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6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宪宗从法门寺迎佛骨入皇宫供奉,后又下令长安各寺庙轮流供奉,“王公士民瞻奉舍施,惟恐弗及”。韩愈识为“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故上《谏迎佛骨表》旗帜鲜明地表达反佛立场。韩愈的上表(     
A.体现了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B.深受了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
C.折射了三教并立的基本格局D.印证了儒学统治地位的动摇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是江南市镇发展的高峰期,明代嘉靖年间,江南市镇已有三百余个,而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则达到了五百多个,人口维持在万人上下⋯⋯江南地区外襟长江带运河而通大海,内部水网纵横。吴江、吴县、长洲,多沿运河及支流分布,大致间距十二里至三十六里为常见模式,形成较为均匀的城镇分布……舟定、太仓、昆山多分布于冈身地带(江南的一种地形),这与该地区棉花的广泛种植和棉纺织业的发展有了密切联系。

——樊树志《江南市镇的分布、结构与网络》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成一体,欧洲走出了中世纪,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新兴工业文明取代传统农业文明,已成为世界大势所趋。而在中国明清时期,由于传统的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进一步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面临社会危机的原因。
昨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农垦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有多方面内容。孔子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颜渊》中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孟子·梁惠王下》中最早提出“忧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荀子·大略》中说:“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唐太宗李世民专门写了《民可畏论》,强调国家的安危、存亡、兴衰、功业,均取决于人民。苏轼在《上神宗皇帝书》中说:“未论行事之是非,先观众心之向背。”朱熹说:“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

——摘编自张弓《民本思想促进中华文明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王韬等人关于民的观念呈现出新的气息。王韬提出:“故今日我国之急务,其先在治民,其次在治兵,而总其纲领,则在储材。诚以有形之仿效,固不如无形之鼓舞也;局厂之炉锤,圉不如人心之机器也。”“治民之要,在乎因民之利而导之,顺民之志而通之。”王韬认为中国取士的方法必须改变,取士之法不变则无法产生真正的人才,必须改革学校制度,重视实学和政学。他把西方的君民共治看作国家富强的根本原因,因此他提出,中国要富强、要救贫,就必须开议院以通下情。

——摘编自韩丽雯《近代中国民本思想演变的机缘和桥梁——以王韬为例的思想史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王韬“君民共治”观念形成的条件。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农垦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受到王朝特别重视、据之即足以控制全国的特殊地区,它集中了全国最重要的武力、财赋与人才资源,并拥有统治全国的合法性,即兵甲所出、财赋所聚、人才所萃、正统所寄的地区,这就是中国历代王朝统治所依赖的“核心区”。下列为不同时期王朝统治“核心区”示意图。

                                                  

       

                                                              

(1)根据图 3、图4 所示王朝核心区判断其所处历史时期。
(2)根据图 1~图 4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历代王朝统治核心区域的变动。
(3)综上,指出影响中国历代王朝统治核心区域变动的因素,并选择一项举例说明。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效率与代表性农业生产水平

朝代

南北综合亩产土地生产效率增长指数(以汉为基数)主要产粮区亩产(汉小石/汉小亩)增长率(以汉为基数)旁动力年产原粮(斤)增长率(以汉为基数)

战国中晚期

216

92.8

2.31

81.9

3318

92

秦汉

1264

100

2.82

100

13578

100

东晋南朝

257

97.16

2.74

97.16

 

 

北朝

257.6

97.52

2.75

97.52

 

 

334

126.6

3.57

1126.6

4524

126

309

117

4.03

142.91

4175

116

338

128

4.03

142.91

 

 

346

131.9

4.21

149.29

4027

112

367

139.0

14.52

160.28

2262

6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表中某一时段,围绕“农业生产效率与社会发展”展开论述。(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9-04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自武王伐纣代商而兴之后,周人将天命与君主的道德牵系在一起。《尚书》中塑造了两个截然相反的君主形象,即文王的圣王形象和纣王的暴君形象。《周书》中也有成王祭祀上帝,行籍田之礼,亲率百官、农夫播种百谷,共同劳作的记载。周人这些做法旨在(     
A.确立君主集权B.强化祭祀活动
C.构建政治认同D.体现家国一体
2024-09-04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玉器中的中国历史·中国历史中的玉器我国近代地质学家章鸿钊有言“夫玉之为物虽微,使能即而详焉,则凡民族之所往返,与文化之所递嬗,将皆得于是征之”。可见玉器在我国历史中扮演的重要地位。下图玉器,作为文化的载体,对研究中国古史意义重大。

汉代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西汉南越王博物院藏

材料一   南越武王赵佗(约公元前240年一前137年),恒山郡真定县(现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人,南越国(遗址位于现广东省广州市)创建者。秦始皇始任命其攻打百越之地,秦亡后其自立为王,汉高祖时归顺汉朝。汉高祖三年(前204年)至建元四年(前137年)在位。

材料二   南越王博物院镇院之宝——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发现于墓主人右眼之上。因为古人“以右为尊”,墓主人借右眼玉器体现其尊贵……“龙”被认为可以“通天地人”,墓主人希望自己可以通过右眼玉器看到另外一个世界……当时人们认为玉可以使尸身不朽、灵魂升天,所以在越王墓中使用了大量玉器。

材料三   这枚玉佩(指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分内外环,龙在内环,有兽形,孔武有力,龙爪伸出内环,蹬在外壁上,打破这条框的限制,也与凤联系在了一起。外环的风,就站立在龙强健有力的前爪上,美丽的领羽和尾羽延伸成一个闭环。最妙的设计,是凤的回眸与龙的凝视,二者深情对望,是爱情最美的样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汉时期经略“南越”地区的具体措施。
(2)此玉璧对于我们研究的主题是必须的吗?请说明理由,并分析使用此类史料时应注意的问题。
(3)上述材料中的“玉器”对于我们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哪些角度?
2024-09-0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国家制度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中国某个早期国家围绕“乐者为同,礼者为异”进行某项制度构建,而春秋战国时期此项制度遭到破坏与冲击。表1中的表述所代表的选项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序号相关表述
A公元前645年,晋国规定“不易之地家百亩,一易之地家二百亩,再易之地家三百亩”。
B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主持召开诸侯大会,周天子成为了“出席者”。
C周代冕服、弁服的色彩以正色(青、赤、黄、白、黑)为贵,而齐国上下推崇的颜色为“紫色”。
D“太子”称谓本意专指周天子继承人,而在春秋时期开始频繁出现在不同国家史书当中。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这里,“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与此同时,“京城和各大城市居住着很多城外来的使节和留学生……此人下令组织编纂某书,佛、道、儒的内容都包括于其中”。据此推断,材料中的“此人”指的是(     
A.杨坚B.李渊C.武则天D.李世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冰川期过后),各地的文化开始向原来少有人居住的中原地区汇聚和交融,并使中原地区形成一种高于各地区的文化。史书记载的来自各地的氏族部落在中原地区发生接触和交战应是这一史实的反映。这反映出当时(     
A.中原文明优于其他文明B.文明间的交流不断增强
C.一体化文明格局的铸造D.早期国家形态初步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