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在某次会议上毛泽东充满声情地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个会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 . 计量史学是运用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的历史研究范式。人们以往认为,美国内战前南方居民主要分为黑人奴隶、白种穷人和种植园主三个阶层。通过计量分析,发现还存在大量既不是穷人、又不是种植园主的白人平民。1974年出版的《苦难的时代:美国黑人奴隶制经济》列出了大量统计图表和计算公式,并对史料进行了大量复杂的量化处理,得出结论:1860年美国南方奴隶制农业经济效益比北方资本主义雇工农场高35%,奴隶可以获得其劳动收入的90%,南方的奴隶主都是具有高尚道德和充满人性的人。材料说明
A.历史研究难以排除人的因素和影响
B.研究方法的更新是认识历史本质的关键
C.数学方法的引入使历史研究成为了科学
D.保持恰当的时空距离有利于追寻历史真相
2020-09-10更新 | 35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孙中山先生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斯为积极之目的也。

——1919年《三民主义》

材料二   1920年10月31日,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致函孙中山,表示坚信中国人民“将会走上与帝国主义的世界性压迫进行斗争的道路”,希望建立贸易关系和相互友好合作。随后孙中山与苏俄越走越近,思想上也完成了以“英美为师”到“以俄为师”的转变。在著名的《孙越宣言》中,两国达成了反对世界列强进行民族压迫等一系列的共识。在孙中山的文章著作和讲话中,都能体现出那种昂扬向上的国际主义般的民族主义精神和与世界各民族并驾齐驱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

——陈天翔《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变化及对中华民族的构建》

材料三   我们今日要把中国失去了的民族主义恢复起来,用此四万万人的力量为世界上的人打不平,这才算是我们四万万人的天职。列强因为恐怕我们有了这种思想,所以便生出一种似是而非的道理,主张世界主义来煽惑我们。说民族主义过于狭隘,应该提倡世界主义。近日中国的新青年主张新文化,反对民族主义,就是被这种道理所诱惑。但是这种道理,不是受屈民族所应该讲的。我们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才配得来讲世界主义。

——1924年《民族主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发展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思想转变的背景以及由此展开的实践活动。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内涵,并说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关系。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发展历程的特点。
论述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孔子在中外历史上的形象

中国历史上的形象1.圣化:孟子指出:“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司马迁:“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认定孔子是最伟大的圣人。
2.正统化:汉代董仲舒借助国家机器的力量,把孔子思想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来强行统一天下人的思想,使之成为一种国家的意识形态。
3.僵化:宋代理学家就努力把孔子改造成只知维护天理,极力遏止人欲的“僵化”形象。
4,维新化:康有为把孔子塑造为维新运动的祖师,认为“六经”是孔子为了“托古改制”,按照自己的政治理想,假托古人尧、舜的言论而写成的作品。
5.丑化: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认为孔子的忠、孝观点是维护宗法专制制度,痛骂孔子为“盗丘”,带情绪化的言论色彩,使孔子形象受到严重“丑化”。
世界历史上的形象完人:伏尔泰认为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言基督未曾说过。赞美孔子“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格言。

——据张荣明《孔子在中外历史上的十种形象》(节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9-04-10更新 | 652次组卷 | 1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3月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5 . 据史料记载,商朝时期,王位“兄终弟及”的现象非常普遍;西周时期,王位“父死子继”则成为定制,并逐步确立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这反映了
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历程
B.“家国”观念随社会发展而变化
C.保障了国家制度和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D.体现了王位继承者“优胜劣汰”原则
2019-03-12更新 | 3124次组卷 | 23卷引用:【市级联考】福建省泉州市2019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1943年国民党挑起了一场“中国之命运”的论战,抛出了“哪个党能够救中国”的议题。对此中国共产党组织多位理论家运用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等“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进行反击。这场论战
A.有利于打败日本法西斯的侵略
B.为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奠定理论基础
C.有利于争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D.为“毛泽东思想”的确立提供了土壤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封建巡视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明朝进一步加强巡视立法,至清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中国古代的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明清时期还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延续了唐宋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系统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三个互不统属的独立系统:一是监察御史系统,包括专差、巡按御史两种;二是按察司系统,职责就是按察所属的府州县,下设主要官员有按察使;三是督抚系统,督抚即总督和巡抚。明清统治者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疏略》

材料二   西方国家的问责制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政治体制紧密相关,是责任政府的基本元素,其效力范围是整个国家,其约束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公职人员。西方国家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达到全社会或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由于这种监督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国民性,因而这种监督比行政监督更有效、更有力量。

——《西方官员问责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央对地方巡视制度强化的特点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国家对官员监督与中国明清时期的巡视制度的不同之处,并对中国明清时期和近代西方对官员的监督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东西方监察制度对当今监察工作的启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完全抛弃了关税保护,确立起自由贸易政策。资本主义发展到最繁荣的阶段,无论是生产力的水平还是产品的数量,都执世界之牛耳。由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强大,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党,成了政治舞台上的主导力量并长期执政。随着英国全面推向国际市场,工业开始由轻工业向重工业转轨,制铁业、机器制造业和采煤业得到迅速发展,商品充斥海内外,成为“世界工厂”。自由贸易政策就是将那些不发达国家特别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作为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地纳入市场轨道,围绕工业国运行,并成为其经济附庸。

——摘编自宋华《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形成及其影响》等

材料二   作为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自由主义,20世纪以来发生两次深刻变革。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启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首次转型。战后西方各国纷纷采用凯恩斯主义理论,确立了国家干预的现代化道路。20世纪70年代末的“撒切尔主义”,标志着新自由主义在西方大国上升为主流经济政策取向。新自由主义的兴起绝非偶然,由于国家干预的产生部分是因为恐惧社会主义而做出的一种反应。当发达国家内的社会主义威胁力量减退使国家干预逐渐失去存在缘由……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以弱化国家职能和强调市场为特征的新自由主义理念相契合。可见,新自由主义中确有一些反映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容,其政策主张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欧美国家反滞胀的改革。

——摘编自刘献《论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其功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自由贸易运动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西方自由主义政策两次转型的共性之处,分析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原因。

9 . 经济全球化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然而反全球化也相伴而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过去,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内部都保持相当程度的独立。用一个比喻:全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每一桶水的水面有高有低。到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于是,劳力便宜的地方成为生产基地,购买力大的地方,成为消费市场。本来只在国家之内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

——摘编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材料二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必然伴生物,其影响与规模已经构成另一种全球化。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看,全球化是世界走向相互依存网络的历史潮流。反全球化事实上并不是反对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对全球化带来的各种问题。但是,靠街头抗议解决不了问题。同样,漠视反全球化现象对全球化的未来发展也不利,应该建设性地思考如何拥有一个合理的全球经济与全球社会。

——摘编自庞中英《值得深思的反“全球化”浪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20世纪末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因素。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这一主题,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保护本国工业,便先要有政治力量,自己能够来保护工业。中国现在受(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不但是不能保护本国工业,反要保护外国工业……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如果专从经济范围来着手,一定是解决不通的民生问题能够解决得通,便要先从政治上来着手,打破一切不平等的条约。

——孙中山《民生主义第四讲》

材料二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是孙中山自始至终都看得最为重要的思想……民生主义所以占有如此突出的位置,首先是因为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和要求。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孙中山总是把自己的活动置于世界范围,从宏观视角去认识中国问题的“真解决”,顺应世界潮流的大趋势,摈弃“荒岛孤人”式的封闭,吸取国外的先进思想,而又立足于中国的国情——走自己的路……孙中山的革新开放主张和经济社会发展方案,今天依然具有借鉴作用……孙中山研究具有持久普遍的社会意义。他的思想和实践获得了广泛的认同,涵盖了海峡两岸,成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旗帜。

——张磊、张苹《孙中山传》


请回答:
(1)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后来有什么新发展?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认为要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孙中山为什么最看重“民生主义”?它会带来怎样影响?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理论特征。
(4)孙中山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研究孙中山的思想理论有何现实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