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学是通过史料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学科,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强调在丰富确实的史料基础上,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综合研究,以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现在史学界通常把史料分为三大类,即实物史料、文字史料和口传史料。其中实物史料大体上可再分为遗址、墓葬、遗物、人体本身和古代语言四小类。史料各有特点,难以相互代替,但可相互补充。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图1、图2是有关宋代的两则史料。




        
     图1涧磁村定窑遗址附近地形及发掘坑位图                                                       图2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摘编自安作璋主编《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1和图2在研讨宋代社会经济时的史料价值,并指出在运用史料时应注意的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如需全面认知宋代社会经济应该关注的基本因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河南、江苏、浙江、广西、内蒙古、吉林等地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       
A.考古发现可以代替历史记述B.商周时期铁犁牛耕已经发展
C.我国使用牛耕技术历史悠久D.文献资料史料价值极其有限
2023-07-02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20世纪20年代,学术界出现了“疑古派”,他们对仅有文字记载的中国上古历史提出质疑,认为“东周以上无信史”。然而,随着出土文物的不断增加与研究的不断深入,有越来越多学者对“疑古”之说提出挑战。如王国维利用甲骨文材料著有《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证明《史记·殷本纪》记载的确切。郭沫若则明确阐明了仰仗“锄头考古学”的力量,中国上古还需要大规模做地下发掘的主张。另外,随着一些被疑古派判为伪书的《尉缭子》《六韬》在西汉墓的出土,对疑古派无疑产生致命打击。这说明(     
A.时间久远,文献语焉不详,“疑古派”认为“东周以上无信史”是完全正确的
B.史料缺乏,史家各执一词,已经不可能弄清楚“东周以上有无信史”这一问题
C.文献资料与实物史料结合的“双重证据法”所证明的历史,已推前到夏商之际
D.中国上古时期的历史考辨,只有通过考古学的进展和史学家的价值判断才有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康有为回忆“公车上书”时说,自己在得到签约求和的信息后,鼓动十八省的举人联合上折拒和议,但都察院拒收。后人查阅军机处档案,发现在康有为所称“不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由此可知
A.回忆录具有主观性没有史料价值B.档案资料能客观反映历史事实
C.“公车上书”一事的真伪需要辨析D.清政府官僚机构故意压制民意
2020-04-21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固原市隆德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1908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敦煌发现汉简,并据其判定汉之长城的位置,但未作考证。王国维据《史记》所载“汉武帝时,为防匈奴,始筑令居以西到武威、敦煌等四郡”,再据唐《沙洲图经》所载,得出结论:“木简出土之地,实所谓古(汉)长城也。”这说明
A.史料相互补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B.第一手史料价值高于二手史料
C.西方人治史更重视考古发现
D.《史记》史学权威和史学价值较高
6 . 下图两则史料指向同一历史现象。这两则史料分别属于(  )
   

初九、初十日,逆夷又往三元里及萧冈各乡(广州城郊),复行扰害。   ——《广东军务记》

A.图像史料、文献史料B.民间器物、地方史志
C.音像史料、实物史料D.历史遗址、口述回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表是有关明代白银使用的两则文献史料,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史料内容文献
史料一朱元璋诏:“徽、饶、宁国等府不通水道,税粮输纳甚艰。今后夏税令以金银钱布代输,以宽民力。”《明太祖实录》洪武七年四月
史料二“行在卫所军官俸米,俱在南京支给,缘路远无力运回……宜量派江南路远州县税粮内照数估直折收银、布、绢、缎匹,解赴北京,准作军官月俸。”《明英宗实录》正统元年三月
A.两则史料相互印证白银已成为主要货币
B.两则史料可用于研究白银货币化的原因
C.两则史料可用于研究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D.两则史料可用于研究白银货币化的表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中华文明既一体又多元,所以有人说中华文明起源是“漫天星斗,八方雄起”,下列哪一则史料最能体现这一特征(     
A.各地发现的史前文明遗址B.有关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
C.大量使用陶器、玉器D.新石器的大量出土
2024-01-2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学家刘知几(661-721年)撰写了《史通》,他第一次系统考察了中国史学的产生、发展历程。对于司马迁,他高度评价了其立言不朽、纪传体的开创以及广博的史料功夫,同时,也对其《史记》进行了广泛批评。指出纪传体“编次同类,不求年月,后生而擢居首帙”。并进一步批评“《史记》疆域辽阔,年月遐长,而分以纪传,散以书表。每论家国一政,而胡、越相悬;君臣一时,而参商是隔。”他反对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理由是:“案世家之为义也,岂不以开国承家,世代相续?至如陈涉起自盗贼,称王六月而死,子孙不嗣,社稷靡闻,无世可传,无家可宅,而以世家为称,岂当然乎?”司马迁的评论有许多天命思想,刘知几提出:“夫论成败者,固当以人事为主,必推命而言,则其理悖矣。”

——摘编自徐兴海《刘知几对〈史记〉的批评》

材料二   (民国)史学的面目,是颇为新颖的。它所以比前期进步,是由于好几个助力:第一是西洋的科学的治史方法的输入,尤其是考古学上的贡献,新的考据论文,史料的整理,也比从前要有系统得多。第二是西洋的新史观的输入。过去人认为历史是退步的,愈古的愈好,愈到后世愈不行;到了新史观输入以后,人们才知道历史是进化的。后世的文明远过于古代。还有自从所谓“唯物史观”输入以后,更使过去政治中心的历史变成经济社会中心的历史。还有新史料的发现、欧美日本汉学研究的进步、新文学运动的兴起也都是重要助力。

——摘编自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1945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知几的历史时间观,并归纳刘知几研究历史的基本态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民国建立以来经济社会史研究得以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历史学习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贝恩德·施特弗尔在《冷战1947-1991:一个极端时代的历史》一书中写道:1973年11月5日,在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部长会议上,他们首次达成了“一致决议”:普遍降低石油产量25%。仅仅几周后又做出了原油价格翻倍的决定。……这种“石油封锁”对整个西方经济都产生了影响,并且从这里演变为一场全面的世界经济危机。这段史料的记述方式主要是(     
A.根据历史解释推出历史观点B.基于历史事实作出历史推论
C.基于历史叙述得出历史结论D.依据历史结论评价历史事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