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696 道试题
1 . 1905年,国大党领导人提拉克在一次集会上说:“工人和农民们,你们必须勇敢地宣布,在现政府的统治下,你们的条件是最可悲的,是不能忍受的。”这说明当时提拉克(     
A.推动印度进行无产阶级革命B.主张建立工农联盟的国家政权
C.认识到民众动员的重要意义D.反对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压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53年11月,农村工作部在《关于大城市的蔬菜生产和供应的情况及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城市郊区的农业生产,应以生产蔬菜为中心,并根据需要与可能,发展肉类、乳类和水果的生产”。这一做法(     
A.服务于国家工业化战略B.有助于缓解粮食危机
C.为农业合作化创造条件D.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
7日内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4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各边区进一步深化精兵简政。在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系统的工作人员由548人减少到100人,八路军前方总部机关和第129师师部合并办公,该区党政军脱产人员被压缩到边区人口的3%以下。该举措旨在(       
A.最大限度地减轻农民负担B.改善边区政府工作作风
C.奠定坚持持久抗战的基础D.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欧洲中世纪城市中的大学普遍得到了政府或教皇的认可,同时大部分大学既不隶属于教会,又不受制于地方,由教授和学生共同推选校长进行管理。据此推知,当时城市市民(     
A.致力推动古典文化复兴B.社会活动受制于封建领主
C.民族民主意识逐步觉醒D.拥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力
7日内更新 | 204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私立飘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6月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有学者说:“英格兰因将西欧大陆的封建制引进而显示出王权主导的政治特色……在封建制最为盛行的法国,国王的权威日益强化,‘最终走向专制主义’”。该学者意在说明,中世纪西欧(     
A.封建制度支撑王权的积极意义B.教会和世俗权力间既斗争又依存
C.民众的政治信仰危机开始出现D.城市是王权强化的重要依靠力量
7日内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阿拉伯帝国不同时期统治者的重要举措。这些举措(     
统治者举措
伍麦叶王朝哈立德将有关医学、炼金术和星相学的希腊文、古叙利亚文和科普特文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
阿巴斯王朝曼苏尔将有关医学和星相学的波斯文著作,以及希腊学者的天文学、数学、医学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
第七任哈里发麦蒙耗资20万第纳尔,将“智慧宫”扩建成集图书馆、科学院和翻译局为一体的多功能机构
A.缓和了境内宗教矛盾B.推动了阿拉伯对外扩张
C.促进了帝国文化繁荣D.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
7日内更新 | 84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教学检测(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图反映了中世纪时期欧洲庄园的基本结构。据图可知,欧洲庄园(     

A.是欧洲政治经济变动的产物B.成为封君封臣制度的基础
C.以教堂为中心向外逐渐扩展D.具有自给自足的经济特征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四)历史试题
8 . 下表所示为我国选举法的制定和修改情况。这可以用于说明我国(       
最早制定1953年
重新修订1979年
第一次修改1982年
第二次修改1986年
第三次修改1995年
第四次修改2004 年
第五次修改2010年
A.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B.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C.重视民主政治的完善D.社会主义原则的确立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表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过了30年,英国对印度的统治便宣告结束。一个原因——有关民族自决的种种口号的影响和海外服役对成千上万名带着新思想和新观念返回家园的士兵所起的扰乱性影响。”这一观点表明(     
A.一战进一步激发了印度民族民主意识
B.印度一战参战士兵成为独立运动主力
C.民族自决原则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
D.一战削弱了英国海外殖民的统治力量
7日内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定远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文化交流
前现代
(约1500年之前)
农业发明后,在跨文化贸易、大规模移民及帝国版图扩张的背景下,文化交流总是在发生着。随着大帝国的出现,跨文化互动进一步加速,丝绸之路网络是最为广阔的早期的互动网络,大约公元前200年后,它不仅便利了商业和物种交流,也便利了文化交流,包括各种宗教、数学、技术和医学传统也从最初的老家传播到遥远的地区。文化交流得以发生是由几个欧亚大帝国所塑造的,而这些农业社会生产了大量剩余农产品,用来支撑大规模的工业和商业部门
现代
1500年之后)
1500年后,地理探险和扩张在现代早期扩大了欧洲文化的影响。15001800年间,欧洲商人、传教士、殖民者把自己的文化偏好包括基督教、现代自然科学和商业惯例,介绍给美洲、亚洲、撒哈拉以南非洲、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的部分地区。工业化和帝国主义在19世纪后进一步增强了欧洲和欧裔美洲的文化实力。1900年特别是1950年以来,世俗文化交流大大增加,包括西方价值观、企业文化以及全球化带来的商业化体育、牛仔裤、好莱坞电影和世界音乐等在全球广泛传播

——摘编自【美】杰里·H·本特利《世界历史上的文化交流》

材料二   跨民族、跨地区、跨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人类共同进步的重要条件。文化交流的“逆差”,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在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引进文化要素的数量大于输出文化要素的数量,外来文化对本国的影响大于本国文化对外国的影响的现象。而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若是在不平等情况下进行,则会给弱势文化一方带来极大的被动或导致其自身文化的萎缩

——摘自段京肃《略论文化交流中的“逆差”现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前现代与现代的世界文化交流的差异。
(2)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二中文化交流的“逆差”现象,并谈谈你对文化交流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定远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