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8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宋熙宁年间,宋神宗为了推进王安石变法,对中央机构进行了局部调整。在新法取得一定成效后,神宗决定全面转向官制改革。元丰三年(1080年),宋廷发布改革官制的诏令,批准实行新的寄禄官阶,将旧的文武散阶增减编定为二十四阶,结束了寄禄官与职事官分离的局面,使得职事官与差遣统一。不久,又颁布了《官制格目》,对中央机构规定了成员构成人数,并形成定制。元丰五年(1082年),依据《唐六典》,颁布了新的官职条例,恢复唐初的三省六部九寺五监之职,平行机构或并或罢,但囿于祖宗之法,神宗拒不废枢密院归兵部。同时,九寺五监的恢复,使得“省、寺指挥闲多异同”。元丰六年(1083年),又在尚书省置御史房,主行弹劾御史台察案失职。

——摘编自袁良勇《宋代三省制度演变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神宗元丰官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宋神宗元丰官制改革。
2024-06-0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年)是英国由封建国家向现代化民族国家转型的重要阶段。在与罗马教廷的博弈中,英国确立了王权的至尊地位,建立起了以君主为核心的统治秩序。在经历英法百年战争和红白玫瑰战争之后,英国基本结束了跨海而治的局面,国家的政治边界日渐清晰。英语成为民族语言,官方批准的英文《圣经》也得以颁布。通过礼拜仪式的规范和统一,营造各种宗教活动氛围,构筑起民众共同的宗教文化基础。国王们对内妥善解决了宗教问题,避免了各阶层、利益团体间的冲突,维护了社会稳定;对外避免战争,为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以及现代化国家的形成提供了保障。

——摘编自张墨雨《论都铎王朝时期王权主导下的英国民族国家建构》

材料二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共中央精心筹划和组织国庆日纪念活动。1950年国庆日中央人民政府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阅兵。示威游行是国庆纪念中一项重要活动,声势浩大的群众队伍和军队通过高举政治领袖肖像、高举和呼喊政治口号等形式表达内心情感。国庆日遍布城市和农村的各类纪念会,是政府表达诉求和进行政治动员的重要场域。国庆节前外交部门会邀请友邦代表来华观礼,友邦也会派代表团进行国事访问和经贸交流。此外中国在各国驻华使馆召开纪念会,届时所在国家的政要也会应邀参会,在共庆中国国庆的同时展现两国邦谊。

——摘编自周游《节庆、认同与动员—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国庆纪念研究(1949—195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都铎王朝时期英国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庆日的各类纪念活动,并说明其对于构建政治认同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认同的认识。
2024-06-06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法国实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经济虽快速发展但政府赤字严重;1986年,右翼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新上台的希拉克政府开始国有企业私营化改革。到1991年底,政府通过市场公开拍卖和市场外交易共出售了65家大型国有企业。1993年政府又以股权向公开资本市场开放的方式将21个国企集团民营化。保留下来的国有企业主要集中于能源、科技、基础经济等核心部门。2004年法国成立了国家参股局,制定了《国家参股局和国家参股企业关系的治理规则》,明确了参股局作为国家股东与出资企业的权利义务关系。即既要保证企业经营自主权,又要采取适当的经济杠杆手段参与管理,行使国家所拥有的控股权。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等

材料二   1984年,中国城市经济体制全面改革拉开序幕。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政府在企业管理中大大减少了国家指令性计划,增加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比重;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发展必要的个体经济,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逐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强调明晰产权,完善科学管理。21世纪以来,股份制改革成为国企改革的新趋势。

——摘编自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改革国有企业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法国有企业改革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法两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启示。
2024-06-0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下学期仿真演练(二)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4 . 《北齐律》首创“重罪十条”制度,将直接危害君主专制统治、父权、夫权、家庭伦常关系及社会等级秩序等方面的罪名集中在一起,作为最严重的犯罪行为,规定了最严厉的制裁内容。这表明当时(     
A.外儒内法成为治国理念B.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C.重刑轻罪成为立法原则D.儒学深入社会基层
2024-06-0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下学期仿真演练(二)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指出:“如要求尽量运用农业资金以从事工业建设,这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不仅是与农民在政治上的破裂,而且也是破坏工业本身的原料基地,破坏其国内市场,破坏输出与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平衡。”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积极调整国民经济严重失衡局面B.利用商品价值规律进行工业建设
C.亟需变革农业适应工业建设需要D.对工业从农村吸收资金有所限定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城市培育了很多新的经济理念。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物品满足需要即可。而11世纪以来的城市逐渐形成了新的认识,即各种有用物品都可用货币标准来衡量,因此获取货币便成了获得更多物品的途径。在早期基督教价值观影响下,财富只被看成维持“生存”的手段,现世生活应奉行苦行主义。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财富被当作价值增殖的资本,放贷可以收利的意识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扎根。同时,市民将所获财富部分地用于改善生活,其大胆的消费实践似乎并没有被上帝惩处。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各大洲都成了西欧各国的市场或潜在的市场。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变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如印第安人培植的可可、咖啡、烟草等逐渐成了各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商品丝绸、棉布、茶叶、瓷器、香料等,也由于市场的拓宽,流通也大大增加。为适应世界性贸易的需要,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信贷、汇兑等金融业务迅速发展。意大利各城市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被里斯本、伦敦、巴黎、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所代替。英国、法国、尼德兰也取代了意大利成了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西欧各国由于地理大发现后,进行了积极、主动、大规模的世界性交往,伴随着商业革命的发展,使它们成了最先进的国家。

——摘编自熊家利《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商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城市培育的新的经济理念,结合15、16世纪相关史实说明这些新的经济理念在近代欧洲文明成型过程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欧商业革命的表现。
2024-04-2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     

A.城镇人口所占比重的变化B.农业产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C.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D.公有经济所占比重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较大发展D.铁器分布准确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53年,苏联把部分过去由中央主管的企业下放给加盟共和国,并规定企业在完成国家计划后可接受其他企业和组织的定货。同时,要求必须改进企业的工作,特别是在加强经济核算和经济刺激等方面的工作,这些做法旨在(     
A.调整国民经济比例B.解决传统的经济模式弊端
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D.加快苏联工业化建设步伐
10 . 高尔吉亚指出,演说术就是一种用以在法庭、议事会和公民大会中说服陪审员和其他听众的能力,演说家可以运用这种能力实现个人利益:柏拉图认为,政治演说者会像“诗人”一样取悦雅典公民,以谋取私人利益。这反映出雅典(     
A.公民是民主政治的基础B.极端利己之风盛行
C.智者学派雄辩术的完善D.精英政治色彩浓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