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她”字的文化史

1918年,正倾心于译介西方小说的周作人在翻译过程中遇到了如何将英文中的“SHE”对译成中文的现实问题。同年第5卷第2号的《新青年》上,周作人在其译作《改革》前,似不经心地引出了刘半农的天才提议:“中国第三人称没有性的分别,很觉不便。半农想造一个‘她’字,和‘他’字并用。”于是,作为第三人称代词的“她”字,横空出世。

材料二   在这个竭力消灭男女形迹的时候,标出这样一个新式样的“她”字,把男女界限分得这样清清楚楚,未免太不觉悟了。

——摘编自杜甫1920年4月16日《觉悟》

材料三   因为“他”字是人旁,“伊”字也是人旁,从男女平等的精神着眼,既属公平,还免了十分矫揉的形式,比较上是好的。

——摘编自寒冰1920年4月《关于她字问题的申论》

材料四   (“她”字)不见经传,不载《说文》,《玉篇•切韵》收之,不过骛奇好博,采录异体,存此俗书而已。诂义尚未论定,何可遽用?

——摘编自厉筱通1934年6月《“她”和“他”的俗书问题》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她”字的使用为何会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谈谈你对近代思想文化发展变化的认识。
2023-06-0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宋凤首壶的变迁

粟特式胡瓶       唐三彩凤首壶        广州西村窑凤首壶

唐初胡风盛行,一种被称为胡瓶的银质带把壶沿丝路传入中原,这便是唐三彩凤首壶的原型。到目前为止,中国境内出土的胡瓶实物主要分布在宁夏和内蒙古等地区。金银在唐代属贵金属,金银器难以走入寻常人家,陶瓷烧造无疑提供了一个解决途径。唐三彩凤首壶在继承     “粟特式胡瓶”形制特征的基础上,所饰纹样明显汲取了本土化的艺术元素。莲花纹是南北朝时期随佛教东传的纹饰,而后逐渐演变为世俗化的装饰纹样,整体装饰更为典雅华美。

宋代凤首壶则以青白釉色为主调,饰以简洁的花草纹,恬静淡雅的格调是宋人审美趣味的直接体现。考古发现的宋代风首壶主要分布于广东和福建,安徽、江西等地也有零星发现。北宋时期为满足陶瓷外销的市场需求,广州西村窑应运而生,生产的凤首壶数量较多,远销海外。

——摘编自罗佳《唐宋陶瓷风首壶所见丝绸之路艺术交流》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宋时期凤首壶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唐宋风首壶的变迁,谈谈你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认识。
2023-05-18更新 | 11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承秦制”

秦制汉 制
律法秦律严酷汉高祖颁行《九章律》;汉文帝减轻刑罚,约 法省禁
思想“焚书坑儒”汉初尊奉黄老无为思想;中期开始“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
中央官制丞相为核心的官僚体制三公九卿制;汉武帝时,设立中朝

地方管理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汉初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到汉武帝,解 决了王国问题,实现州、郡、县三级管理制度 体 系
根据表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汉承秦制”这一观点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年大流感发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这场流感发源于美国堪萨斯州哈萨克 尔县,由该县征召入伍的人将流感病毒带进了该州一个大型军事基地福斯顿军营。美国 源源不断地从这里向其他美军基地及欧洲提供兵力,流感病毒就这样席卷了北美洲、欧 洲、南美洲、亚洲和非洲,甚至波及太平洋上与世隔绝的岛屿。交战国由于战时新闻管 制,都对疫情轻描洟写,而当时中立国西班牙的媒体比较自由,经常反复报道,所以此次 流感被称为“西班牙女郎”。大流感对战争资源(人力、物力)的供给和军队士气产生了影响。全球死于这场流感的人 数,保守估计为3000万,也有人估计高达1亿。流感不仅减少了增援部队,影响了战略物资 的供给,还消耗着原本有限而宝贵的战地资源 医院床位、药品、医务人员、救护车、担架工   等等。在战争接近尾声的时候,德国国内政治出现了严重的危机,经济方面也出现了崩溃,到 处是饥饿与不满,而这一切都有流感的推波助澜。美国在巴黎和会中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 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威尔逊患了流感。流感使威尔逊的精神在会议期间“崩溃”了,进而 影响了他在和会中的决策。

——据王叶英《1918年大流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等


(1)依据材料,指出1918年大流感是如何影响世界局势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1918年大流感中得到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世博中的时代·时代中的世博

1851年伦敦举办的“万国工业博览会”,被认为是现代意义上的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为玻璃和钢等预制结构搭建的“水晶宫”。进入其中,观众首先看到的是莎士比亚、牛顿、克伦威尔等著名人物的雕像。25个国家和20多个殖民地的10万余件展品在“水晶宫”展出,总参观人次达600多万。机械展区最为可观,展出了蒸汽火车头、水压机、农用机械、纺织机、天文望远镜、缝纫机、座钟等;工艺美术品展区内既有精雕细刻的金银铜制品,也有充满异域风情的服饰;在中国展区,摆满了瓷器、丝绸、花伞等传统工艺品;在外国展厅中,美国的展品不输英、法、德等国,除了农业机械设备,还有电报机和一些新材料新工艺。世博会的组织者在交通、住宿和负担能力方面考虑到了工人阶级的需求。很多工厂也以不同形式鼓励工人们参观展览:有的出钱购买门票,有的给员工放假并发放补贴,有的对参观费用给予报销。

——摘编自傅新球《伦敦世博会:缘起、组织及影响》

(1)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展示了一个怎样的时代?
(2)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对那个时代有什么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现代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概况
16世纪 近代科学产生,天文学革命,近代物理学诞生。近代科学革命是从意大利开始的,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伽利略就是意大利人。
17世纪 牛顿的方法论集中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这一时期,英国成为欧洲科学的中心,吉尔伯特、哈维、牛顿等科学大师都是英国人。
18世纪与理论科学研究无关的技术发明多数发生在英国,但却马上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科学自此越来越面向实用技术,并形成科学—技术相互加速的循环机制。同时,启蒙运动使近代科学精神在法国广为传播,大革命中诞生的民主政制认识到科学的进步意义,从而使法国一跃取代英国成为欧洲科学强国。
19世纪自然科学形成空前严密和可靠的知识体系。进化、发展的观念进入自然科学理论之中。从1851年到1900年的50年间,理论科学和技术科学上的重大成果数目,英国占106项,法国占65项,美国占33项,德国占202项,德国已居明显领先地位。德国科技领先地位一致持续到20世纪前半期。
20世纪理论科学经历一系列革命,以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为先导,在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领域均发生重大理论变革。信息时代到来。二战后,许多欧洲最优秀的科学家来到美国,极大地推动美国理论科学的发展。此时的美国,借着它在两次世界大战积攒下来的庞大经济实力,由联邦出巨资支持基础理论研究,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头号科技强国。

——摘编自吴国盛主编《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轨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3)围绕世界科技中心转移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国家

表现

领导力量

斗争方式

斗争对象

革命目的

斗争成果

亚洲

中国

1924-1927国民大革命

国民党、共产党

北伐战争

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

反帝反封建

打击了北洋军阀统治

印度尼西亚

1926-1927民族大起义

印尼共产党

武装起义

荷兰殖民主义者

争取民族独立

遭到镇压,革命力量削弱

1927年不合作政策

苏加诺印尼民族党

不合作政策

争取民族独立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独立掌握领导权

印度

1920-1942年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甘地国大党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英国

争取民族独立

迫使英印当局答应部分要求

非洲

埃及

1917-1922华夫脱党运动

扎克鲁尔华夫脱党

游行示威、三罢、街垒战

英国

争取民族独立

英国有条件地承认其独立

摩洛哥

1920-1926年里夫地区的人民民族起义

部落酋长克里姆

武装起义

西班牙和法国

争取民族独立

建立共和国,后被扼杀

埃塞俄比亚

1935-1941年反意的法西斯战争

埃塞俄比亚人民武装、同盟国军队

游击战争

意大利

争取民族独立

击败意大利,获得独立

拉丁美洲

尼加拉瓜

1926-1933年反美游击战

桑地诺游击队

武装斗争

美国

反帝民族革命

迫使美军撤出尼加拉瓜

墨西哥

1917年卡德纳斯民主改革

墨西哥进步势力

政治、经济的现代化改革

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反帝反封建

颁布宪法,推行民主化改革

根据材料,从领导力量、斗争方式、斗争对象、革命目的、斗争成果等五个方面中任选两个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目录


第一章十月革命开启了新的历史时代
第一节十月革命开启了新的历史时代
第二节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第二章中国革命理论的探索
第一节中国革命理论的探索
第二节共产竞人要“走俊国人的道路”
第三节孙中山四十年革命的结论: “以嵌为师”
第三章三国四方在抗战结束前的关系
第一节中共和苏联在抗战结束前的关系
一.中共建党确立的和共产国际的组织关系
二、重大历史事件中苏联(共产国际)对中共的影响
三、中共独立性逐步增强
第二节抗战结束前国民党和苏联的关系
第三节扶战结束前中共和美国的关系
第四章三国四方的战后交排
第一节英国的扩张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支排
第二节苏联的崛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战略
第三节赫尔利调停和中共寻求苏职支持
第四节国民党依附美国和联盟苏联的政策
第五节重庆谈判—各方利益的交汇点
第五章三国四方的外交和军事博弈
第一节东北是三国四方争夺的焦点
一.东北是三国四方争夺的焦点
二、中苏关于家北问题的交沙
第二节由马歇尔调停到支持蒋介石介打内战
一.马歇尔调停国共矛盾
二.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三《中美商约》——国民党实行亲美政策
第三节斯大林周旋于国共之间
一.斯大林周旋于国共之间
二、东北出现的转折
第六章历史的必然
第一节中共中央召开“九月会议”
一、“九月会议”确立国体、政体
二、中共外交方针的确定
第二节美国准备放弃国民党
一.美国由“弃蒋”到准备放弃国民党
二、司徒雷登滞留南京
第三节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新认识
一.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新认识
二、中共对革命胜利后各种问题的预计
第四节两党交流确立“一边倒”
一.米高扬访问西柏坡
二.刘少奇秘密访问苏联
三.毛周访苏,签约结盟
四、艾奇逊等待“尘埃落定”
第七章历史的启示
第一节“一边倒”政策的评述
第二节“一边倒”政策的启示

——据许文鸿《中共“一边倒”政策的形成》(知识产权出版社)

材料二   新中国俄语教育三十年

“遍地开花极速发展的十年
俄语教育发展热潮期(1949-1956)
俄语教育调控缩减期(1956-1959)
风云变幻曲折前行的二十年
外语教育均衡调控期(1959-1966)
俄语教育沉寂期(1966-1976)
俄语教育调整过渡期(1976-1979)

——据《光明日报》主题摘要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受苏联影响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30年来俄语教育发展变化的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
2023-01-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山东专用)03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后文简称《东西洋考》)是由普鲁士传教士于1833年8月1日在中国广州创办的中文刊物。《东西洋考》为学术研究所重视,并不仅仅因其在创刊节点上的领先位置,更为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介绍了西方近代文明成果。

《东西洋考》“地理”栏目对各国(各地区)“人”的描述

地区

国家和地区

代表文章

对“人”的描述

东南亚

菲律宾

《苏禄屿总论》

“与婆罗洲芒佳虱民,结友为海贼,除非吕宋总督无人管束之”生性懒惰,坐吃山空

印尼苏门答腊地区

《苏门答刺大州屿等总论》

各省皆有回民居住,由来久矣,强悍刁蛮,肆为不法

泰国

《道罗国志略》

“释氏异端甚害民……(佛教)火率假灾祥祸福之事,以售其诞句无稽之谈,则诱取费财以图肥已”

欧洲

西班牙

《吕宋岛等总论》

西班牙人,自西洋祖家来,管此地方(菲律宾吕宋岛),每每差臣为总督代治此屿等

南极洲

南极洲

《新考出在南方大洲》

“夫大英及佛兰西等国多有船只到南北冰洋,为勘察新地”赞颂发现该“新地”的英国人勇敢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东西洋考》“地理”栏目对各国(各地区)“人”的描述的理解。(要求:论点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的中国形象

材料一 法国传教士对中国的研究直接引发了18世纪欧洲的“中国热”。正如艾田蒲所说,“对欧洲来说,有中国茶叶、中国园林……神圣的孔子,还有成千上百的影响……”。伏尔泰在其作品里一再重塑中国“开明皇帝”的形象,深刻影响了当时法国对中国的集体想象。中国形象在整个欧洲发生彻底变化与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出访中国有直接的关系。中国在西方的视野里成为一个愚昧落后、保守顽固、不思变革的形象。到了19世纪,中国人在法国作家笔下的形象变得越来越黯淡,被扭曲、被模式化为一个“劣等种族”。

—摘编自韩梅《法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

材料二 自1920年起,一些英国文学家、哲学思想家踏上中国土地,掀起新一轮中国热。他们热衷中国古老的文学艺术、生活方式和道德准则,寻觅与西方现代性相对的快乐达观的人生态度。思想家罗素带着寻找人类精神新希望的理想在中国游历10个月,在他看来,虽然中国的政治经济落后于西方,但文化绝不逊色于任何一个西方发达国家。

—摘编自伍辉《西方的中国形象变迁研究》

材料三 西方的中国形象是西方文化投射的一种关于文化他者的幻象,是西方文化自我审视、自我反思、自我想象的方式。西方有关中国的想象中,有对现实中国的某种认识,但更多的是对西方文化自我认同的隐喻。

—摘编自周宁《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的中国形象”的理解。
2023-02-08更新 | 7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