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非交往在唐代的始于贞观年间。根据史料记载:“殊奈,昆仑人也……贞观二年(628)十月,使至朝贺。”天宝十年(751),唐朝人杜环到达过非洲。唐代的中非交通线主要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8世纪后,陆路渐趋衰落。瓷器和丝绸是唐代时期输入非洲的大宗物品。从7世纪开始,东非海岸商业性城邦的兴起、发展和繁荣,推动了中国商品进入非洲。香料、象牙则是非洲输往唐代中国的主要物品。

——摘编自景兆玺:《唐代中非关系论述》

材料二   进入21世纪,中非关系快速发展,中非合作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基础设施融资方、对非投资增速最快国家、非洲国际工程的主要承包方以及主要发展合作伙伴。非洲国家也积极支持中国在全球治理上的主张和倡议,非洲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最积极的方向之一。面对百年变局,中非团结合作是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能为非洲乃至全球繁荣发展和持久和平注入强劲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都把非洲国家当作自己的患难之交”。

——摘编自周玉渊:《大变局时代中非合作的新征程与新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代中非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中国处理与非洲关系的基本原则。
2 . [宋明理学及其传播]

材料一   三教经过争论融合,到了隋唐,佛教实现中国化,倾国奉佛,佛几成正宗,而主体儒学却奄奄一息,照此发展趋势,中国有成为佛教国家的可能。在这关键时刻,朱熹奋起排佛抑道,深研各种典籍,推倒两汉以来树立起的“五经”在国家上层建筑中的主导地位,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组成“四书”代替“五经”的权威,认为“四书”才真正能体现出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真谛,朱熹把它们联成一体,并精心注释,使之成为新儒学(理学)的思想体系。

——摘编自高令印《朱子学在中华文化史上的价值和作用》

材料二   佛教禅宗修行方式直接简明,颇与武士的性格相合,它给武士提供了信佛即可得教的观点。宋明理学号称正宗,实际上和禅宗是一脉相通的。幕府为了组织一个军事专制的帝国,需要在相应的经济关系之上,另外建立一种统治的力量,这就是适应封建社会要求的武力和文化。当时享受特权的武士贵族代表着武力,而朱子学是维护这种封建身份制度的文化力量。德川幕府统治初期,幕府提倡朱子学,朱子学成了正统官学。至于古学派和朱子学派的论争,则是地主阶级主张的王政复古与幕府思想间的斗争。从朱熹的哲学思想出发,日本朱子学有走向“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派,如海南朱子学派和水户学派,也有走向“气一元”论的接近唯物主义派,如京都朱子学派、海西朱子学派和大阪朱子学派。

——摘编自李甦乎《试论宋明理学在日本的传播及其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熹为“新儒学(理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学说在日本传播的特点。综合材料,分析朱熹学说在日本广泛传播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海外学者在写作风格上运用西方史学叙事传统,以讲故事的形式来面对大众群体进行历史写作,以丰富的细节、具体的人物、真实的事件为案例,采用多重视角展示晚清时期的中国,使其著作兼具学术深度和通俗易懂。他们引入外文资料与中文文献互相参照,这就扩大了史料范围。随着西方史学思潮及时代、学术背景的变化,西方史学界在不同的时代都会产生不同的研究范式,但都是以西方为中心来研究晚清史。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国内在对海外晚清史著作引进之时要注意区分其存在的政治问题、意识形态问题。国内学者有必要利用政治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方法,多领域联合推动晚清史研究。中国学者更应该在中国文化历史的“基本盘”上,凝练出具有自身历史逻辑的理论命题和方法,建立起中国历史的主体性,提高相关话语权。

——摘编自张德明《新时代海外晚清史研究译著的视角、特点及局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海外晚清史研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海外晚清史研究的可供借鉴之处。
2024-05-30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桂林市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押题卷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期的股份公司是今天跨国公司的雏形。这些新组织是进行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最有效的工具。伦敦的羊毛商、巴黎的零售店店主、哈莱姆的捕鲱鱼人、安特卫普的银行家或约克郡的地主,均将他们的储蓄投入股份公司。于是,世界商业落入英国和荷兰的东印度公司以及荷兰和法国的西印度公司等股份公司手中。这些公司由国家给予铸币、拥有武器,同时还有对外宣战等特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美国垄断资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了横财,积累了空前庞大的资本。二战后,随着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进一步加剧,垄断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1950年,美国资产在1亿美元以上的大公司有700家,占公司总数的0.1%,其资产占全部公司资产总额的50.8%。到1968年,这样规模的大公司增加到2300家,占公司总数的0.2%,其资产竞占全部公司资产总额的63.9%。1960年,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上的大公司有96家,到1971年就增加到289家,资产在100亿美元以上的特大公司有6家,到1970年增至15家,1971年又增至20家。

——摘编自任廷祚、王光振《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原因的探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股份公司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大型垄断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严行保甲之法,与乡约正副共相覈举,正合今十六条规式……保甲一法,最为善政,无事可以敦教化、厚风俗,有事可以联守御、修兵防,但各城乡举行未力,今日急务。……里甲长有盗即举,不举而盗发,或甲内人有盗及外盗藏甲内者,甲长与之同罪。一值有警,只照保甲挨察其家某人夜出于某处干某事,某家夜宿某外人从某处来干某事,讯问明确,如或隐蔽事发,十家同罪。

——廖腾煃修,汪晋征纂《康熙休宁县志》

材料二   1.如果没有从国王购得手工业执照,任何人不得在巴黎做羊毛织工。凡从国王购得执照者可以国王的名义,出售这种执照,讨价高低,悉听其便。

2.如果自己没有从事手工业的本领,如果又不是匠师的儿子,任何羊毛织工及任何其他人,在巴黎地方的界限内,不得拥有作坊。

⋯⋯

31.任何人在织造布匹时不得在真正羊毛中夹杂着羔羊毛,倘使这样做,每匹需付10个的罚款,一半归于国王,一半归于会长与陪审员,以酬他们的勤劳。

——《巴黎羊毛织工行会章程(13世纪)》

材料三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力争5年左右时间,建立起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加强基层思想道德建设,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健全村(社区)道德评议机制,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保甲之法的主要功能。并结合所学,简述清代在基层组织和基层教化方面出现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中世纪西欧行会组织的主要职能,分析中世纪西欧城市与国王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时代我国基层治理体系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对唐朝中央而言,各羁縻府州的都督、刺史须经中央册命,给予“玄鱼金符”或“印章袍带”才能取得统治本族的合法权力,并以其为征发信符。都督、刺史死亡,或年迈体衰不能视事,其后嗣亦须经唐中央“下诏册立”。各羁縻府州间发生纷争,唐中央直接干预,而府州则须听命处置。对不同族间的诉讼,要按国家法律审理。对破坏国家统一的反叛和谋逆活动,更是依国家法律严厉处置。朝廷制有专玺“天子信宝”,以征发“蕃国”之兵。各羁縻府州也有义务助兵中央。平高昌的唐兵中,有突厥、契莎数万骑。讨伐安史叛乱,回纥兵更是功不可没。各羁縻府州须定期奉献“贡赋”。

——摘编自彭建英《中国古代羁縻政策的演变》

材料二: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政府“始令镇、易、雄、霸、沧州各置榷场,辇香药、犀象及茶与交易”,太平兴国四年,宋出兵攻辽,互市“罢不与通”。雍熙三年(986年),宋再次主动出击失败,端拱元年(988年),宋辽双方通好,宋廷诏“许边疆互相市易”。嘉祐二年(1057年),元昊子谅祚扰边,宋示谕“要以违约则罢和市,自此始定”。金灭辽后,宋方虽于盱眙军、光州、安丰军、随州、襄阳府、天水军等地置榷场与之互市,但随着双方关系的变化,互市时断时续。

——摘编自林文勋《宋代以“互市”为内容的民族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的民族政策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间设立互市的原因及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贸易起自秦汉,后不断发展繁荣。宋太宗时,东南亚阇婆国进贡的物品中,有“杂色丝绞三十六段,吉贝织杂色绞布五十六段……杂色绣花销金丝绞八段”。 15世纪,意大利丝织作坊以仿造中国丝织图案为时尚。17世纪初,明代科学家宋应星记曰:“凡倭缎制起东夷,漳泉海滨,效法为之。” 到了清代,中国丝绸外销品适应欧洲华丽繁复、精巧柔媚的洛可可风格,将中国文化与西方元素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定制产品。明清时期,葡萄牙、西班牙为了以中国丝绸、瓷器等物品换取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开辟出从中国东至日本、西至东南亚、印度、欧洲及经东南亚的菲律宾前往拉丁美洲,再转至欧洲等数条重要航线。

——摘编自王兰兰《海上丝绸贸易对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后,向西方学习,在近代中国逐渐成为一种强劲的时代潮流。这种潮流由初期试探性的、全盘西化式的学习,逐渐发展到选择性的、批判性的学习。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称谓,始由近代初期的“夷学”,发展到“西学”,及至“新学”。通过向西方学习,经过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国文化完成了自己的时代嬗变,形成了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同政治、救亡图存密切结合的,以爱国、革命、革新、开放为特征的近代文化。这是一个无奈的、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必然的、新生的过程。

——摘编自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这是我提出这一倡议的初衷,也是希望通过这一倡议实现的最高目标。

——习近平《开辟合作新起点谋求发展新动力》(2017年5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海上丝绸贸易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3)综上,谈谈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我们的启示。
2023-01-15更新 | 224次组卷 | 7卷引用: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中世纪城市市场的典型形态,是行会控制下的市场,在组织其成员争取自治权与封建领主的交涉和斗争中,行会成为城市市场的主导力量。为了保证市民的共同利益,必须制定各种制度来防止来自外部和内部的竞争,严格约束同行之间的经济行为和活动。使作为同行成员的小生产者之间具有均等的生产条件和营业机会。它以行规的形式制定一系列以垄断、限制为目的的管理制度,有一整套检查监督、奖惩的措施和行为规范。所以西方中世纪的市场制度是市场行为主体之间的一种契约,其目的是用来约束自身的活动。这些行规世代相传,从而使西方中世纪的市场经济也带有一种习俗经济的性质。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和西欧传统市场制度之比较》

材料二   随着15世纪末新航线的发现,西欧开辟了新的商道,使世界上原来相互隔绝的地区联系了起来。于是西欧启动了市场国际化进程,特别是进入16世纪,市场国际化程度继续深入,西欧对外贸易范围不断扩大彼此之间商品具有了一定的依存度。西欧对利润无限制的追求,推动着商人们不断进行市场分工,并且大力拓展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商人们开始了国际化,与国外客户进行广泛的贸易。西欧主要对一些奢侈品及贵金属存在着较大的需求,而这些产品大部分来自欧洲以外的地区。……从15世纪起,西欧市场越来越多,一些大的集市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安特卫普。安特卫普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借助外力而成为的世界首府。

——摘编自魏跃军《15世纪末至16世纪中叶西欧市场的国际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中世纪城市市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5、16世纪西欧市场国际化的表现并分析其产生的主要背景。
2022-04-30更新 | 345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西南宁市马山县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抗战时期,贵州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稳定和发展成为国民政府治理贵州的重心。然而,长期的军阀统治致使国民政府对贵州的控制和管理较为薄弱。随着战争的推移加强国家权力对地方社会的有效控制,进而重建地方社会秩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新县制”作为国民政府整理全国地方事务的重要举措,在贵州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得到了较为完整的推行。贵州实行“新县制”之后,在县级的辅佐治理人员中,科长、技士、督学、科员的数量均有所增加,而警佐、会计室主任、合作指导员等相关编制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在县行政人员中,县长是县行政人员的核心,“新县制”实施后,在贵州349名县长中,年龄21~40岁的县长有317人,40岁以上的有32人,具有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308人,其他为41人。

——摘编自李波《社会控制与秩序重建:抗战时期贵州“新县制”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国民政府在贵州推行“新县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贵州“新县制”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贵州“新县制”改革的积极影响。
2022-07-2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贺州市钟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科)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帝国(632-1258)范围最大时达到134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史上东西方跨度最长的帝国。它控制了东西方的主要商道,取得了在东西方贸易中的决定性优势。许多城市都有引以为豪的产品,如大马士革是玻璃、锦缎、食品加工业的生产中心:撒马尔罕是纸和玻璃的生产中心;艾海瓦兹是蔗糖的生产中心。这些产品几乎都是国内外交流货物的大宗。在对待商业的态度上,帝国政府把商业看作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并且以它强大的中央集权统治保证国内外贸易活动的正常进行。阿拉伯人有很强的商业意识,这来自于伊斯兰教,《古兰经》明确规定鼓励、保护商业是所有穆斯林必备的义务和道德。

——摘编自韩强《丝绸之路与历史上的十个超级大国》

材料二   唐朝称阿拉伯为大食。永徽二年(651),大食達使和唐朝通好,在此后的148年间,大食建使来唐计有36次之多。唐朝与大食交流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波折,为了各自在边境地区的利益曾发生过4次军事冲突。其中规根最大的一次战争是天宝十年(751)的恒罗斯战役。唐军战败,中国的战俘把造纸术传到中亚的撒马尔罕,后又传到西亚的大马士革,最后传到了非洲和欧洲。中国的战俘纺织技术也传入阿拉伯,大食首都就有中国的纺织工匠。中国的陶瓷制造技术、炼丹术和硝也在唐朝传入大食。与此同时,阿拉伯的外科和眼科医术、天文历法、教学、建筑也传入唐朝。据9世纪到过中国的阿拉伯商人苏莱曼《印度·中国游记》记载。当时广州有伊斯兰教判官一人,依本教风谷管理本族人民,举行家教仪式。

——摘编自丁克家《唐代中国与大食的军事冲突与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帝国商业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中国与大食交往的特点,并简述唐代两国交往所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