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中古时期,西非的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奴隶是重要的生产力量,对外贸易中出口象牙和奴隶,买进马、布匹和盐;东非的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广泛使用奴隶,并通过阿拉伯商人进口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的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这一现象表明(     
A.地理环境决定外贸发展B.非洲经济水平极其低下
C.三角贸易导致非洲落后D.区域文明交流较为频繁
2 . 东汉后期的士大夫中,出现了一些通过经学入仕,累世公卿的家族。如弘农杨氏,自杨震以后四世皆为三公;汝南袁氏,自袁安以后,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至五人。这些人既是最大的地主,又世居高位,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成为士大夫的领袖。这些世家大族的出现(     
A.造就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B.营造了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的风气
C.导致了黄巾军大起义的爆发D.使东汉时期选官用人唯“族姓阀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周人青铜器铭文内容中最有特色、最多见的是“颂扬”。西周中期以后的铭文中曾大量出现臣下对君主的颂扬以及属下对上司的颂扬,多见于册命赏赐。但后来,这种因册命赏赐而发的颂扬逐渐消失。材料反映出周代(     
A.礼乐制度逐渐消亡B.王权由强盛到衰落
C.青铜铸造业的变迁D.敬天保民思想丢失
2024-05-11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民勤县第一中学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有传统观点认为“中国水稻是由南亚传来的”。1979年考古发现了距今约6000年的湖南澧县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出土了灌溉设施完备的水稻田,驳斥了这一观点,并丰富了对世界稻作农业历史的研究。这说明(     
A.中国精耕细作农业技术体系形成B.黄河中上游的居民最早种植水稻
C.中国原始农业水平领先其他文明D.考古发现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希腊文明的兴起,在某种意义上是希腊人与地中海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互动”的产物。在碧波荡漾的爱琴海上,星罗棋布的众多岛屿成为早期航海者永不消逝的航标。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然其中某些情节离奇荒诞而未必可信,但依稀反映先民海上活动的模糊记忆。代代相传的航行经验和乘风破浪的英雄故事,正是他们勇于下海的力量源泉。黄河和长江两条横贯中华大地的河流,哺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又证明,除了这两个主要的发源地之外,还有许多文明的遗存散布在各地。长江、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的人们,都过着农业生活,有着大致相同的需要,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就容易,也频繁。以血缘为纽带关系,发挥着巨大的维系文明的作用。“君子贵人而贱已,先人后已”是中华文明思想内涵的一个反映。

(1)根据以上材料,比较古希腊文明和先秦时期的中华文明特征的差异。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两种文明特征的差异对后世西方文明及中华文明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中外接触日益频繁,一些驻外使节和出洋留学的知识分子带来了近代西方先进的图书馆思想、办馆模式以及图书馆学理论和方法,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诞生提供了思想舆论和学习榜样。1847年,耶稣会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创办藏书楼,在北京西什库北天主教堂创办北堂图书馆;1894年上海创办的圣约翰大学图书馆,于1915年实行开架借阅;1903年武汉建立了文化公书林,将文华大学的中西文图书期刊公开陈列向世人开放,同时打破旧式之高阁的藏书楼观念,采取开架式供人阅览。京师图书馆与浙江绍兴古越藏书楼的建立和向社会开放,使中国的图书事业从此由以藏为主走向藏用结合并开始进入以用为主的阶段,这是近代图书馆事业进入历史新时期最明显的标识。

——摘编自张瑞云《浅论近代中国图书馆的起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图书馆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图书馆的特点和意义。
7 . 两河流域的一个重要传统,是国王登基后一般会颁布法典。在《汉谟拉比法典》之前,西亚地区已经有过多次颁布法典的行动,如埃什嫩那国王俾拉拉马的法典、伊新国王李必特的法典。这些法律的颁布从根本上是为了(     
A.维护统治者的权威B.树立公平正义形象
C.宣扬君权神授思想D.保障平民正当权利
8 . 截至2022年年底,敦煌研究院已完成289个洞窟数字化摄影采集,178个洞窟图像处理,45身彩塑、140个洞窟、7处大遗址三维重建,162个洞窟全景漫游节目制作,5万余张档案底片的数字化。敦煌石窟的数字化(     
A.避免了文物的超载开发B.有利于文物保护与开发协同发展
C.旨在助力相关学术研究D.实现了数字文物资源的有效利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百年翻译运动”是阿拉伯帝国开展的一场大规模、有组织的学术活动。在此期间,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和新柏拉图派的绝大部分著述都以阿拉伯语的形式保存了下来,并在此后滋养着欧洲的文化土壤。这反映了(     
A.阿拉伯学者引领世界学术潮流B.中世纪欧洲陷入文化停滞局面
C.古希腊哲人善于接纳其他文明D.伊斯兰文明助力西方历史传承
10 . 1874年,李鸿章与秘鲁外交代表葛尔西耶谈判,签订条约,迫使秘鲁政府保证,此后将“实力保护”华工。1877年,中国与西班牙就《会订古巴华工条款》签字,规定废除契约劳工制,禁止使用诱骗和强制的方式拐卖华工出国,对华工在古巴生活权益、中国派遣领事官员予以保护等问题亦做出了详细规定。以上材料反映出(     
A.清政府严格限制华工出国规模B.华工在海外获得了自由发展的权利
C.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影响力提升D.清政府运用外交手段维护华工利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