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5 道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下表为先秦时期的家训中有关“修身”问题的阐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先秦时期的家训(     
《礼记·大学》“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周易·家人》“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田稷子母《责子言》非义之事不计于心,非礼之利不入于家。夫以匹士相与犹然,况于受禄之臣乎?今君设官待子,厚禄以奉子,言行备则可以报君……
A.折射出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特点B.有助于构建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C.表明孝道在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地位D.体现了当时贵族政治的显著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抗日战争爆发后,一些爱国艺术家组成漫画宣传队,积极投入抗战。下图是青年漫画家胡考1938年在延安创作的一幅漫画《游击战不仅牵制敌人,而且袭击敌人》,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彰显了中共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B.宣传了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C.抨击了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
D.反映了中国战场积极配合和努力协助盟军作战
2023-12-07更新 | 469次组卷 | 10卷引用: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4 . 历史地图,既是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空间位置,又是某一历史时期发展的缩影。对下边地图解读正确的是(     

A.体现了14世纪西葡为争夺殖民地,矛盾尖锐
B.虚线以西的一切土地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
C.虚线以东的一切土地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
D.南美洲大部分地区被划入西班牙的势力范围
2023-01-12更新 | 292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传说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传说与历史信息解读之间逻辑关系合理的是   
传说历史信息解读
A黄帝和炎帝结成同盟,被尊为华夏始祖中原早期国家推行贵族寡头政治
B尧将首领之位禅让给舜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开始形成
C禹会诸侯于会稽(浙江绍兴,一说江苏句容)夏朝疆域已延伸至长江以南
D启征讨反对势力时称自己“共(恭)行天之罚”早期王权统治借助于神权
A.AB.BC.CD.D
2023-04-20更新 | 697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北京卷)
6 . 商务印书馆大事记(部分)
阶段特征年份发展情况
创立和发展1897列强劫盟(瓜分狂潮),清室变法图强之际,商务印书馆由夏瑞芳等人集资在上海创办,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己任
1901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严复翻译的《原富》(即英国亚当·斯密著《国富论》)
1904响应新学堂章程,率先编印中小学教科书全套《最新教科书》
1912政体既已革新,而为教育根本之教科书,亦不能不随之转移以应时势之需要,编纂整套《共和国教科书》
1920政府明令将国文科改为国语科,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采用语体文(白话文)编辑的第一套教科书
艰难的生存1932日本突袭上海,商务印书馆的总管理处和编译所等皆中弹起火,全部焚毁
1937转战长沙、香港、重庆等地,编印《抗战小丛书》《战时常识丛书》《战时手册》《抗战丛刊》等
19461949经营每况愈下,入不敷出,濒临破产
新生和兴盛1954总管理处迁京,全面实行公私合营
1959明确了商务印书馆的出版任务:以译印外国哲学、社会科学名著为主,兼出中外语言工具书和一部分外语课本
1963制定翻译和出版外国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著作十年(1963—1972)规划(《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300余种在改革开放后陆续出版)
从企业发展与时代变迁的角度,解读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历程。
7 . 食物物种交流,世界市场

材料一 公元前9000年左右,小麦、大麦在西亚开始栽培;公元前6000年左右,西亚的小麦、大麦传入欧洲;至迟到公元前2500-2000年间,小麦传入中国;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通过丝绸之路,葡萄、首蓿传到中国,樱桃、杏等也从亚洲传到罗马。

                                “物种大交换”示意图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新航路开辟前后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

材料二咖啡一词源自阿拉伯语,意思是植物饮料。咖啡树原产于非洲埃塞俄比亚西南部的高原地区,在公元15世纪以前,咖啡的种植和生产一直为阿拉伯人所垄断。17世纪中叶,荷兰人将咖啡移植到锡兰岛,后传到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18世纪初,咖啡传入拉丁美洲,这里成了日后世界咖啡的主产区。因大量生产而价格下降的咖啡开始成为欧洲人的重要饮料。

欧洲的第一家咖啡馆于1650年在英国牛津大学建立,咖啡馆随之在欧洲风起云涌,英国的牛津、伦敦,法国的巴黎、马赛等地也相继开设咖啡馆。17世纪末18世纪初,咖啡馆在欧洲各个城市纷纷出现,并推广到北美的波士顿、纽约、费城。从此,欧洲和美的社会生活中有了喝咖啡的习惯。人们在咖啡馆休闲聊天,咖啡馆成了社交的重要场所。

(2)对“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三

即使是世界上最偏远之地,如今也开始被先进的交通工具联系在一起,……他们包括:铁路、汽船、电报。……详细的地图(绝大多数是为军事目的而制)已经可在许多先进国家中看到。……甚至也把那些地理上极其遥远的地区拉入到整体世界之中,使两者之间产生直接而不仅是字面意义上的联系。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时间

1520

1600

1670

1700

1750

1801

1852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5.25

8.25

13.5

17.0

21.0

27.5

51.0

1700年,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人口在10万以上的城市只有一个,到了1911年,这样的城市已经接近30个,其中大多数处于工业化的英格兰中部地区。

工人们用血汗增加了资本的利润,换来的却是贫富的严重分化,社会的强烈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体现在生活方式、住房、医疗、健康等各个方面。如这时欧洲所有城市开始出现资产阶级居住区与工人居住区的区别,简称为豪华的西区和贫困的东区

法家认为人性恶,主张法治,韩非提倡君主不要谈礼义,而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提出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等观点。

(3)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结合所学任选两个角度(或自拟两个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
2023-01-06更新 | 29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一个国家的阅读史也是它的精神史、成长史   
1949年—1965成人教育、夜校、识字速成班大量涌现,国家对于阅读的政策主要在于配合引导速成教育;中央人民政府曾做出关于开展职工业余教育的指示,提出争取三五年内使职工中的文盲能阅读通俗书报。重视对青年学生、儿童阅读的指导。19491210日《人民日报》出现第一则与阅读直接相关的报道,介绍了保定人民教育运动的相关情况:“在阅览工作方面,清理了五万五千一百余册书籍杂志,将其中含有封建色情及反动因素的读物,予以清除”
1966年—1977中国大陆的国民阅读活动与政治的紧密结合程度进一步提高,权力机关对阅读内容进行了严格检查和管控。作为极具典型意义的阅读现象和社会集体记忆,《毛主席语录》和其他革命红书成为读者覆盖面极广、发行量极大的必读书籍。
1978年—2000西方学术著作和文艺作品重新被国人品读研究,国内较为关注与阅读有关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研究。1991年新闻出版署启动常备图书制度,满足读者最基本的阅读需求。《人民日报》报道关注了北京日报与北京图书大厦、新浪网文化频道联合主办的“一个人的阅读史”征文活动。
2001年—2017《人民日报》报道了法国研发出可供盲人通过电脑“阅读”的报纸;20064月,中宣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201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将全民阅读作为重大事项列入法律,《人民日报》对“世界读书日”及全民阅读活动给予更多关注;各地公共图书馆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借书、还书如在ATM机上存取款一样方便,不用跑来跑去,利用电子书阅读器下载电子资源,可随时随地阅读。

——摘编自吴赟、孙梦如《当代国民阅读生态的历史演进及特点——基于《人民日报》相关报道(19492017)的文本分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对新中国的阅读史发展进行解读。
2023-03-26更新 | 22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20世纪10年代,《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问题的讨论。主张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创造新词的方式繁体字1956年后推行的简体字
音译外来词沙發、牛顿、布爾什维克沙发、牛顿、布尔什维克、麦当劳
赋予旧词新涵义共和、格致學、計學、總统共和、科学(格致学)、经济学(计学)、总统
其他西學、洋錢西学、洋钱、孔子学院

近代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新词汇。下表内容为新词汇示例。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
(2)以“挑战与应对——百年来汉语的变迁”为主题,对表格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10 . 民族解放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概况

阶段时间发展情况
第一阶段
兴起时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亚洲首先成为民族民主运动的中心,然后从东向西,逐渐扩展到西亚、北非……在拉丁美洲,坚决推翻帝国主义的独裁统治……加勒比海地区13个国家相继宣布独立,加上原有的独立国家
第二阶段
蓬勃发展时期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突出表现为非洲诸国掀起独立高潮,并主要以和平方式取得独立。20世纪50年代末,非洲仅有6个民族独立国家,共有32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仅1960年一年,就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因此
第三阶段
深入发展时期。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主要表现为发展中国家斗争的重点从争取政治独立转向发展民族经济,用经济发展巩固政治独立;斗争的对象从反对美帝国主义转向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1990年最后一块殖民地纳米比亚宣告独立;在拉丁美洲;在亚洲,印度支那三国人民的救国战争取得胜利……
第四阶段
快速发展时期。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主要表现为世界进入多极化发展时期,发展中国家加强了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团结,成为重要的一极,加上战前独立的36个国家,目前,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大大扩展了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使世界政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政治,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吴玉才等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从国家独立与时代变迁的角度,任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阶段进行解读。
2023-10-07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