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A.保证了农民的生产耕作时间B.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C.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2024-01-31更新 | 184次组卷 | 192卷引用:福建省福安一中2018届高三年上学期期中考文综历史试卷
2 . 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中写道:“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化未能启动,很大程度上在于国民党政府的‘贫困化’.这种‘贫困化’不仅是财政上的破落,更在于中央权威的缺失。国民党政府虽然是形式上的全国统一政权,但内部帮派林立、战乱不断,同时投靠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制民主势力,围剿共产党,因而难有权威和效力。”书中所说的国民党政府“贫困化”实际含义是,国民党政府
A.内外政策均不利于现代化建设事业
B.财政上濒于破产
C.无力动员足够资源投入现代化建设
D.政治上限于孤立
3 . 谢维扬在《周代家庭形态》中说:“(宗法制度)就是国家承认血缘团体的领袖对其成员有代替法律来实施的管理和处置权,承认这种血缘团体是国家行政及司法的基本单位。”他认为,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贵族特权B.强化族长权力
C.均衡权力分配D.强化国家管理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在启蒙运动中,哲学家只占少数,但他们的思想和理论却在启蒙运动中起着主导作用,那些虽没有哲学著作的启蒙学者,也奉行着大体一致的哲学信仰。这主要是因为
A.自然科学尚未完全成熟
B.哲学家的成就最突出
C.哲学革命是运动的目标
D.批判宗教神学的需要
2019-02-22更新 | 2447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对古代中国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按西方标准,将其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的对立面。而现代学者却认为,古代中国的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古代制约皇权的主要因素是
A.以民本主义为执政的指导思想B.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
C.遵照儒家标准的官僚制度系统D.地方势力制约中央集权
2019-01-13更新 | 4346次组卷 | 64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太宗永乐七年五月己卯,营山陵于昌平县,遂封其山为天寿山,时太宗择寿陵,不得吉壤,而仁孝皇后尚未葬.礼部尚书赵以江西地理术人廖均卿至昌平,偏阅诸山,得昌平东黄土山最吉,遂即日临视,定议封为天寿山。

一一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七十

材料二在平津战役时,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特意通过地下党派人去询问当时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哪些地方需要保护,梁思成给了他们一张画满圆圈的地图,这张地图很快就挂在了作战指挥部的墙上.后来,北平和平解放,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得以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百家讲坛>

材料三在永陵陵寝围墙之外,却赫然坐落着一个占地超过10亩的养猪场.养猪场周围是由破旧的砖瓦砌起来的一人高的院墙,其中离永陵围墙最近的地方仅有10米左右的距离;院墙内几排平房里养着数百头小猪,大量猪粪堆在永陵围墙脚下。……在昭陵、景陵附近,大片民宅紧邻陵寝的围墙,而在一些陵外更是建成了大量的民俗旅游设施,以便于发展当地旅游经济

——《明十三陵皇家景观遭人为破坏》《华夏时报》2007年6月27日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明朝统治者选择十三陵陵址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十三陵体现了哪些建筑设计思想?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影响文化遗产保护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为此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3)有人说,十三陵是一部明朝兴亡史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孔子在肯定管仲对国事贡献的同时,也批评他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孟子认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由此可见孔、孟二人
A.宣扬民本思想B.主张重构秩序
C.追求仁政德治D.肯定汤武革命
2017-11-06更新 | 2317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8 . (中庸)记载“尊德性而道学问,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黄宗羲后来说朱学“以道学问为主”,陆学“以尊德性为宗”,宋代以后“尊德性”与“道学问”一分为二。这表明
A.儒学强调先天的善性和后天的努力合二为一B.宋代儒学治学方法的不同
C.儒学内部矛盾不可调和D.阳明心学继承了朱学的衣钵
9 . 宋代随着科举制度和官僚制度的完善,世族逐渐退出王朝体制。但后来,宗族日益受到重视。范仲淹晚年在苏州立“义庄”,以加强本族内的互相扶助;欧阳修亲自编撰族谱;苏洵也曾编写自己的族谱;司马光著《司马氏书仪》,列举大家族的规范。这些现象说明
A.封建王朝的统治安危取决于宗族的形成
B.宋代世族重新形成并控制朝政
C.宋代士大夫重视以宗族彰显儒学价值观
D.科举官僚制度推动世族的再生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保护本国工业,便先要有政治力量,自己能够来保护工业。中国现在受(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不但是不能保护本国工业,反要保护外国工业……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如果专从经济范围来着手,一定是解决不通的民生问题能够解决得通,便要先从政治上来着手,打破一切不平等的条约。

——孙中山《民生主义第四讲》

材料二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是孙中山自始至终都看得最为重要的思想……民生主义所以占有如此突出的位置,首先是因为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和要求。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孙中山总是把自己的活动置于世界范围,从宏观视角去认识中国问题的“真解决”,顺应世界潮流的大趋势,摈弃“荒岛孤人”式的封闭,吸取国外的先进思想,而又立足于中国的国情——走自己的路……孙中山的革新开放主张和经济社会发展方案,今天依然具有借鉴作用……孙中山研究具有持久普遍的社会意义。他的思想和实践获得了广泛的认同,涵盖了海峡两岸,成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旗帜。

——张磊、张苹《孙中山传》


请回答:
(1)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后来有什么新发展?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认为要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孙中山为什么最看重“民生主义”?它会带来怎样影响?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理论特征。
(4)孙中山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研究孙中山的思想理论有何现实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