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下图为1973—1980年美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曲线图。图示表明,当时的美国(     

A.经济结构发生变动B.政府对经济干预加强
C.物价水平持续走高D.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7日内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为北魏前期、后期中枢机构长官籍贯数量分布柱形图。

图示中官员籍贯数量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南移的推动B.鲜卑历史传统的影响
C.中枢权力机构的调整D.国家中心区域的变化
2023-07-13更新 | 163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塞尔登中国地图》长160厘米,宽96.5厘米,采用中国古代风景画手法,使用汉字标注,并采用上北下南方位,同时标识了欧洲风格的罗盘和比例尺条。图中明朝信息最为丰富,北京城、黄河、各省边界等都有详细描绘。但却仅位于地图左上部分,中国南海前所未有地占据了中央位置。地图展现了东亚和东南亚全貌,覆盖了西起印度洋、北抵日本海、东南达印尼中部诸岛的广大地区。该地图瞻观性较高,但它并非一幅中国传统的陆地舆图,而更可能是一幅航海路线图。这些航线以中国南部的泉州与漳州港为起点,形成一个网络、最远可达地区最西端的印度于利于特港。图中还标注了如何前往也门、阿曼和霍尔木兹海峡。有学者根据图中信息判定,该地图为明末中国人所绘。

——摘编自(加)卜正民著《塞尔登的中国地图:重返东方大航海时代》等

材料二   世界大洲分布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者判断这幅地图为中国人所绘制的依据,以及该地图的意义。
(2)阅读材料二,围绕“1900-1945年的社会进步”,从不同视角设计补充相关地图信息,并说明设计理由。要求:用文字表达地图信息,不必图示;设计至少有两个视角。
2023-08-08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校友好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七十六届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因时而异,几经嬗变,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欧洲人眼中的“科举制”

人物看法
利玛窦(1552—1610年),
明万历年间来中国居住
达30年。
“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一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的人来治理的。井然有序地管理整个国家的责任完全交给他们来管理。”
魁奈(1694—1774年),
法国启蒙思想家。
“中国的先进性在于,中国不存在欧洲社会那种意义的阶级分
野,没有世袭贵族,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是可以变动的,一
个人的功绩和才能是他可能获得显赫地位的唯一标准。”
伏尔泰(1694—1778年),
法国启蒙思想家。
“人们完全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而只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这些衙门任职。中国的一切都通过这些衙门自我调节。”
休谟(1711—1776年)英 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历 史学家。“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帝国,使用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法律,同一种方式交流感情”“中国一流人才的出路也极为单一,学而优则仕。除此之外,中国想象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出路。在这种情况下,怎能指望中国人会在科学上投入什么精力?”

——摘编自傅军《西方从中国的科举制中学到了什么?》

材料三 到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19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1853年底英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确立考试任用制度,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文官……这些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直到1870年格拉斯顿内阁颁布新的政令,确认了报告中的基本原则并做了较具体的规定,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倪越《西方文官制度》


(1)根据所学知识,将材料一图示填写完整。
(2)根据材料二,说明西方人眼中的“科举制”形象。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官员录用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5 . 在传统中国社会,事实上存在着两种秩序或力量。一种是官治秩序或国家力量,另一种是乡土秩序或民间力量。前者以皇权为中心,自上而下形成等级分明的梯形结构;后者以家族为中心,聚族而居,形成村落自治共同体。下列图示符合这一叙述的是()
A.B.
C.D.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图为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权更迭图示,序号与政权对应有误的是
A.①——魏B.②——前秦C.③——十六国D.④——北魏
2022-01-13更新 | 280次组卷 | 18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博硕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中央行政机构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
(2)唐朝还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哪个科目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了什么制度来面试考生?

材料二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民兵、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载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3)材料二反映了宋朝哪两个地方官职之间的权力互相制衡?在此基础上宋朝增设了什么官职管理地方财赋?

材料三



(4)现代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三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这一制度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举出元朝加强边疆管理的两个例子。
9 . 根据下面图示及所学知识,军机处是
A.辅助内阁行使权力的决策机构B.囊括内阁、六部权力的机构
C.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D.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020-08-2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生存发展出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要手段。有人据此图示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问的关系(如图)。
             

——改编自张福运《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的再认识——民族复兴的视角》

运用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对革命、改良与民族复兴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针对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9-07-17更新 | 733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