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72 道试题
1 . 下图为秦汉时期乡亭制的示意图。据图示内容可知,秦汉设置乡亭制(     
A.保障了官僚政治的稳定B.导致了权力中心的下移
C.提高了文书传达的效率D.强化了基层社会的控制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学者在研究西汉时期东亚政治形势时制作了以下三幅示意图,请从以下图示中任意提取西汉时期东亚政治形势演变的一个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

图1.西汉时东亚政治体数量变化折线图
图2.东亚地区国际关系简图(公元前174年至约公元前111年)
图3.东亚地区政治秩序简图(公元前36年至西汉灭亡)
2022-11-02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海达行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苗中泉《从三强并立到帝国秩存一一西汉时期东亚国际体系的演变》


有学者在研究西汉时期东亚政治形势时制作了以上三幅示意图。请从以上图示中任意提取西汉时期东亚政治形势演变的一个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
5 . 如图是20世纪90年代俄国民众对十月革命不同看法的变化示意图。通过对比两幅图示所反映内容的变化.可以推知
A.苏联解体导致人们意识形态多元化B.人们对十月革命的认识趋于理性化
C.十月革命的历史价值重新得到认可D.多极化孕育了俄国民众的大国情结
2020-08-2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什么制度?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
2019-05-24更新 | 532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2-2013学年山东济宁泗水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美国和中国政治制度结构的示意图


新中国政治体系和国家机构图示
材料二 英国创立了第一套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体系,被誉为西方政治制度的源泉与典范;美国则在吸收、借鉴英国政治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国情加以调整,使本国的政治制度体系趋于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54年正式确立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英、美和中国各自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其形成的相关的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
(2)简要分析上述政治体制的确立对英美两国发展产生的相同影响。
(3)简要说明中国建国初建立的政治体制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回答,指出近现代东西方国家政治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2019-01-30更新 | 6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历史试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二: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而第三次征服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德国法学家耶林格
(2)材料二中的“法律”指的是罗马法中的哪部分内容?简述罗马法与近代法学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材料三体现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图1 《共同纲领》            图2 新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图1所示的文献是在由哪一机构颁布的?图2所示的文献它体现了哪两大原则?
2016-11-18更新 | 6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山东省临清三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前考试历史试卷
9 . 观察下面的示意图,引起1760年以后图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棉纺织工厂的大量建立
B.棉纺织业普遍采用机器大生产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
D.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内阁与皇帝之间权力运作图示


材料二奏折制度产生于康熙年间,要求具折人亲自书写,内容不得为他人所知。雍正皇帝完善并推广了奏折制度,具折人员的范围包括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布政使、按察使及学政官,要求他们随时奏闻一切地方之事:奏折的内容范围包括君臣筹商政务、制定和执行政策,了 解地方的的吏治和民情,讨论用人问题和宣布官员的任使。要求收回朱批奏折,打造奏折专用箱锁,奏折直达内廷,皇帝亲自阅看,不假手于人,严禁臣下互通奏折内容,与军机处相辅而行,确保奏折的绝对保密,对不遵守奏折规定的人予以惩处;形成了朱批谕旨制度。

——冯尔康《近50年来清代奏折制度研究综述》


(1)指出明朝设立内阁的原因。材料一图中,内阁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清朝奏折制度的“创新”之处。
(3)有学者认为:“有清一代......在我国传统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既有延续,也有创新。”任举一项史实, 说明明清时期在经济或文化方面的延续与发展。
2023-02-12更新 | 17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