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25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为1982~2011年中美日三国历年经常账结余(出口商品和服务净额、净所得和经常转移净值等三项之和)对当年GDP比率的变化情况。这一发展趋势(     

A.说明经济危机导致国际贸易衰退B.反映出资本主义的固有弊端更加突出
C.体现冷战改变了大国的力量对比D.折射出经济全球化趋势影响世界贸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541年,加尔文把日内瓦的政府和宗教都完全置于他的控制之下,日内瓦变成了一个神权国家,他严格控制公民生活,禁止一切娱乐活动。跳舞、打牌、上剧场、在安息日工作或游戏,都被看成恶魔的行为受到法律的禁止。这反映了(     
A.宗教改革导致人文主义衰落B.资本主义早期原始积累需求
C.加尔文进一步发展因行称义D.诸侯有决定臣民信仰的权力
3 . 唐代,开元通宝等货币源源不断地从国内流通至泰国、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从11世纪起,埃及福斯塔特地区的陶瓷工人开始仿照青瓷和白瓷,来研究陶瓷的生产工艺。在古波斯王国,波斯三彩的定型与着色也深受中国陶瓷的影响。而外国的特产,如香料、象牙、琉璃等也来到了中国。这些可用于印证(     
A.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交流B.欧亚大陆之间商贸交流频繁
C.中国传统手工业占据优势地位D.唐朝政府积极调整商业政策
4 . 据记载,北魏拓跋珪统治期间,注重屯田垦荒,并不断内徙“新民”。还实行“离散诸部,分土定居”的政策,由朝廷出面,解散原来参加联盟的柔然、高本、乌桓、杂胡等“四方诸部”,转移到京畿平城周围定居,使其从事农耕或定居放牧。北魏的这些举措(     
A.体现了封建小农经济的快速发展B.凸显出各民族交融程度的加深
C.有效强化了军事力量和集权统治D.利于加速社会封建化转型进程
2024-06-0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于都中学等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西方的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和医学等逐渐传入中国。在同时期的法国,耶稣会士杜赫德根据海外传教士的书简、札记、日记中的有关材料,编写成《中华帝国全志》一书,此书涉及中国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这说明该时期(     
A.殖民侵略客观上促进不同文化的碰撞B.基督教在华传播效果增强
C.文化活动依托于国家开辟的商业路线D.中西文化交流呈现双向性
6 . 阿尔及利亚战争爆发以来,法国不断投入大量兵力,甚至使用了狂轰滥炸等恐怖手段。直到1962年,法国戴高乐总统不得不调整政策,从阿尔及利亚的“死胡同”中脱身,赋予阿尔及利亚人民“自决”权并承认对方独立。据此推断,戴高乐调整政策主要是由于(     
A.非洲民族独立意识开始觉醒B.法国国内的反战呼声高涨
C.殖民体系衰落已成必然趋势D.帝国主义在非洲竞争加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查士丁尼统治时期,为了打破西亚地区对丝绸贸易的垄断,拜占庭帝国设法获取中国的养蚕技术和丝织品加工的工艺。至公元6世纪中叶,发源于中国的丝织业,从原料生产到纺织成品这一整套技术完全传入了拜占庭帝国的统治区。这反映出(     
A.中国与东罗马有经贸往来的途径B.阿拉伯帝国是中西文化交流桥梁
C.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巅峰D.奥斯曼帝国影响东西方贸易往来
2024-06-01更新 | 23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复习试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至少从12世纪开始,意大利各城市就达成了各种双边条约,这些条约常常规定对方的公民享有在已方境内定居、拥有财产和从事工业、贸易的自由;设立商人法庭,依据商法裁决条约双方公民之间的商事纠纷。据此可知(     
A.近代国际法体系初步形成B.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成为主流
C.意大利统一的条件已成熟D.城市自治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2024·湖南·三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古代罗马城内的政治中心是位于城市中心的帝国广场群,具体的行政事务办理场所则位于城郊。古罗马城有公共浴场、公共剧院、角斗场、音乐厅和图书馆,它们与商业区、居民区交融,看似杂乱无章,却使人民的生活更加舒适、便捷有序。这反映古罗马(     
A.政治制度重视公民权利B.城市布局服务于商业需要
C.城市规划深受宗教影响D.强调城邦至上的施政理念
2024-05-27更新 | 238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复习试卷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指出,中国儒学的核心是人学,所讲人性主要是探讨人类异于、优于禽兽的特殊属性。佛教认为没有众生的解脱,就没有个人的真正解脱,所以提出“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等,将以个人修习为中心的“戒、定、慧三学”(戒律、禅定、智慧)扩充为具有广泛社会内容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该学者意在说明(     
A.中印文明具有兼收并蓄倾向B.儒佛调和思潮推动中印间文化交流
C.佛教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通之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