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8 道试题
1 . “不自由,毋宁死”——民族解放运动贯穿了世界近现代史的始终,也是学术界目前关注的热点。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该领域的历史学家。

记者:您从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等角度阐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多样性,并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崛起阐发为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发展,请您对此做一下解读。

历史学家:历史是包罗万象的,也是丰富多彩的。各国由于自身经济、政治等发展的差异,必然导致不同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在社会背景、领导阶级、指导思想、斗争方式和结果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特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如中国的国民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土耳其是在凯末尔领导下的世俗化的革命;印度则出现了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记者: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具有独特的个性,请您为历史爱好者对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做一下解读。

历史学家:(1)。

记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通过不同方式走向独立,1949年联合国宪章也倡导民族自决,殖民体系逐渐崩溃。独立后的各国探索本国的复兴之路,发展中国家掀起了现代化建设的浪潮,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发展状况。

历史学家:独立后各国的发展有成就也有失误,大抵有三种经济发展情况:韩国、新加坡代表的亚洲国家,(2);巴西、墨西哥、阿根廷为代表的拉美国家,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但是陷入“中等国家收入陷阱”;非洲国家独立后经济发展较快但逐步陷入困境,人口和环境的压力较大,困难重重。

记者:您的见解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复杂动荡的国际形势和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听听您的建议。

历史学家:(3)。

记者:您的见解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谢谢您。


请你根据语境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完善上述访谈录。
2023-04-01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新高考联合测评2023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华民族”

1912年9月,《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本国之部》作为教科书首次使用“中华民族”说法,它既强调汉族的主体地位,也说明其他各族(五族)与汉族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实体。同时期的《共和国教科书·新历史《新制本国史教本》等书虽大力宣传“五族共和”观念,但均用“中华民国”表述民族实体,“中华民族”并未成为首选。

1923年,《初级中学历史课程纲要》成为民国时期第一个使用“中华民族”表述民族实体的历史课程纲要。依据纲要编订的《现代初中教科书本国史》将五族扩大为七族,华族为主体,注重各民族的分合、发展及民族间关系的阐述。1929年,《中小学课程暂行标准》施行,“中华民族”一词在历史教科书中频繁出现,内涵也更加丰富,并与“中国民族”“华族”等词汇并用。

1932年,《中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强化并凸显民族叙述,中小学教科书纷纷以“概念”的形式使用“中华民族”一词。1940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修订初高中课程标准,明确了“中华民族”的核心概念地位,并强调“中华民族演进”“民族融合与扩大”“全民族团结”“近代所受列强之侵略与原因”“中华民族之形成与现在之复兴”等内容的讲述。“中华民族”正式成为族名,得到了国民政府的认可。抗战胜利后,仍作为教科书的核心概念保留并传承。

——摘编自杨梅《民国历史教科书中“中华民族”一词的概念史解读》

对民国历史教科书中“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发展演变进行解读。
2024-04-28更新 | 19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89年,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通过决议,将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从此“五一”国际劳动节成为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的节日。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五一”劳动节。表5体现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五一”劳动节的重视。

时间

内容

1927年5月1日

中共发表《告中国民众书》,提出:“今年中国工人阶级的‘五一运动’,绝不仅是宣传示威而已,中国工人阶级已经要力争自己阶级利益的保障,用自己的力量保障革命的胜利和工人阶级的利益。”

1939年4月12日

《中共中央关于开展职工运动与“五一”工作的决定》提出在“抗战中去解决工人实业、饥饿的问题,以增加抗战建国的力量”

1948年4月30日

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巩固与扩大统一战线、促成全国胜利、建立新中国等一系列重大方针

1950年4月29日

刘少奇在“五一”劳动节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劳动者是文明的创造者,劳动者应该成为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人们”

1961年5月1日

毛泽东指出“工人要有革命骨气,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1984年5月1日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文化科学水平较高的一部分,要搞四个现代化,必须把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



(1)依据材料,分别概括新中国成立前和成立后两个阶段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2)从表中新中国成立前和成立后各选一个时期,对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进行合理解读。
4 . 阅读材料,回答担

材料一   广州市舶司旧制,帅臣漕使领提举市舶事,祖宗(宋太祖、宋太宗)时谓之市舶使。福建路泉州,两浙路明州、杭州,皆傍海,亦有市舶司。崇宁初,三路各置提举市舶官,三方唯广最盛……北人过海外,是岁(一年内)不还者,谓之“住蕃”,诸国人至广州,是岁(一年内)不归者,谓之"住唐"。广人举债总一倍,约舶过回偿,住蕃虽十年不归,息亦不增。

——摘编自[北宋]朱或《萍洲可谈》

材料二

史料出处
崇宁五年(1106年)三月四日,广州市舶司旧来发舶(民间商船),往来南蕃诸国博易回,元丰三年旧条,只得却赴广州抽解(交税)……《宋会要·职官》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七月七日,秘书少监知广州陈世卿言,“海外蕃国贡方物至广州者,自今犀象、珠贝、拣香、异宝,听赍赴阙……赐予所得贸市杂物则免税算”《宋会要··蕃夷》
景德四年(1007年)七月甲戌,真宗命内侍高品周文质为广州驻泊都监,谕之曰:“番禺宝货所聚……南宋《续资治通鉴长编》
市舶司掌市易南蕃诸国货物航舶而至者。初于广州置司……以金、银、缗钱、铅、锡、杂色帛、精粗瓷器市易香药、犀、象、珊瑚、琥珀、珠啡、宾铢、璧皮、玳瑁、玛瑙、车渠、水精、蕃布、苏木之物《宋会要·职官》
南海(北宋广州),广东一都会也……海舶贾番,以珠犀为之货,丛委于地,地大物夥,号称富庶明代《广东通志》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北宋时期广州海外贸易状况出现的原因进行解读。
5 . 下图为二战时期美国的宣传海报,图中上方文字为“When you ride ALONE you ride with Hitler!”(单独驾车无异于与希特勒为伴)。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战争导致了美国自然环境急剧恶化B.美国为保障战略物资进行社会动员
C.美国汽车制造业发展亟需石油能源D.美国欲结束中立组建反法西斯同盟
6 . 如表是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对表格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欧洲非洲美洲中国世界总人口
1650年18.318.32.422.95.45亿
1750年19.213.11.630.97.28亿
1850年22.78.15.135.111.71亿
A.非洲与美洲人口占比呈现持续下降趋势B.外来作物的传入决定了中国人口的增长
C.工业化进程推动世界城市人口占比上升D.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人口的增长
2023·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阅读如表:“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作的著作”,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当时(        
著作内容
《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主义历史观
《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哲学的贫困》哲学
《雇佣劳动与资本》《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共产主义原理》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学说
A.无产阶级政党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B.马克思恩格斯总结第一国际经验
C.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即将大体完成D.巴黎公社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023-05-02更新 | 292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年山东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8 . 近代以来随着世界联系的加强,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和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的先行者王韬与西方汉学

材料一   王韬在19世纪5090年代,不仅宣传西学,还参与了西方汉学家的翻译和交流工作。他协助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翻译完成了“中国经典”以及“东方圣典”英文版的工作。对于不理解的中国文献,理雅各是依据王韬的解读翻译成英文的。在此期间王韬还同其他汉学家有着深入交流。他不仅是19世纪西方汉学肇兴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共同建构者,也是此间西方汉学的一位重要评论者。他的观察评论是建立在比较明晰的“西方汉学”这一意识和认知基础之上的。王韬没有明确提出或直接使用“西方汉学”这一概念,相反,他更倾向于将这一时期的传教士汉学或西方汉学,视之为中国经学的外溢或欧洲化,而那些在欧洲从事经学翻译、研究及教学的西方人,亦因此而被称之为“西儒”。这两点亦构成了王韬对19世纪西方汉学体察与认知的两极。

材料二   理雅各翻译并出版的“中国经典”及“东方圣典”如下:

“中国经典”部分
1861“中国经典”:译文、批评及注释;第一卷:《论语》《大学》《中庸》;第二卷:《孟子》
1865第三卷(上)《书经》第一部分,学术绪论;第三卷(下)《书经》第二部分,索引;第四卷(上)《诗经》“国风”,学术绪论
1871第四卷(下)《诗经》“雅”“颂”,索引
1872第五卷(上)《春秋》“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学术绪论;第五卷(下)《春秋》“襄公”“昭公”“定公”“哀公”,附《左传》附录,索引
“东方圣典”部分
1882《易经》
1885《礼记川孝经》
1891《书经(诗经》宗教部分);《道德经》《庄子》《太上感应篇》

——整理自段怀清《王韬与19世纪西方汉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西文化交流”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提炼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2024-04-0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美澳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4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服饰之变

1979年,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率领法国时装队来中国表演,台上多姿多彩的衣着与台下的一片“蓝、灰、黑”形成了鲜明对比。1984年,一部讲述纺织厂女劳模和漂亮裙子之间故事的影片《街上流行红裙子》大受追捧,“红裙子”将中国女性从过去的服装款式中解放出来,人们开始寻求多样化、色彩化的服装。此后,花裙子、蝙蝠衫、运动服、羊毛衫、喇叭裤、健美裤、中性套装……各式各样的衣服充斥着大街小巷的商场;巴黎、米兰、纽约等时尚之都的信息不断传入,人们的服装也在急速变化。进入21世纪,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开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体现。唐装走俏全球、旗袍热遍世界,中国服装作为一种文化潮流和商业主流在全世界受到注目和尊重。

——据王瑞平《见证:40年,衣之变》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服饰风格的变化做出合理的解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下图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全国范围内抗税活动次数变化图。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清政府的税收来源多样化B.庚子赔款加剧了统治危机
C.推翻清政府成为社会共识D.甲午战争前社会相对稳定
2024-03-22更新 | 281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山东卷)-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