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某学习小组在进行“宋代的基层治理”主题探究时,搜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代的基层治理

材料一   宋代户籍在实行城乡分别治理的基础上,又将户口划分为主户与客户分别列入户籍。城市主户划分为十等,乡村的主户划分为五等,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

——摘编自金裕凤《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及特点》

材料二   宋代注重民众的自我管理和监督,在乡里的基础上,实行保甲制度。县一级的基层官员,在推动政务与建设上常要籍助地方的力量,基层组织及其管理人员越来越职役化,地方豪强与菁英——地方官员——基层武力与胥吏构成了基层社会的三个支柱。

——摘编自黄宽重《从中央与地方关系互动看宋代基层社会演变》

材料三   《吕氏乡约》用合约文字的方式概括了此前中国乡村社会中那些世代相续、口耳相传的成训习俗。“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四条目用通俗的语言规定了处理乡党关系的基本准则和乡民安身立命的行为规范。

——摘编自杨亮军《宋代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乡约》

材料四   宋朝多次下诏敦促各州府建立养老济贫机构,居养院、安济坊遍及全国各洲郡。到南宋时,发展出专业性的收养机构,如安老坊、婴儿局等。大宋律法《宋刑统》对社会保障救济作出规范,政府对执行不力的官员给予严厉惩办,并定期派“监司巡历检察”。

——摘编自赵映樁《宋代社会保障救济制度述略》


(1)请以四则材料为基础,完善宋代基层治理体系结构图。

(2)有学者认为,宋代政府通过调整地方基层社会的管理体制,以新的政策工具调动管理资源,延展了国家统治力。结合四则材料,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的中国形象

材料一 法国传教士对中国的研究直接引发了18世纪欧洲的“中国热”。正如艾田蒲所说,“对欧洲来说,有中国茶叶、中国园林……神圣的孔子,还有成千上百的影响……”。伏尔泰在其作品里一再重塑中国“开明皇帝”的形象,深刻影响了当时法国对中国的集体想象。中国形象在整个欧洲发生彻底变化与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出访中国有直接的关系。中国在西方的视野里成为一个愚昧落后、保守顽固、不思变革的形象。到了19世纪,中国人在法国作家笔下的形象变得越来越黯淡,被扭曲、被模式化为一个“劣等种族”。

—摘编自韩梅《法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

材料二 自1920年起,一些英国文学家、哲学思想家踏上中国土地,掀起新一轮中国热。他们热衷中国古老的文学艺术、生活方式和道德准则,寻觅与西方现代性相对的快乐达观的人生态度。思想家罗素带着寻找人类精神新希望的理想在中国游历10个月,在他看来,虽然中国的政治经济落后于西方,但文化绝不逊色于任何一个西方发达国家。

—摘编自伍辉《西方的中国形象变迁研究》

材料三 西方的中国形象是西方文化投射的一种关于文化他者的幻象,是西方文化自我审视、自我反思、自我想象的方式。西方有关中国的想象中,有对现实中国的某种认识,但更多的是对西方文化自我认同的隐喻。

—摘编自周宁《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的中国形象”的理解。
2023-02-08更新 | 7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后文简称《东西洋考》)是由普鲁士传教士于1833年8月1日在中国广州创办的中文刊物。《东西洋考》为学术研究所重视,并不仅仅因其在创刊节点上的领先位置,更为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介绍了西方近代文明成果。

《东西洋考》“地理”栏目对各国(各地区)“人”的描述

地区

国家和地区

代表文章

对“人”的描述

东南亚

菲律宾

《苏禄屿总论》

“与婆罗洲芒佳虱民,结友为海贼,除非吕宋总督无人管束之”生性懒惰,坐吃山空

印尼苏门答腊地区

《苏门答刺大州屿等总论》

各省皆有回民居住,由来久矣,强悍刁蛮,肆为不法

泰国

《道罗国志略》

“释氏异端甚害民……(佛教)火率假灾祥祸福之事,以售其诞句无稽之谈,则诱取费财以图肥已”

欧洲

西班牙

《吕宋岛等总论》

西班牙人,自西洋祖家来,管此地方(菲律宾吕宋岛),每每差臣为总督代治此屿等

南极洲

南极洲

《新考出在南方大洲》

“夫大英及佛兰西等国多有船只到南北冰洋,为勘察新地”赞颂发现该“新地”的英国人勇敢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东西洋考》“地理”栏目对各国(各地区)“人”的描述的理解。(要求:论点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4 . 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材料一   诸家之学,并起争鸣,经过相当时期之后,总是要归于统一的,统一的路线有两条:(一)淘汰其无用,而留存其有用的。(二)将诸家之说,融合为一。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两宋三百年在经济、文化、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宋代的经济,国内外学者认为发生了所谓的“绿色革命”、“商业革命”“货币革命”、“城市革命”、“信息革命”、“科技革命”等。虽然称“革命”并不合适,但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确实取得了突出进步。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的再认识》

材料三   明中叶以后,粮食、棉布、生丝、食盐、烟草、瓷器等都成为主要的商品。手工业发达的城市,如苏、杭是丝织业的中心,景德镇是拥有数十万人的瓷都。商业大城市有三十余个。北方的工商业城市比较少,南方则占了绝大多数。民间大小交易多用银,政府的田赋、徭役、工商业税、海关税乃至官吏俸禄、国库开支,也大都是以银折价,以银计算。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洋务运动期间文化教育重要措施

时间事件
咸丰十一年(1861年)设立同文馆,是为中国新学的开始
同治二年(1863年)李鸿章设外国语文学校于上海
同治四年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附设译书局
同治十一年李鸿章挑选学生赴美国留学
光绪十一年李鸿章设天津武备学堂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将思想“归于统一”的主要举措。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任选两个所谓的宋代“革命”进行举例说明。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洋务派文化教育举措的看法。
5 . 小家书,大情怀,抗战精神代代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人物内容
1932爱国将领
吉鸿昌
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以成有用之才也。
1937复旦大学学生
韩雅兰
儿不愿作个时代的落伍者,不愿落人后……儿已认清自己应走的正大的光明的道路……儿要为改造不合理的社会而奋斗,为后来女子求幸福,也要和男人一样为国家民族求解放,做一点有意义的事业……所以儿决定来此(延安)学习一点真实学问,求中国民族解放的方法。
1938中共党员
王孝慈
“抗战”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她正在产生新的中国、新的民族、新的人民。
抗战
时期
越南华侨
符克
在抗敌时期,除捐助战费外,生活要力求简单。国家亡了我们就做人家的奴隶了,抗战救国争取胜利,不是少数所能负得起的。
1941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副书记
兼组织部长
张文彬
现在是(抗击)日本救国家的时候,是在求不做亡国奴的艰难斗争中,你也必须尽你一份责任……办自卫团、征兵、做抗(战)的工作。
概括指出材料中家书蕴含的抗战精神,并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的感悟。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姆利则惨案发生后,非暴力运动开展,印度人民从各个方面抵制英国殖民者。1931年,为抗议殖民当局逮捕国大党的一些领袖,数以千计的人自愿投身监狱以表达对英国殖民者的反抗,孟买省省督惊慌失措,大声疾呼道:“这是世界史上规模空前的创举,它几乎达到了预期目的”。

——摘编自张佩侠《关于甘地非暴力主义问题的争鸣》

材料二   19303月甘地发动向食盐进军后,一年之内群众运动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奔腾发展,爆发了袭击兵工厂和武装起义等暴力行为。甘地看到这些情况,深感痛心,便同英总督欧文签订了“德里协定”,宣告暂时停止这个运动。他表示:“我宁愿欢迎即使是全盘的失败而不愿非暴力原则受到损害,不愿以毫厘之差反而获得可疑的胜利。”

——摘编自余涛《析印度民族独立运动走“非暴力”斗争道路的原因》

材料三   非暴力不合作主义是历史长河中抵抗和变革的最为发达的文明的武器。是甘地的不懈斗争,才使得非暴力不合作主义的理念成为一种在道德层面上抵抗世界帝国主义的单一强大势力的行之有效的武器。

——摘编自【印】迪帕克·马利克《非暴力不合作主义百年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理解。
2023-05-02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7 . “中国名片”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1日起开始发行,揭开了中国印钞造币崭新的一页。

材料一   纸币图案简表

正面背面
主币:
1元:天安门; 2元:延安宝塔山; 3元:井冈山;
5元:各民族大团结; 10元:工农像


辅币;
1角:拖拉机;2角:火车;5角:水电站
1分:汽车;2分:飞机;5分:轮船
都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汉、蒙、维、藏四种文字

材料二   两位设计者的口述

罗工柳:那还是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党中央考虑到第一套人民币大多是在解放区印制的,带有“战时货币色彩”,规格、质地不统一,栗种较多,不能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提出要设计一套高水平的货币。

周令钊:为了使新钞票彻底摒弃带有殖民色彩的图案装饰,我们与北京印钞厂的设计、雕刻人员到故宫、颐和园、云冈石窟去临摹古建筑、石雕、石刻、铜器以及长廊里的彩画中的花纹和图案……元券背面景框源自故宫的窗棂,3元券背面的边框取自敦煌壁画中飞天的飘带。


(1)结合所学,简述第一套和第二套人民币发行的背景。
(2)第二套人民币的票面设计反映了新中国的政治本色,体现了时代风貌、革命传统和历史文化。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求:运用信息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科学管理之父:张兴让

“张联合”

1984年,张兴让调任石家庄第一塑料厂厂长、党委副书记。很快张兴让头脑中形成了成立“企业联盟”的构想。这种现在看来最简单的供、产、销联合体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张管理”

1985年,他出国考察,看到本企业与外国同行在劳动效率上的巨大差距,深受触动。回国后,提出了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时尽其效”为核心的“满负荷工作法”。

1985年下半年,他领导企业实行包括物质指标、经营工作、设备运转、物资使用、能源利用、资金周转等方面“满负荷工作法”,取得成功。

1987年,张兴让的事迹被《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后,立即引起了中央领导和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在全国大力推广。

“张折腾”

1992年,张兴让开始了建厂以来最大的“具有颠覆性意义”的第三次改革。他把全厂近千名在职工人全部解聘,成立“劳动服务公司”。不符合条件的员工,劳动服务公司将不再聘用。所有职工都必须交纳1-4万元的“风险抵押金”,否则不但不解决住宿问题、不发放医疗补贴和停业生活费,更不会按照长期工作安排。

在重重压力下,“劳动服务公司”推行了不到两年便不了了之,张兴让的“劳动力社会化”梦想就此彻底破灭。

——摘编自《张兴让:国企围墙内的变革者》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张兴让前两次改革成功的原因,并谈谈“后张兴让们”的出路在哪里。
9 . 有同学研究近代英国农业革命问题,收集以下三则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在经历了14世纪中叶的黑死病和人口锐减之后,西北寒冷地区大多转变为牧场;中部密德兰地区成为“消失的村庄”;农业生产活动越来越多地集中到东南地区。但随着1617世纪英国人口回升,加之城市和乡村手工业迅速发展,非农业人口比例扩大,农业不得不向深度发展。由此,英国开始了农史学家埃里克·克里奇、E.L.琼斯等人所称的“农业革命”。

——摘编自向荣《告别饥荒:近代早期英国的农业革命》

材料二   下表为13001800年全英格兰三种粮食的产量(单位:万吨)变化情况。

年份小麦大麦燕麦
全英格兰诺福克郡全英格兰诺福克郡全英格兰诺福克郡
1300134815.67.817.211.715.09.9
1550

9.99

9.0

10.6

160011.711.111.712.415.413.2
1650

13.5

17.9

12.1

170014.714.115.319.720.010.8
1750177025.515.530.926.538.823.3
1800202418.73629.740.025.2

——摘编自(英)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

材料三   那些贪得无厌的人,用一条栅栏把成千上万的土地圈起来……很多佃农被迫流离失所,漂泊不定。……你们的羊,曾是那么的温驯,那么容易喂饱,但现在却变得那么贪婪、凶蛮,甚至开始吃人。

——摘编自(英)莫尔《乌托邦》


(1)材料一、二、三对于研究“英国农业革命”是否合理?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析“英国农业革命”的影响。
(3)若要全面研究“英国农业革命”,还应补充哪些方面的史料?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代番薯的传入

材料一   纶父振龙,历年贸易吕宋,……目睹彼地土产朱薯被野,生熟可茹。……纶父目击朱薯可济民食,捐资阴买,并得岛夷传种法则带归闽地。

——清(乾隆)陈世元《元五世祖先献薯藤种法后献番薯禀帖》

材料二   世人于薯之入中国多不知始于何人,故功郁不彰。如知龙也,黄衣黄冠,报赛歆祀,弥阡匝陌,将接踵不绝矣。

——清(同治)《长乐县志》

材料三   万历庚辰,客有泛舟之安南者,陈益偕往。比至,酋长延礼宾馆。每宴会,辄飨土产日薯,味甚甘。益觊其种,贿于酋奴,获之,未几伺间遁归。以薯非等闲物,栽种花坞,久蕃滋,掘啖美,念来自酋,因名番薯云。

——《凤岗陈氏族谱》

材料四   马尼拉帆船贸易路线图

——野贺武则 The Networks of Japanese Porcelain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1)指出材料一、二、三对于研究主题的史料价值。
(2)关于番薯的传入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万历年间从日本传入浙江。结合所学,根据材料四谈谈你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