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国有工业与国民经济概况(生产总值单位:10亿英镑)

年份194819511961197119771978
国有工业生产总值0.81.22.44.914.516.5
国民生产总值10.312.624.249.4129.0148.1
国有工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7.89.59.99.911.211.1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英国政府在实行国有化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干预,结果造成政企不分,效率低下的局面。而政府长期推行福利制度,不断增加福利开支,虽然使得英国居民的物质生活有所改善,但也在财政、经济、社会各方面给英国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影响。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实现政府特定的社会目标,英国政府在对国有企业提供低息贷款、财政补贴等支持的同时,要求国有企业承担非营利性社会责任,这造成国有企业挤占大量资金,加速了英国的通货膨胀。有时,政府甚至还直接介入企业的劳资谈判,使一般的经济问题演变为政治风波。

——摘编自刘晓平《战后英国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战略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末英国国有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末英国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举措,并谈谈你对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
2022-08-16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中的话,即 “威势独在于主,则群众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服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        

材料二: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三: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简要指出材料一、二、三的核心思想。
(2)试从时代背景和客观作用两方面简要评析上述材料中的思想观点。
2021-10-2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英国火车和铁路发展大事记(部分)

时间事件
1760亚伯拉罕·达彼发明铁轨。
1801矿业工程师理查德·德里维斯克制成一台蒸汽机车,试图用于代替马匹拉车,但在试验中失败。
1814矿业工程师乔治·史蒂芬孙成功试制蒸汽机车“布鲁克”号,并在矿山投入载货运行。因运行时烟囱冒出火焰,矿山周围居民称其为“火车”。
1817史蒂芬孙受投资人皮斯之邀,建造从达灵顿到斯托克顿之间的铁路。
1825
史蒂芬孙驾驶他设计建造的“旅行者”号,载客630名,在达灵顿—斯托克顿铁路上试运行。
1830
世界上第一列由蒸汽机车牵引的客运列车在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线上正式运营。

——摘编自(英)斯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在利物浦至曼彻斯特铁路线上出现了最早列车等级划分:一等列车为黄色车厢,车速较快,提供有舒适的软席座椅;二等列车为蓝色车厢,车速稍慢,提供硬席座椅。随后某些铁路公司开通了三等列车,其车厢几乎是密闭的空间,阴冷潮湿,不提供座位,车速也得不到保证(没有准确对刻表,并且不允许携带行李。当时在铁路建设方面,大多数干线都集中在英格兰的东南部,苏格兰交通梗阻,威尔士没有铁路。

为了控制铁路事故的发生,英国议会于1840~1842年通过了一系列铁路管制法案,要求铁路公司在新线路通车前接受贸易委员会的检查,并在后者确认铁路不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下方可开通。同时规定,检查铁路情况的视察员若认为该铁路存有安全隐患,可要求其推迟开通时间,并可无限期延迟。

——摘编自刘佳《简论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铁路的发展及国家干预的开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火车和铁路诞生的条件。
(2)综合材料二,评析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的铁路交通发展状况。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吴于廑教授认为,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过程包括纵向发展(社会形态的更迭)和横向发展(地区间相互联系)两个方面。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并不是平行的、各自独立的,而是互为条件:纵向发 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律和广度;横向发展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一方面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横向发展与一定阶段的纵向发展相适应,就往往能促进 和深化纵向发展。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均可)。(要求:持论有据, 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近六千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种文化形态,只有一种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重人伦,重道德,尊君重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个特点。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向来被当作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将人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肯定天地之间人为贵,人为万物之灵,在人与物之间,人与鬼神之间,以人为中心,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也就是说,神本主义在中国不占统治地位,人本主义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评析材料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并得出结论。(要求:观点、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6 .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曾这样评析中国某一帝王:“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之间走中间路线。”该帝王符合“中间路线”的举措是
A.设置御史大夫与刺史
B.中央推行中外朝制度
C.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
D.世袭与军功爵制共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面对“外夷”强凌,龚自珍产生了抵御外侮的爱国主义思想。他和林则徐、黄爵滋一起主张严禁鸦片;建议林则徐赴广东禁烟,“火器官讲求”“多带巧匠”“修整军器”。并申明这场反侵略自卫战争的正义性质:“此驱之,非剿之也”,“此守海口,防我境,不许其入”,而不是畏缩之流诬蔑的“开边衅”。龚自珍对鸦片战争的发展态势很有预见。据记载,直隶总督上奏请裁撤天津水师,“谓无所用,岁计费且数十万,上可其奏”。龚自珍闻知,急上书万言,“言不可撤状”,但不为所用。两年后,英国军舰果然北上攻打天津,“人始服其先识”。龚自珍对西北边疆也十分关注,曾协助历史地理学家程同文、徐松修撰《会典》“理藩院”一门,在研究西北山川地理、部落源流的基础上,较早地提出在新疆设省,开垦移民,防止外国殖民者入侵。龚自珍的早逝,使他的抵御外侮爱国主义思想在政治思想内容中未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龚自珍爱国主义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龚自珍在鸦片战争前后的爱国实践。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承天太后(953—1009年),名萧绰,辽景宗皇后,辽圣宗生母,自保宁元年景宗即位至圣宗统和二十七年,承天太后先后以皇后和太后的身份执掌朝政40年,多次击败试图夺位的宗室贵族,化解政权交接的危机。她重视人才的选拔,不但信任宗室、外戚和契丹诸部有才能的贵族,而且重视任用汉官,逐渐将科举取士作为选官方式之一,参考宋朝制度,确立了官员考核办法,奖励清勤自持者,惩治贪酷和阿顺迎合行为。承天太后多次以诏旨倡导忠、孝、节、义等封建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改变游牧民族中贵壮贱老、别籍异居、收母执嫂的传统,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的深层次上,辽与中原已十分接近。承天太后多次遣使诸道劝农,视禾稼,禁止诸军官非时畋猎妨农,制定和推行了一些保护农田、奖励垦荒和减轻赋役负担的政策和措施。辽历代皇帝都有意夺取黄河以北之地,北宋亦想收回燕云之地,承天太后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确立了兄弟之国的政治关系,划定双方边界,辽宋结束了军事对峙状态,开展互市贸易,和平友好交往,辽逐渐进入了全盛时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承天太后推进政权汉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辽承天太后在历史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政治制度,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西周政治具有浓厚的集权色彩
B.血缘政治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
C.该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该制度避免了周天子的决策失误
10 . 阅读下列古代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百分比
公元1﹣400年452862%1738%
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
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
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A.清朝初期前,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
B.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
C.十六世纪前后,四大发明传至欧洲
D.鸦片战争使中国科技受到严重打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