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年)是英国由封建国家向现代化民族国家转型的重要阶段。在与罗马教廷的博弈中,英国确立了王权的至尊地位,建立起了以君主为核心的统治秩序。在经历英法百年战争和红白玫瑰战争之后,英国基本结束了跨海而治的局面,国家的政治边界日渐清晰。英语成为民族语言,官方批准的英文《圣经》也得以颁布。通过礼拜仪式的规范和统一,营造各种宗教活动氛围,构筑起民众共同的宗教文化基础。国王们对内妥善解决了宗教问题,避免了各阶层、利益团体间的冲突,维护了社会稳定;对外避免战争,为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以及现代化国家的形成提供了保障。

——摘编自张墨雨《论都铎王朝时期王权主导下的英国民族国家建构》

材料二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共中央精心筹划和组织国庆日纪念活动。1950年国庆日中央人民政府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阅兵。示威游行是国庆纪念中一项重要活动,声势浩大的群众队伍和军队通过高举政治领袖肖像、高举和呼喊政治口号等形式表达内心情感。国庆日遍布城市和农村的各类纪念会,是政府表达诉求和进行政治动员的重要场域。国庆节前外交部门会邀请友邦代表来华观礼,友邦也会派代表团进行国事访问和经贸交流。此外中国在各国驻华使馆召开纪念会,届时所在国家的政要也会应邀参会,在共庆中国国庆的同时展现两国邦谊。

——摘编自周游《节庆、认同与动员—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国庆纪念研究(1949—195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都铎王朝时期英国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庆日的各类纪念活动,并说明其对于构建政治认同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认同的认识。
2024-06-06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法国实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经济虽快速发展但政府赤字严重;1986年,右翼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新上台的希拉克政府开始国有企业私营化改革。到1991年底,政府通过市场公开拍卖和市场外交易共出售了65家大型国有企业。1993年政府又以股权向公开资本市场开放的方式将21个国企集团民营化。保留下来的国有企业主要集中于能源、科技、基础经济等核心部门。2004年法国成立了国家参股局,制定了《国家参股局和国家参股企业关系的治理规则》,明确了参股局作为国家股东与出资企业的权利义务关系。即既要保证企业经营自主权,又要采取适当的经济杠杆手段参与管理,行使国家所拥有的控股权。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等

材料二   1984年,中国城市经济体制全面改革拉开序幕。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政府在企业管理中大大减少了国家指令性计划,增加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比重;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发展必要的个体经济,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逐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强调明晰产权,完善科学管理。21世纪以来,股份制改革成为国企改革的新趋势。

——摘编自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改革国有企业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法国有企业改革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法两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启示。
2024-06-0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下学期仿真演练(二)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北齐律》首创“重罪十条”制度,将直接危害君主专制统治、父权、夫权、家庭伦常关系及社会等级秩序等方面的罪名集中在一起,作为最严重的犯罪行为,规定了最严厉的制裁内容。这表明当时(     
A.外儒内法成为治国理念B.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C.重刑轻罪成为立法原则D.儒学深入社会基层
2024-06-0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下学期仿真演练(二)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3年,苏联把部分过去由中央主管的企业下放给加盟共和国,并规定企业在完成国家计划后可接受其他企业和组织的定货。同时,要求必须改进企业的工作,特别是在加强经济核算和经济刺激等方面的工作,这些做法旨在(     
A.调整国民经济比例B.解决传统的经济模式弊端
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D.加快苏联工业化建设步伐
5 . 高尔吉亚指出,演说术就是一种用以在法庭、议事会和公民大会中说服陪审员和其他听众的能力,演说家可以运用这种能力实现个人利益:柏拉图认为,政治演说者会像“诗人”一样取悦雅典公民,以谋取私人利益。这反映出雅典(     
A.公民是民主政治的基础B.极端利己之风盛行
C.智者学派雄辩术的完善D.精英政治色彩浓厚
6 . 秦朝在兴建公共工程时,工程效能非常高,如秦直道施工大体两年完成。汉惠帝时期,长安城的修建“四年就半,五年六年成就”,春季施工往往“三十日罢”,在工役调发的规模及工期的确定都很有节制。这一差异体现了秦汉(     
A.行政效能的高低B.经济实力的差距
C.集权程度的不同D.施政理念的差异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些地方开始股份制探索。1984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向公众发行50万元股票。随后,股票发行数量快速增加,对股票进行交易的需求由此产生。1986年8月,沈阳信托投资公司代客买卖证券,开展股票柜台交易业务。同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静安区营业部也开始进行柜台交易。1988年11月,由国家体改委牵头,国家计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组成国家证券管理领导小组。由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大会召开,1990年12月19日,随着一声锣响,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内地开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营业,这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营业。沪深两个交易所的运营是中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政策的一项重大举措。

——《新中国峥嵘岁月·沪市开盘》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分析,分析指出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的历史意义。
2024-04-19更新 | 6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仿真演练(一) 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认为,随着人口的增长,到公元前8世纪初,希腊城邦自给自足的经济被破坏。在这一过程中,斯巴达通过攻击和征服它的近邻,满足该国公民对土地的渴求。然而,雅典却改进自己的政治制度,赋予因经济更新而滋生的新阶级以公平的政治权力。据此可知(     
A.人口危机导致斯巴达实行寡头政治B.殖民扩张是希腊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雅典民主制是应对危机的道路选择D.民主政治是雅典人民集体意志的体现
2024-04-15更新 | 207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作为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政治概念之一、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其内涵指涉呈现出丰富而多变的历史图景,见下表。

中国古代西域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指葱岭以东地区,有时也指包括中西亚、印度、东欧和北非在内的大片地区。“西洋”一词首先出现在五代,范围逐步扩展到印度及非洲东部。明末清初“西洋”指大西洋沿岸的欧洲各国。
晚清与民国初年“西方”不仅仅是地理范围上的欧洲、美洲,还包含了政治层面、经济层面和文化层面。
新民主主义革命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期间,“西方”概念具有双重内涵指向即作为侵略者而被谴责的“西方”和动员西方无产阶级进行世界革命的“西方”。
抗日战争期间,将“西方”概念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国家”和“西方法西斯”。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反思近代以来中国先进仁人志士向“西方”探寻的救国救民的道路,“西方”主要作为被反思的对象出现。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时期“西方”概念在国内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而进行批判的对象,也是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思想的目标对象;在国际上,是与亚非拉国家产生共情、建立外交关系、树立自信的批判对象。
改革开放新时期“西方”概念主要是指经济上“西方”,形成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对西方开放”,“同西方世界合作”,“不能照搬西方”等概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西方”概念的运用是站在世界历史角度看“西方”,并形成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世界历史角度审视西方发展”,“博采东西方各国之长”,“共同发展”等概念。

——摘编自黄晓娟、胡国胜等《中国共产党“西方”概念的起源与话语变迁》

围绕“西方概念在中国历史上的话语变迁”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至少三个历史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韩愈随裴度平定淮西之乱之后,宪宗命其撰写《平淮西碑》,但不久之后该碑被磨。现存文人笔记中对韩碑被磨有三种说法(见如表)。据此可知(     
元和中,有老卒推倒《淮西碑》。帝怒,命缚来杀之。囚至,曰:“碑中只言裴度功,不述李愬力,微臣是以不平。”命放罪,敕段文昌别撰。【唐】丁用晦《芝田録》
石烈士名孝忠,猛悍多力,尝为李愬前驱。一旦,熟视裴碑,大恚怒,因作力推去其碑。吏执之诣前,孝忠云云,上因得淮西平贼之本末,命段学士更为之。【唐】罗隐《说石烈士》
退之《淮西碑》多归裴度功,李愬妻唐安公主不平,诉之于帝,谓愈文不实,遂斲其碑,更命段文昌为之。【宋】孔平仲《续世说》等
A.段文昌所撰碑文可信度高于韩碑B.时人质疑韩碑过度美誉裴度
C.韩碑被弃原因在于宪宗听信谗言D.文献互证即可还原历史原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