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为唐代古荔枝道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成渝两地经济联系加强B.帝国基础建设成效显著
C.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D.行政区划打破自然限制
2024-05-1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封君封臣制度示意图

任何没有直接签订契约的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权利或义务关系。因此中世纪流传着一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欧洲的中古时期也被称为中世纪,在西方文明史上指从公元5世纪后期到公元15世纪中期的欧洲历史。欧洲的中世纪表面上看是板着面孔的、非常严肃的、阴森森的一千年,但实际上却是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重要时期,特别是中世纪后期。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与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中世纪后期是“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重要时期”。
2024-05-0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高层楼房式住宅盛行于古罗马时期。当时罗马城中居民集体居住的高层楼房公寓,一般有3到4层高(如下示意图),低层是中产商人和官员,而高层则是普通民众。这种住宅的修建(     

A.弱化了社会的等级差异B.利于充分利用城市空间
C.解决了居民的住宅问题D.旨在展示高超建筑技术
2024-05-0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豫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表为1990—2017年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参与度演变示意图。据此可知,发展中国家(       

注:图中圆点代表当年样本发展中国家的价值链参与度均值,区间线为当年均值的置信区间。价值链参与度数值越大,代表该国参与全球价值链贸易的程度越高。
A.参与度仍受霸权国家主导B.贸易发展一直呈上升态势
C.受贸易保护主义影响较小D.科技发展推动了贸易发展
2024-05-0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图为中国古代的最高人口及最大耕地面积演变示意图。据此解读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的减少致使魏晋粮食产量降低
B.经济重心南移使隋唐粮食供应状况好转
C.技术的革新推动了宋代粮食产量的提高
D.高产作物的引入有效解决清代人地矛盾
2024-04-2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是西晋怀帝永嘉年间汉人南迁示意图。据此推知,这次汉人南迁(       

A.源于土地兼并的加剧B.影响了经济和文化格局
C.导致了国家分裂动荡D.形成区域人口平衡局面
7 . 图说历史。
(1)时空的记忆人类历史是在一定时空中演绎的。在如图中辨认表格所列历史事件发生地,并将相应的字母填入正确的位置。(涂答题卡)。

历史事件位置(字母)(涂答题卡)
虎门销烟
《南京条约》签订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武昌起义爆发

(2)如图是1908年《神州日报》上发表的名为《立宪真相》的漫画。漫画意在揭示(     

A.戊戌变法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B.清末新政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C.预备立宪实为维护专制统治D.辛亥革命废除君主专制

(3)如图为19世纪末《点石斋画报》上刊登的“公车上书”情景示意图。这一事件(     

A.推动义和团运动的兴起B.重在解决洋务运动存在弊端
C.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D.源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4)如图《国王的蛋糕》刊发于法国《小巴黎人》杂志,图中从左到右依次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法国女郎,日本武士。此漫画所反映的现象是(     

A.德法俄“干涉还辽”B.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
C.列强瓜分中国狂潮D.列强在京划定使馆区

(5)如图是中国近代某次战争形势图。这次战争(     

A.中国战败,签订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中国战胜,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热情
C.中国战败,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和失败

(6)如图是1920年7月上海《申报》》发发表的漫画《惨不忍睹之现状》。这幅漫画反映了当时(     

A.帝国主义列强对华侵略加剧B.各派军阀混战导致民不聊生
C.辛亥革命的兴起和发展D.护国运动得到民众大力支持。

(7)陈独秀提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其中,“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     

A.自强与求富B.民主与科学C.独立与进步D.新道德与白话文

(8)胡适曾俏皮地说:“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都属兔)而成名的。”关于这“三只兔子”,说法有误的是(     

A.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并延揽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前来任教
B.陈独秀在北京创办《青年杂志》,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D.三人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革新

(9)这是当时20世纪初的一幅漫画,这幅讽刺漫画中讽刺的对象是(     

A.清政府的顽固派大臣B.“皇族内阁”的成员
C.袁世凯的专制统治D.军阀混战和割据
2024-04-2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地图上的都城变迁都城通常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北京、西安、洛阳等地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古都、为学习了解秦统一以后中国的都城选址及其变迁,老师绘制了以下示意图。

中国古都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观察上图,回答问题。

(1)选填古都名称。(填涂字母)
A.北京B.西安C.洛阳D.开封
西汉时期的都城是在今天的____;
五代时期到北宋,都城主要是在今天的____;
金迁都燕京,是____成为王朝都城的开始。
(2)关于古代中国都城变迁的阶段及其特征,以下看法正确的有(双选)
A.北宋前统一王朝的都城集中在中原地区
B.北宋前的都城集中在南方地区
C.南宋后的都城集中在内陆地区
D.总体呈现出东移近海趋势
(3)有关古代中国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二者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单选)
A.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始终重合
B.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从基本重合到逐渐分离

在中国古代史上,还存在过两都(或多都)并存时期,较为典型的是隋朝与明朝。

材料一   隋朝运河路线图

材料二

盖天下财赋出于东南,而金陵(南京)为其会;戎马盛于西北,而金台(北京)为其枢。并建两京,所以宅中图治,足食足兵,据形势之要,而为四方之极者也。用东南之财赋,统西北之戎马,无敌于天下。

——(明)丘濬《大学衍义补》


(4)根据材料一、分析运河对长安、洛阳两都并存及国家治理的作用。
(5)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评论明朝都城选择考量的因素。
(6)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中国古代都城变迁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2024-06-0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9 .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广义上讲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1)为了研究丝绸之路上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源远流长和繁荣辉煌,某研究小组找到了一张《丝绸之路示意图》和以下出土的文物,请帮助他们完成以下内容:
①研究“草原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可以用____。(填写文物的序号)
②研究“陆上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可以用____。(填写文物的序号)
③研究“西南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可以用____。(填写文物的序号)
④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可以用____。(填写文物的序号)

A.甘肃地区出土的东罗马金币

   

B.东汉巴郡太守墓前的有翼石兽。有翼石首最早出现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两河流域,然后传播到北非、中亚、南亚等地。我国现发现的有翼石首主要分布在四川地区

   

C.巴泽蕾克文化(主要分布于今俄罗斯、蒙古国)“国王墓”出土的中国范地制作的凤鸟纹织锦

   

D.在越南南部出土的青花瓷(效果图)

该小组进一步探究丝绸之路开辟和畅通的原因,搜集了以下资料

公元前4世纪①亚历山大:“如果我们想守住亚洲……就必须对这些人表现足够的仁慈,他们的忠诚才能使我们的帝国长久”。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公元前2世纪②(张骞)使月氏……斯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

——《史记》

公元1世纪③印度、中国和阿拉伯半岛每年从我们帝国取走1亿赛斯透司(古罗马货币),这就是我国男子和妇女为奢侈品付出的代价。

——古罗马普林尼《自然史》

公元7世纪④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

公元7世纪⑤(隋炀帝)至燕支山……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资治通鉴》

公元7世纪⑥南北异学,是非纷纠……欲穷香象之文。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

公元8世纪⑦蹈礼乐,袭衣冠……强学不倦,问道未终。

——日本遣唐使井真成墓志铭

公元13世纪⑧南宋政府每年总收入不过四千万贯,市帕收入竟占1/20

——王应麟《玉海》

公元13世纪⑨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


(2)利用以上资料,对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进行解释。
2024-06-0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列有关下图信息的解读中,符合史实的是(     

二战后人口迁移示意图
A.国际人口迁移规模缩小B.迁入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
C.北美洲是人口主要迁入区D.新兴经济体成为人口迁出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