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13 道试题
1 . 有日本学者认为,“(幕府统治时期)实行礼教文化政治的目的是,按照儒教的政治理想教化人民,以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这反映了(     )
A.日本对儒教全盘吸收B.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C.中日文化的深度关联D.阳明心学对日本的影响
2 . 有学者认为,拜占庭帝国7—8世纪的转型,源于固守古罗马帝国传统导致多个领域出现困境。《罗马民法大全》的颁布在很大程度上是“最后一位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恢复罗马帝国战略计划的一部分,是彰显罗马帝国和皇帝威权的宣言。据此可知,《罗马民法大全》(     )
A.体现转型过程中统治者的应对策略B.对欧洲的法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C.彰显基督教文化对拜占庭帝国影响D.旨在对原有罗马法体系继承与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洋务运动时期,江南制造局共制造车床138台、母机型机器117台、起重机84台、汽炉机32台以及其他机器零件工具110余万件,这些产品除自用外,其余均卖给或调给其他机器局和民用工业厂家。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A.助推民族工业发展B.避免了官商利益的冲突
C.体现中体西用思想D.旨在传播西方工业文明
4 . 据苏云峰《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北省,1860-1916》统计,清末民初湖北地区士绅的多向流动情况如下图所示,此图可用于说明(     

A.社会流动催生新的社会职业结构B.湖北传统士绅阶层发展壮大
C.社会流动涉及社会阶层范围广泛D.政治变革影响社会阶层流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对于中国发生的某一历史事件,当时日本政界认为它是“美英唆使下的排日运动”。该事件发生当天(中华民国八年五月七日)《大公报》有关该事件的报道,内容主要包括《北京全体学界通告》《天津各校校长请释被拘学生》等。据此可推知,该历史事件(     
A.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B.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D.脱离中国民主革命实际
2024-05-03更新 | 137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正月初二,康熙帝在乾清宫宴请65岁以上的老人,共1020人。筵席上,老人和康熙平起平坐,皇子皇孙侍立一旁,给老人倒酒。康熙还即兴赋诗,名曰《千叟宴诗》。以上事例说明(     
A.满族统治者笼络汉人B.统治者重视传统孝文化
C.君臣之义受到了挑战D.进步思潮影响统治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表所示为新文化运动时期部分知识分子的体育主张。这些主张旨在(     
   
恽代英

儿不明生思学而体操者,尽不易停正当健全之成这
毛泽东欧洲华育之有位,自动具主观,仅共对于体育之自究不可
蔡元培运动会的本身实有许多长处……第二、养成公德;团体的荣誉就是个人的荣誉
A.培养现代社会福富的储全人格B.促进中国体育教育近代化
C.推动民主与科学观念深入人心D.向民众宣传休闲娱乐观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朱熹认为《史记》虽然有“仁义”的内容,但“也说诈力,也用权谋,也用功利”,且关于历史的记载多与孔孟不同。他主张应该“求义理于六经”。这反映出朱熹(       
A.重视历史书写的价值引领B.轻视历史学科的社会价值
C.强调多角度认识历史事实D.主张格物致知以探求真相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国传统政治以伦理为根基,并以相应的礼乐形态为标识。如果礼义破碎,那么以此为核心建立起来的融道德、政治、审美于一体的文化体系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西方的礼仪风尚就可以高视阔步地涌入现代中国。该观点可用来证实(     
A.中体西用对传统文化的冲击B.新文化运动的文化价值
C.殖民侵略对中国文明的颠覆D.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10 . 《中庸》中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就是说人要按照天生本性的要求,要遵从“道”去生活,而认识、把握“道”的过程需要学习、教育。这说明中华传统文化(     
A.崇尚道法自然B.主张崇德尚贤
C.提倡自然和谐D.强调格物致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