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2 道试题
1 . 如图为20世纪初《国货月报》刊登的一则漫画:其中右边那位男性身穿丝绸长袍,配以背心和棉鞋,这是清代上层阶级男性典型的服饰打扮,衣服布料上也写满“国货”字样。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上层阶级具有强烈的民族情怀B.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有所改善
C.全盘西化与坚守传统冲突激烈D.传统服饰比西装更具审美情趣
2024-03-15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8世纪,欧洲大多数国家的贵族头衔可以购买。银行家和富商追求社会身份和贵族的生活方式,一些贵族通过从事商业和制造业增加财富来源。1751年至1789年,法国贵族人数翻了一番、贵族身份可以追溯到几代以上的家族相对较少。该材料表明欧洲(     

A.两极分化严重B.社会日渐僵化C.社会活力增强D.贵族社会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881年,李鸿章在给湖南名士王闯的信中提出“处今时势,外须和戎,内须变法。若守旧不变,日以削弱,和一国又增一敌矣。今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亡灭绝而不悔,天耶!人耶!恶得而知其故耶?”这一认识(     
A.体现了对中国落后体制的深刻反思B.导致了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C.推动了近代化实践向制度革新拓展D.代表了大变局下上大夫的理性思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共有13名代表出席。大会通过纲领,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历史诗篇。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选择一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历朝历代积累了丰富的国家治理经验,一些思想和做法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下表

分封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内阁制上计制《唐律疏议》《大明律》
察举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科举制刺史制西域都护府和亲政策
土司制租庸调制秦半两两税法里甲制常平仓制度编户齐民

——整理自《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围绕“国家治理”提出一个具体论题,并运用表中的历史概念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合理,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2024-01-2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地方行政体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它的好坏关系到王朝的兴衰。在对地方如何治理的问题上,历代统治者花了不少的功夫,力图达到“内外相制,轻重相权”的局势,使地方易于中央控制,以求封建统治长治久安。

——摘编自张创新《中国封建社会地方行政体制比较研究》

材料二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行省后,改为布政使司,掌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同时,设置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设置都指挥使司掌管军政。三司互相不统属,各司其职。明代中期又开始临时派出巡抚、总督处理地方事务,因事而设,事毕而撤,进一步将权力收归中央。

——据白钢主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宋、元控制地方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地方行政制度与元代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在历史上的作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后,欧洲列强都在19世纪的弱势民族中寻找下手的对象,各种国际危机都因列强的妥协而被化解,外交手段以及复杂的利害关系,避免了由于一系列的国际危机而导致全面失控的局面。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列强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带有军事同盟色彩的两大集团的产生和对峙,使19世纪初期以来的国际关系的规则也随之改变。通过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和国内矛盾,越来越成为各国统治集团所信奉的“真理”,军事集团的形成使1905年后各种国际危机都主要依靠赤裸裸的战争威胁来解决。

——摘编自华少庠《卓越与迷惘:欧洲文化发展进程综述》

材料二   苏联对德国的扩张一直抱有最强烈的警惕性,19383月德奥合并时就向英法建议建立集体安全机制,却被英法冷淡地拒绝了。直到德国吞并捷克斯溶伐克的残余部分后,三国才开始了建立集体安全机制的谈判。此时英、法、苏三国都致力于保证波兰的安全,英国提议当欧洲发生侵略行动时,英、法、苏、波四国将立即讨论应当采取的步骤。苏联立刻接受了英国的建议,但这一提议却遭到作为受援国的波兰的坚决反对。

由于长达数百年的历史恩怨,波兰人对于苏联的仇视更甚于德国。张伯伦遂发表了由英法单方面保证波兰安全的宣言,英国这一做法更加加深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随着19397月但泽危机的不断激化,共同面对德国压力的英、法、苏三国终于开始进入军事结盟的实质性谈判阶段。苏联对谈判极为重视,英国却并没有诚意,给代表团的指示是“在缔结政治协定前,应该极其缓慢地进行谈判”。法国本来非常希望与苏联结盟,但由于英国的态度也只好在谈判中虚与委蛇。在苏联看来,英法可以强迫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却不愿意给波兰施加压力让苏军过境抵抗德国,这就是对谈判毫无诚意。二战爆发前20天,建立集体安全机制的努力失败了。

——摘编自苏肄海《战争的逻辑:从普鲁士崛起到两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集体安全机制无法建立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前和二战前欧洲局势的异同。
2023-07-0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礼记》载:“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这意在强调(     
A.礼是人性的基础B.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C.礼是治国的法则D.用仁爱之心对待万物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北魏洛阳城考古复原图

注:灵台,即天文台;明堂,帝王举行祭祀等重大典礼的场所;圜丘,帝王祭天的地方;四夷馆、四夷里,北魏接待四邻和外国使节、商人所设的宾馆或居住区。


上图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从图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3-23更新 | 389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与战国相比,秦朝雇佣劳动者的身份更为复杂,其中有一部分来源于徒隶、“诸当作县道官者”、戍卒等这些由官府掌握的劳动力。他们必须在官府安排下从事雇佣活动,不得私底下佣作,劳动所得也需上交官府。由此可推秦朝(     
A.社会生产领域出现新经营方式B.中央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C.官府意在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D.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2023-03-06更新 | 1538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