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严格说来,到秦汉中国历史上才有正式统一的政府。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商周统治者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封建的统一”也是指全国大一统
C.材料中的“封建”就是指原始社会
D.郡县制是实现“正式统一”的基础
2023-10-17更新 | 500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推出《共产党宣言》后,曾经说宣言的内容已经很完美无法修改,但是后来随着《共产党宣言》不断再版,他们也可能认识到理论的不完善和不完美,于是在1872—1893年这20多年的时间里,他们为不同的版本写了7篇序言。比如他们在1872年的德文版序言中特地指出要用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个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这一实际经验,来修正《共产党宣言》中这一已经过时的观点。在1888年英文版的正文中,恩格斯特地在共产党宣言第一句话中加上了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经这样一补充,原文中的这句话就变得更加准确、严密。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这样的补充中不断发展成熟。

——摘编自陈学明《中国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答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十大疑问》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05-16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新丰中学、龙岗中学等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庆历新政”是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一次实践。宋仁宗开始大力支持,但后来转变了态度,最终庆历新政夭折。宋仁宗转变态度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广大官僚反对,二是忌讳朋党影响其专制统治。据此可知(     
A.统治者决策决定了改革成败B.改革加剧北宋积贫积弱程度
C.官僚意见不统一制约了改革D.改革失败因其制度层面缺陷
4 . 中国宋代描写孩童形象的绘画,注重表现某一类人物的共性特点,不同时期的孩童性别、衣着、年龄不同,但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天真、烂漫、喜悦的感觉是相同的。在西方,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中,3个小孩无论是长相还是给人的感觉都是大不相同的,画家注重对人物个性的描写。由此可见,导致中西绘画上述区别的主要原因在于(        )
A.绘画的颜料与技巧B.写意写实的绘画理念
C.商品经济发达程度D.主流意识形态的差异
5 . 清末民初是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学校教育不断走向近代化。

材料一关于近代教育发展的部分研究资料

文献史料《变法通议 ·论幼学》《西学书目表》,《时务报》,1896年
北京大学校史馆藏《京师大学堂章程》,1898年7月
《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严复著,1906年
北京市档案馆藏《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1907年
《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东方杂志》,1912年
南京市档案馆藏《高等师范学校规程》,1913年8月
《上海函授大学招生》广告,《申报》,1925年8月
《英国之大学扩张事业》,《社会教育辅导》,1944年
《中国近代经济统计史资料选集》,严中平著.1955年

材料二探究主题

近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原因
对近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近代教育发展的影响

(1)按史料类型,将材料一中的文献史料进行分类并写出序号。
(2)参考材料一中的研究资料,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个主题,说明选题意义,拟定研究提纲,列出3-4个相关参考资料的序号。
要求:选题意义应结合历史背景,研究提纲应系统清晰,所列参考资料从标题上看应密切联系主题。
2022-11-16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清初,闽浙总督兴永朝推行粮户归宗改革。据(合户始末)记载,其主要内容为“册内各去里甲名色,听均甲.立户自便"。所谓“各去里甲名色",指的是废除了里长户和甲首户的区分;所谓“均甲”,是均匀里甲的赋役负担;所谓“立户”,即是准许设置花户,直接向政府交纳赋税。这一改革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废除了里甲制度B.刺激了人口增长
C.促进了商业发展D.保障了赋役征收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文化对唐代文化产生直接影响,不外三者,即老庄思想、佛教和胡人习俗,其中后两种因素自外族传入,而且是经历数百年的流播而形成的。唐代对这三种文化因素的承袭,也以后两种为主,这造成唐代文化的异彩特色,至于中国传统文化儒学,从魏晋开始,即受这三种文化因素的压制,日渐衰微;直到唐代中后期,儒学开启复兴的机运。北宋时,各派思想主流如佛、道、儒诸家,已趋融合,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的理学的产生,其文化精神及动态亦转趋单纯与收敛。南宋时,道统思想既立,民族本位文化益形强固,其排拒外来文化的成见,也日益加深。

——摘编自傅乐成《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

材料二   1840年以来,中国文化迈入从传统走向近现代的转型。原有中华文化体系无法提供现成的救国治国方案,使我们不得不从外来文化中去寻找,从康有为到孙中山,仁人志士从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多方努力,但均未成功;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是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才使中国最终摆脱百年困境,走向独立富强,中国人之所以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历史的实践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此同时实践也证明了中国文化出路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二者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以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存活力。这在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也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根本。

——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文化与宋文化的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8 . 下表为19世纪以来主要大国GDP在世界所占百分比简表(世界总量=100)。此表
年份国家
18201.85.25.53.83.032.5
18708.99.18.96.52.317.2
191319.18.35.38.82.68.9
195027.36.54.15.03.04.5
A.工业革命缩小了各国经济差距B.殖民扩张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
C.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进步D.技术创新极大影响了经济发展
2020-11-25更新 | 2786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响水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认为:这是要打破权力单向中心化结构,建立起—个中心与周边之间的经常性互动与反馈的体系,中心带动周边,通过汇聚民智而变得更加聪慧,周边烘托中心,通过领悟中心而变得更加自觉,不断推动社会进步。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
A.雅典民主政治B.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20-10-01更新 | 3021次组卷 | 33卷引用:江苏省响水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10 . 唐代奚人质子热坏(简体)、壤墓志载:“原夫轩丘有子,朔垂分王,代雄辽碣,厥胤繁昌。"轩丘”当指黄帝,即将吴人始祖追溯为黄帝。将祖先追溯为炎帝或黄帝等三皇五帝,在边疆民族史中司空见惯。上述材料反映了
A.唐朝开放的民族政策B.正统思想的影响深入
C.民族认同感的加深D.论证政权合理性的需要
2020-10-01更新 | 1874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响水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