地诺。1937年1月,索摩查任尼加拉瓜总统,从此建立了长达40余年的亲美家族的“考迪罗”式的独裁统治,1956年索摩查被爱国者杀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初拉美能够产生一系列新的民族国家的原因,并结合材料二概括拉美国家一战后的显著变化。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桑地诺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影响。
2023-09-27更新 | 148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书铺:透析宋朝司法纠纷

宋朝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经济繁荣。但其繁荣的背后也带来了相应的法律纠纷。书铺正是在这种社会变化与需求中确立的角色,在基层其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替民户书写状书。

材料一   词诉条目必经书铺,必守限日,诸厢收领,不许隔宿。

不经书铺不受,状无保识不受,状过二百字不受,一状诉两事不受,事不干己不受……

——《黄氏日抄》

材料二   宋末元初的邓文原在其文章中记载:郭公初到地方,有案件留系不能决,于是怀疑其中有冤情,“使索书铺元藁观之,知其入人之罪,宽者得雪”。

材料三   书铺代书是民间诉讼必须要经过的一道程序。根据史料记载,这种诉状有其统一的格式,格式如下:

某乡,某村,耆长某人,耆分,第几等人户,姓某,见住处去县衙几里(如是客户,即云是某人客户)。所人系某乡村居住,至县衙几里。
右某,年若干,在身有无疾䕃,(妇人即云有无孕及有无疾)。今为某事,伏乞县司施行。谨状。

年月日姓某押状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张云梦《宋代书铺研究》


(1)简述书铺在地方司法体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产生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宋朝诉讼之风产生的原因。
4 . 黄遵宪曾说过“前为旧金山领事时,查沿海汇票,华民每年汇银至广东者,多则一千五六百万元,少则一千余万元,四年扯算,每年洋银入中国者可一千二百万元”。关于巨额侨汇的产生原因,库尔普在《华南的乡村生活》中提到“在中国的每一阶层中,‘孝’是深入人心的传统观念。海外华人严格遵守孝道的最明显证明,莫过于每年大量的汇款回国”。由此可知(       
A.华侨投资推动文化转型B.美国华工待遇有所提高
C.世界殖民体系不断扩张D.侨汇行为暗含文化心理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欧的中世纪中后期,商人们对利润的无限制追求,推动着商人不断进行市场分工,并且大力拓展国内外商品市场贸易,商业组织也开始了国际化。······随之而来的所谓“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形成了有利于商品市场进一步发展的条件,旧有的商品市场形式在新的条件下注入了全新的内容。16世纪全欧贸易的新中心安特卫普、里昂等商品市场繁荣起来,以安特卫普为例,那里聚集着来自欧洲和亚洲国家的商人。

-摘编自魏跃军《14世纪中叶-16世纪中叶西欧商品市场问题研究》

材料二   18世纪广东年均出口茶叶数量(单位:千克)

时间英国东印度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其他地方总数
1719~1725417-354771
1726~17334981814601 139
1734~17406293921 0342 055
1741~17488999161 9183 733
1749~17551 39012752 6615 326

-摘编自施诚《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的主要商品及财富流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贸易市场逐步形成的原因。
(2)从材料二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茶叶贸易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目录


第一章十月革命开启了新的历史时代
第一节十月革命开启了新的历史时代
第二节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第二章中国革命理论的探索
第一节中国革命理论的探索
第二节共产竞人要“走俊国人的道路”
第三节孙中山四十年革命的结论: “以嵌为师”
第三章三国四方在抗战结束前的关系
第一节中共和苏联在抗战结束前的关系
一.中共建党确立的和共产国际的组织关系
二、重大历史事件中苏联(共产国际)对中共的影响
三、中共独立性逐步增强
第二节抗战结束前国民党和苏联的关系
第三节扶战结束前中共和美国的关系
第四章三国四方的战后交排
第一节英国的扩张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支排
第二节苏联的崛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战略
第三节赫尔利调停和中共寻求苏职支持
第四节国民党依附美国和联盟苏联的政策
第五节重庆谈判—各方利益的交汇点
第五章三国四方的外交和军事博弈
第一节东北是三国四方争夺的焦点
一.东北是三国四方争夺的焦点
二、中苏关于家北问题的交沙
第二节由马歇尔调停到支持蒋介石介打内战
一.马歇尔调停国共矛盾
二.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三《中美商约》——国民党实行亲美政策
第三节斯大林周旋于国共之间
一.斯大林周旋于国共之间
二、东北出现的转折
第六章历史的必然
第一节中共中央召开“九月会议”
一、“九月会议”确立国体、政体
二、中共外交方针的确定
第二节美国准备放弃国民党
一.美国由“弃蒋”到准备放弃国民党
二、司徒雷登滞留南京
第三节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新认识
一.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新认识
二、中共对革命胜利后各种问题的预计
第四节两党交流确立“一边倒”
一.米高扬访问西柏坡
二.刘少奇秘密访问苏联
三.毛周访苏,签约结盟
四、艾奇逊等待“尘埃落定”
第七章历史的启示
第一节“一边倒”政策的评述
第二节“一边倒”政策的启示

——据许文鸿《中共“一边倒”政策的形成》(知识产权出版社)

材料二   新中国俄语教育三十年

“遍地开花极速发展的十年
俄语教育发展热潮期(1949-1956)
俄语教育调控缩减期(1956-1959)
风云变幻曲折前行的二十年
外语教育均衡调控期(1959-1966)
俄语教育沉寂期(1966-1976)
俄语教育调整过渡期(1976-1979)

——据《光明日报》主题摘要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受苏联影响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30年来俄语教育发展变化的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
2023-01-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山东专用)03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现代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概况
16世纪 近代科学产生,天文学革命,近代物理学诞生。近代科学革命是从意大利开始的,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伽利略就是意大利人。
17世纪 牛顿的方法论集中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这一时期,英国成为欧洲科学的中心,吉尔伯特、哈维、牛顿等科学大师都是英国人。
18世纪与理论科学研究无关的技术发明多数发生在英国,但却马上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科学自此越来越面向实用技术,并形成科学—技术相互加速的循环机制。同时,启蒙运动使近代科学精神在法国广为传播,大革命中诞生的民主政制认识到科学的进步意义,从而使法国一跃取代英国成为欧洲科学强国。
19世纪自然科学形成空前严密和可靠的知识体系。进化、发展的观念进入自然科学理论之中。从1851年到1900年的50年间,理论科学和技术科学上的重大成果数目,英国占106项,法国占65项,美国占33项,德国占202项,德国已居明显领先地位。德国科技领先地位一致持续到20世纪前半期。
20世纪理论科学经历一系列革命,以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为先导,在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领域均发生重大理论变革。信息时代到来。二战后,许多欧洲最优秀的科学家来到美国,极大地推动美国理论科学的发展。此时的美国,借着它在两次世界大战积攒下来的庞大经济实力,由联邦出巨资支持基础理论研究,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头号科技强国。

——摘编自吴国盛主编《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轨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3)围绕世界科技中心转移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8 . 在全球范围内,安格斯·麦迪逊对人均GDP 估量是较权威的具有广泛性和可比性的GDP数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图2分别为1500~1900年欧洲和印度的GDP总量和人均GDP。人均GDP是衡量生产率的标准,也是生活水平的指标。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逊《世界经济统计学》


(1)选择恰当的时间尺度对图1中1500~1900年欧洲和印度CDP的总量对比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理由。
(2)指出图2所反映的1500~1900年间欧洲和印度人均CDP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2023-05-28更新 | 29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A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宋代以前,统治者们都是把作为商业贺易中心的“市”和作为居民区的“坊”阻挡开来的……宋代不仅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更和现代一样开设了早市和夜市……

材料二  唐时全国人口在10万户以上的城市只有13个,而北宋10万户以上的城市约有40多个,到宋徽宗年间则上升到50多个。

材料三  宋以前的城市功能主要是作为行政中心,在宋时的城市由于坊市制度的打破,并且“交子”也逐步推广,商业大都市不断增加……宋代城市也逐渐演变为政治、经济并重的城市。

材料四  瓦舍的出现更是佐证了宋代市民丰富多样的生活,瓦舍是一个民间艺术演出场所,也就是普通老百姓娱乐的归处,在宋以前,这样的娱乐活动在普通老百姓面前是显得如此的奢侈……

——均摘自田利兰《论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


(1)分别概括以上四则材料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因。
2023-09-0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唐前期,统治者很重视对地方的监察工作,除了御史台不定期派遣监察御史“巡按州县"外,最主要的创举是使十道巡按使的派遣成为制度。十道巡察,是中央对地方州县的一种经常性的巡回监察制度,出使官员除御史大夫外,礼部尚书及内外五品官以上者也可担任。十道按察使的设立,使唐前期对地方的监察趋于完备。安史之乱后按察使开始演变成为掌握地方实权的行政长官,“兵甲、财富、民俗之事,无所不领,谓之都府,权势不胜其重,能生杀人,或专私其所领州,而虐视支郡”。随着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削弱,监察御史出使地方等职权也遭到破坏。总之,唐中后期的地方监察权力被严重削弱。

——摘编自胡沧泽《唐代监察体制的变革》等

材料二

由于元朝地域广袤和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统治者特别重视地方监察制度建设。1268年,元朝在中央设御史台,负责纠弹朝廷百官;随后设置行御史台,作为地方最高监察机关,负责监察各行省、宣慰司。虽然行御史台直属于御史台,但两机构在机构和官秩上相同,地位几乎平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地方监察官吏由其上级监察部门选任,有效地维护了监察系统垂直领导的体制,又保证了监察机构的独立性。《行台体察等例》等法规规定,其职权“以举贤才为纲,而以厚风俗、均赋役、重审理、汰冗官、选守令、出奉使、均公田为目,指摘割切,虽触忌讳,亦不顾也”。地方监察官有许多详细的考核制度予以约束,稍有劣迹,即被清除出监察机构。

——摘编自吴文涛《论元代地方监察制度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中后期地方监察权力弱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地方监察制度的特点及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地方监察制度发展演变的历史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