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葛洪,晋代著名的道教学者、炼丹家和医药学家。其在百卷巨著《玉函方》的基础上,编选和收集各种简便易行的医疗技术和单验方,又撰成《肘后备急方》 3卷。《肘后备急方》可供医家随身携带以备救急检索之用,所以近世有人称之为中国最早的“医疗救急手册”。《肘后备急方》记录了各种急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杂病,以及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急症和六畜病的治疗方法。对一些急慢性传染病的记载,在我国医学文献中是首次记录,有些还是世界医学史上的最早记录。其中提出用青蒿治疟,这种方法不仅在当时有实用价值,而且成为我国现代研制青蒿素的线索,由此发明了一种高效、速效和低毒的抗疟新药。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正是因为看到人生命的可贵,葛洪才特别看重身体的保全。其突出之处不仅在于他重养生、求身全,更在于他将对人的生命关怀落到了实处,他在《抱朴子内篇》中提出各种养生之道,指导人们保养身体,保持健康,延续生命,为人们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养生建议。

——袁继喜、杨康《从葛洪<抱朴子>看魏晋士人的个体价值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葛洪《肘后备急方》的贡献并分析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葛洪的人生追求。
2023-05-2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2 . 下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图示反映了历史主要内容、演变线索和相互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摘编自张群玲《以图示史看图论史》


根据隋唐经济制度线索图示,任意选取一个合理的角度提取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2021-12-12更新 | 22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史学著作的目录能够帮助读者快速了解著作的主要内容,梳理著作的基本结构和线索。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第二章秦代事迹:始皇治法;始皇拓土;秦之失政;二世之立;

第三章秦汉兴亡:陈涉首事;刘项亡秦;诸侯相王;楚汉兴亡;

第四章汉初事迹:高祖初政;高祖翦除功臣;高祖和匈奴;汉初功臣外戚相诛;汉初休养生息之治;封建制度变迁

第五章汉中叶事迹:汉代社会情形;儒术之兴;武帝事四夷(一至七);论武帝用兵得失;武帝求神仙;武帝刻剥之政;巫蛊之祸;昭宣时政治情形;昭宣元成时兵事(一至四)

——吕思勉《秦汉史》目录节选

(注:“昭宣元成”分别指代汉武帝之后的四任君主,即: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


材料目录共五章,每章包含若干小节。请在阅读该目录后,选取其中一或多个章、节,结合所学知识,对秦汉历史的发展进行简要评述。(列出所选章节;评述历史要求史论结合、叙述完整、评价合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纵观近代中国百年巨变,前后相继,波澜壮阔,从中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近代中国
A.历史演变的主要线索B.历史进步的基本趋势
C.历史过程的因果关联D.历史变化的循环往复
2020-07-11更新 | 3616次组卷 | 50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丛书书名

从“协和万邦”到“海内一统”—先秦的政治文明
黄土与青铜—先秦的物质文明
奠基与经典—先秦的精神文明
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恢宏与古朴—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物质文明
经世与玄思—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精神文明
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辉煌与成熟—隋唐至明中叶的物质文明
鼎盛与革新—隋唐至明中叶的精神文明
倾覆与再造—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政治文明
传承与新变—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物质文明
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


历史著作的书名往往可以勾勒出历史的发展面貌和基本线索。请在材料中任意选择一本著作,结合史实对其书名进行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自1551年到1722年的江南市镇,苏州府有128个,松江府有113个,著名如吴江的盛泽、南汇的周浦、湖州府的菱湖、嘉兴府的濮院、乌程的乌镇和南浔……由宋元时代的村市、草市、墟、会等发展过来,往往在多个村庄的中心地带。明江南地区“商贾占籍者亿万计,生凿日繁,贸迁易众,卒有世镇”,正德年间松江府青浦县的朱家角“商贾凑聚,贸易花布,为今巨镇”。在江南地区,史载“鬻诸双林镇,为织包头纱之用”,嘉定“新泾镇为棉花管履所集”,嘉善千窑镇“民多业陶,甓埴繁兴,贸迁日夥”。在17 世纪,仅荷兰东印度公司就运出景德镇等中国瓷器1600 万件。制瓷业的发展不仅带来巨额的利润,也带来了更多的自由雇工。……嘉兴府还出现了“质库”。(注:“质库”, 主要经营典当、贷款业务,兼及存款、钱票发行等其他事项。)

——据(美)罗兹·墨菲《亚洲史》、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樊树志《晚明大变局》等编写


(1)阅读材料一,试从耕作工具、方式、动力三方面描述中国古代农业的演变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古代中国国内“市”的发展线索。概括明代中国经济的新特点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今日如回头仔细分析过去百年的史迹,则又觉这之中似颇有线索可循。吾人如试把同治中兴、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抗战,与夫今日正在滋长中的“民主自由”运动等等连成一气,作一个系统的分析,我们便发现这些重要史迹不是单独发生的。相反的,它们是一个接着一个发生的,层次分明地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总运动。而上述诸运动只不过是这一“总运动”的各阶段。一言以蔽之,这一个“总运动”便是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也就是近代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的“转型运动”。

我们的现代化运动是在西方文化挑战之下发生的,我们不仅要布新,我们还要除旧。对这项除旧布新工作的辛酸,知之最深者,实是孙中山先生。所以他说:革命事业,莫难于破坏,莫易于建设。

——摘编自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提炼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8 . 从梁启超的“新民”、谭嗣同的“新人”到鲁迅的“改造国民性”,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斗私批修”“破四旧”“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提倡所谓“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构成了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一条最主要的思想线索。这条线索是
A.只有改造人才能改造社会
B.思想观念对政治变革的影响
C.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
D.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
2019-01-04更新 | 361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庶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心声体现在士大夫们“农商皆本”的舆论中,李赞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通过时人之私欲的肯定,明朝人否定了皇帝一己之私的所谓天理之公。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

——摘编自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材料二   进入明代中叶以后,社会危机在不断加深。王阳明以为当时读书人沉溺于理学,无补于社稷安危。他力求建立有效的统治学说,认为一切事物都产生于人心,说“心外无心外无理”。同时王阳明也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的语录为真理。程朱理学主张天理的他律性,天理成为外在的道德律令。王阳明良知自律思想架起了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的桥梁,宣扬了个体的自主性和自律性,从而把人从外在天理的奴性中解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确有一定道理。

——摘编自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心学是如何继承发展儒家学说的。

2018-11-1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C.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2017-10-13更新 | 108次组卷 | 29卷引用:安徽省安庆七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