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186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因此,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隋文帝时废除了。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四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官员大大小小的行为),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据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的选官制度和主要标准。
(2)由魏至西晋,“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指出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选官制度是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选官制度都极为关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

时期宰相总人数进士出身人数其他出身及入仕途径

武则天7311举荐、行伍、门荫等
唐玄宗347
唐肃宗164
五代4624吏职、幕僚、行伍、举荐、门荫等

北宋7263资荫、摄官、特奏名、纳粟、从军、外戚推荐等
南宋6348

——摘编自王翠《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宋朝对在任官员的考核是对官员品德操守及才干绩效的综合评定。其中,“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位置。而“才干”的核验要求官员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考核制度施行过程中,日渐发展起程式化的倾向。较之规矩呆板的常规考核,监察制度的实施相对活跃而有针对性。对于官吏的考察通过多条途径进行:常规考课与特诏巡察并行,中央业务部门对地方相应机构考核与内部稽查并行,诸司、诸州互查互申,朝廷专使考察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该变化趋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对官员的考察机制的特点。
2022-08-30更新 | 442次组卷 | 3卷引用: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选必1-2023届高三一轮课时练习卷
3 . 1996年,中国的外国入境人数是674.43万人,到2013年就增长为2629.02万人,平均年增幅为10.2%。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中国(       
A.由封闭到开放的历程B.成为移民净流入国C.成为最大移民目的地D.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图是中国批发物价总指数的周期性波动表(1868一1935)。其中,1868一1885年期间,中国的批发物价指数是下降的趋势。这一变化说明(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迎来春天B.洋务运动走向失败成为必然
C.传统自然经济逐步濒临崩溃D.中国经济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21-22高二上·北京房山·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新中国成立后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先后历经5次调整。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每月800元,此后分别调至每月1600元、2000元、3500元,至2018年调至每月5000元,并进行包括子女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赡养老人等在内的专项附加扣除。这些变化表明
A.个税征收呈下降的趋势B.个税征收制度更加完善
C.国民生产总值极大增长D.居民贫富差距基本消除
6 . 某中学历史文化学社在搜集中美关系史史料时,找到了某研究机构对现代以来一段较长历史时期内中美两国双边关系的研究结果,如下图,图中曲线表示的是这段时期内中美关系的走向,这种变化反映出(     
A.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B.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C.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D.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和力量的博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列作品中,以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为中心,通过描写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当时社会种种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及其日益衰亡的历史趋势,从而将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的是
A.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B.施耐庵的《水浒传》
C.吴承恩的《西游记》D.曹雪芹的《红楼梦》
22-23高三上·山东泰安·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图是1949-1956年我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数量变化曲线示意图。图书馆数量的变化
A.是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结果
B.体现了社会变革和生产关系的调整
C.反映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事业的成就
D.-直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
22-23高三上·广东惠州·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西周时期,“天”成为周王解释其政权合法性的最高依据。春秋时期,诸侯、卿大夫开始频繁地使用“天”来颂美祖先的荣耀,解释国运的盛衰。这一变化反映出春秋时期
A.政治权力下移的趋势B.敬天法祖观念的浓厚
C.传统社会秩序的崩溃D.治国理政思想的转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为20世纪60年代前后非洲国家坦桑尼亚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主题统计(部分)表,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64年前的主题1964年后的主题
①英联邦与热带非洲
②现代欧洲与英国和热带非洲
③英帝国与英联邦
①非洲历史——从公元前1800年前到现在
②东非之外的非洲历史——从公元前1800年到现在
A.历史研究理论的丰富发展B.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C.二战后英国对殖民的反思D.构建国家认同的需要
2022-01-13更新 | 1527次组卷 | 27卷引用: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B卷·能力提升卷)-【单元测试】高一历史分层训练AB卷(中外历史纲要下)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