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汉武帝时期,“以均输调盐铁助赋”,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但武帝常年对外用兵,还前后巡游二十余次,仅一次巡游“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这一时期国家财政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主要是由于( )
A.朝廷过度干预经济B.国家经济资源枯竭
C.盐铁官营不合时宜D.只重开源未能节流
2023-01-07更新 | 4250次组卷 | 26卷引用: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1861年,慈禧发动政变处置政敌时,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英国人在华创办的《北华捷报》称:“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由此可知
A.太平天国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B.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C.清廷顽固派势力地位得到加强D.传统的外交体制被抛弃
2021-06-13更新 | 13610次组卷 | 107卷引用:山东省平原县第一中2022届学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一战初期,英国对法国只进行了象征性的有限军事援助。随着法国和平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的高涨,以及法国政府有可能单独与德国缔结和平条约以走出战争,英国转而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胜利。英国转变态度是为了
A.尽快恢复欧洲和平B.保持战后欧洲均势
C.避免单独对德作战D.联合法国控制欧洲
2022-06-22更新 | 8170次组卷 | 52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测验(一)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年12月,实业家穆藕初创办的上海厚生纱厂准备添雇工人千余名,其中50名女工计划在湖南招募。1920年1月,纱厂在湖南《大公报》等处刊登招工简章。与长沙同工种工人相比,该厂提供的待遇更为优厚。截止日未到,便有一百余人报名,最后64人成行。

招工简章引起湖南知识分子高度关注。他们在报上质问,为什么从上海跑到长沙来招募女工?女工每日须工作12小时,最后能剩下多少自由支配的时间?日夜轮班怎么可能不损害身体健康?以上海的物价,每月8元工资怎么够用?他们还认为,女工入厂要家长署名加铺保,三年契约,统统等于漠视自由人权。

对上述质疑,穆藕初刊文表示,厚生纱厂给湖南女工的工资中规中矩,对其工作环境已尽最大努力加以改善。他批评湖南知识分子不知道中西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不了解当下中国工人的教育程度、工作能力、职业道德尚弱于西方,不明白中国大多数社会阶层的生活水平还不及工人等。他讥讽这些知识分子以“泰西之糟粕”来拯救中国等于“自杀主义”。

穆藕初的回应引发了沪湘知识分子新一轮批评。他们借助“劳动主义”“劳工神圣”与社会主义学说,批评资本家群体是“掠夺者”“剥削者”,并警告他们,如果固守“资本掠夺”,“那小的就是同盟罢工和息业,厉害一点就是俄国的榜样来了”。

在这场激烈的论争中,湖南女工近乎置身事外。妇女界代表张默君参观厚生纱厂后,称女工们“起居饮食,虽不如居家之适然,视彼江北苦工破屋不蔽风雨、薄粥不充饥肠者,固胜一筹矣”。

——改编自李国芳《一九二○年初上海厚生纱厂招募湖南女工争议》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上海厚生纱厂招募湖南女工一事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3-06-21更新 | 3738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禹城市华奥私立学校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检测(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官方称,正在进行的是一场保卫民主的战争。据此,有些驻扎在开罗的英国士兵于1943年底召开了“普通士兵的模拟议会”,要求将煤炭、钢铁和银行收归国有,给予印度独立地位等。普通士兵的行动可以用来说明(     
A.英国空前尖锐的阶级矛盾B.世界大战导致的政治革命
C.政府宣传引发的社会对立D.正义战争唤醒的进步意识
2023-01-07更新 | 3976次组卷 | 30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测验(一)历史试题
6 . 据研究,唐代白居易诗中所记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所记地方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当时
A.地方势力膨胀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
C.中央财政紧张D.地方官吏贪腐比较隐秘
2021-06-08更新 | 12043次组卷 | 92卷引用:山东省平原县第一中2022届学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四)历史试题
7 .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西欧宗教改革思想家们却将这视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却又共同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是因为他们都
A.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B.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C.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
D.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
2021-07-08更新 | 11013次组卷 | 118卷引用:2021年山东历史高考变式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A.B.
C.D.
2021-07-08更新 | 10392次组卷 | 106卷引用:2021年山东历史高考变式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
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2021-07-08更新 | 8896次组卷 | 133卷引用:2021年山东历史高考变式题
10 . 西汉前期,流民多为豪族商人所用,是谓“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汉武帝后期,“诸铁官皆置吏卒徒,攻山取铜铁,一岁功十万人已上”,流民与日俱增,以致“田地日荒,城郭空虚”之事频繁发生。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社会救济与优抚机制的失灵B.国家专营政策存在一定弊端
C.地方行政管理效能日渐削弱D.人地矛盾加剧导致流民增多
2022-06-27更新 | 3157次组卷 | 37卷引用:历史(山东B卷)- 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