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8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50-6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安全……这一时期出现的环境问题基本上是小范围的,污染源较少,往往可以由一国政府独立解决。70-80年代后,全球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70年代后半期,美国积极倡议并参加多种形式的国际环境合作,推动创立国际环境机构并提供大量环境援助。80-90年代初,美国政府的环境外交政策由积极合作转为消极对抗,90年代初再次进行了调整。1996年,美国以捕捞大虾未采取措施保护海龟繁殖的环境义务为由,禁止进口中国的大虾。自1997年起,美国政府在每年的地球日都要发布有关环境外交的报告,对全球环境状况和国际环境政策作出评估……

日本在1991年主持召开亚太环境会议,表示积极提供资金和技术以加强亚太各国之间合作,全力参与国际环境事务。与此同时,日本又不顾国际舆论向海外转移污染严重的企业……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欧洲首次提出发达国家应降低有害气体排放,并表示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欧盟与非洲、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等地国家开展了多方面的环境合作。欧盟在对外环境政策上有系统全面的框架,但内部政策执行时困难重重,如德国和瑞典积极促进欧盟实行较高的环境标准,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则表示反对。

——摘编自房乐宪等《美日欧环境外交政策的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美、日、欧的环境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方环境外交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万隆会议后,中国同非洲各国的关系不断加强。19561964年,中国政府以无息或低息贷款的方式对非洲提供经济援助,在需要的时候延长还款期限,以尽量减少受援国的负担。19701976年,中国援非金额高达1815亿美元,接受中国经济援助的非洲国家由1966年以前的11个增至1977年的29个,中非贸易总额也从1970年的1.7721亿美元增至1975年的6.7126亿美元。197510月,中国对非洲国家最大的援建项目坦赞铁路(全长1860公里)建成通车。此外,中国向非洲派遣大量的专业教师,到中国留学的非洲学生也越来越多。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等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非洲国家逐步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但英、法等西欧国家仍力图保持其在非洲的影响力。即使他们政治上放弃殖民统治,但仍然以援助、投资及培训干部等方式继续维持他们与非洲国家的关系。西欧国家对非洲的援助在很多时候使非洲国家更加依赖外援,根本做不到授人以渔。19661969年尼日利亚内战期间,法国就曾向要求独立的伊格博共和国提供大量援助,希望借此染指该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

——摘编自吴秉真、高晋元主编《非洲民族独立简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20世纪50~70年代中国、西欧国家对非洲援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西欧国家对非洲援助的共同背景。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启示。
2024-01-20更新 | 513次组卷 | 1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中国视角·世界认知

材料一   

材料二

时间中国视角·世界认知
16世纪末17世纪初地如此其大也,而在天中一粟耳,吾州吾乡,又一粟中之毫末,吾更藐焉中处,而争名竞利于蛮触之角也欤哉……

——光禄寺少卿李之藻

19世纪中期编撰完成《海国图志》《瀛寰志略》《康輶纪行》《海国四说》等著作。
19世纪末20世纪初编译出版《埃及近世史》《亚细亚西部衰亡史卷》《波兰衰亡史》《西力东侵史》《俄国蚕食亚洲史》《英民史记》《法兰西革命史》《美国独立史》等著作。梁启超发表《新史学》等文,指出:“今世之著世界史者,必以泰西各国为中心点……中国史在世界史中,当占一强有力之位置也。”
20世纪20年代《西洋史要》出版,封建社会、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宪章运动、工业革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民族解放运动、巴黎公社、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第一国际等概念支撑了全书的总体结构。
20世纪90年代吴于廬、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六卷本出版,对世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往着墨更多,并将中国史纳入世界史体系。
2023《新世界史纲要》出版,主编钱乘旦在前言中写道:“宗旨是探讨我国自己的世界史知识体系,为书写中国风格的世界史教科书搭建框架。”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中国视角”下对“世界认知”的历史变迁。
(2)“中国风格的世界史教科书”应该有何特色?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理解。
2024-01-20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朝代秦朝汉朝唐朝两宋元朝明朝清朝
中央
管理
典客大鸿胪礼部
鸿胪寺
民族政权长期并立时战时和榷场贸易宣政院礼部
鸿胪寺
理藩院
管理措施军事措施修筑
长城
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北方)
灭东突厥
(西北)
灭西突厥
(西北)
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叛乱
(南方)
征服越族地区
行政措施(东北)乌桓校尉(东北)
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东北)
设都司、卫所、授封女真首领
设行省(北方)
战争、和议、册封鞑靼首领
(北方)
盟、旗行政单位
(西北)
河西四郡、西域都护府
(西北)
安西、北庭都护府
(西北)
宣慰司、北庭都元帅府
(西北)
伊犁将军
(南方)
南海、桂林、象郡
羁縻南方(西南)
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行省(西南)
土司制度
(西藏)授封僧俗首领
(西南)
改土归流(西藏)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
其他和亲政策移民屯田与吐蕃和亲、会盟

——据中外史纲要上、选择性必修一整理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主要封建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意义。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认识。
2024-01-1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循吏·黄霸

“奉职循理”的官员,被称为“循吏”。两汉史书记载了多名循吏,黄霸是其中的一位。黄霸,淮阳郡阳夏县人,其家为豪绅,年少时就学习律令,喜好为官。武帝末年以待诏身份捐钱获赏而补侍郎谒者,却因亲兄弟犯罪而被弹劾罢。后来又捐谷给沈黎郡,补左冯翊二百石的卒史,因是捐谷获官而被左冯翊轻视,仅让其管理郡内钱谷的出入。但黄霸却因记账不欺瞒,以廉洁被察补为河东郡均输长,后又因廉洁而升为河南郡太守丞。宣帝即位后,听闻黄霸持法公正,便召其为廷尉正,后又临时担任丞相长史。后左冯翊宋畸以贤良举荐黄霸,升任扬州刺史,后又以贤良高第身份升任颍川太守,因治理有功,被征召试任京兆尹。又因治郡有功,赐爵关内侯,征召为太子太傅,调任御史大夫。五凤三年,黄霸取代丙吉任丞相。黄霸治行常被称为天下第一,其以宽仁爱民著称,郡治中推行教化,少用刑罚,但维护公正。所治之郡路不拾遗,孤寡老幼有赡养,狱中八年无重犯。同时注重维护下属权益,在他的治理下,吏民皆“向于教化,兴于行谊”。

汉代18位循吏的选拔方式统计表


——以上材料均据徐鹏鹏《文官制度与汉代政治治理研究——以汉代循吏群体为视角》


(1)指出黄霸成为“循吏”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汉代选官制度的认识。
2024-02-1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近代以来社会不断变革

19111230日,上海《民立报》报道:“南京紧要电报。本日在宁(南京)开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到者十七省。”“各省代表共四十五人,每省投一票,孙文得十六票,当选为民国大总统。”

(1)有人说“中国近代的民主政治是从辛亥革命开始的”。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中国共产党是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伟大政党。以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相关政策文件及部分内容。

序号文件政策内容(部分)
《兴国土地法》“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的农民耕种使用”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从一九二七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
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
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2)依据材料和所学,对上述中共相关政策进行简单解释。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一身“国防绿”、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皮尔卡丹、耐克等世界服装品牌进驻中国。198312月,国务院决定取消布票,纺织品实行放开供应。纺织工业蓬勃发展,中国成为世界纺织品制造大国,绵纶、复纶、纳米等面料的产品不断投向市场引领服装行业新潮流。具有中国特色的唐装旗袍开始走向世界,中国服装在全球受到瞩目和尊重。

——摘编自陈志华,朱华编著《中国服饰史》等

(3)依据材料和所学,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服饰变化的影响因素。

一个城市或地区举办重大赛事,都会在开幕式中展示其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20239月,第十九届亚运会在浙江省省会杭州举行,开幕式分为三个篇章:“国风雅韵”“钱塘潮涌”和“携手同行”3个篇章,展示了京杭大运河的南端终点拱宸桥、丝绸之路的传承、华丽的汉服舞蹈、传统乐器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4)选择你熟悉的国内某一城市或地区,围绕其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拟定一个历史主题,举出两则与该主题相关的具体史实并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1-1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雍正初年(1723年),清廷为对滇东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对原来土官治理区域加以区别,为开矿政策的推行扫清障碍就是这一系列治理措施的目的之一,很快矿业得到快速发展、清代云南矿业走向了繁荣期,云南成为全国最主要的铜产区。为了把滇铜运往京城、乾隆时期、云南总督张允随还主持开发了金沙江,以便从水路运铜。清代在边疆地区还设置了铺递路线,仅云南就设置铺递路线460余处,形成了一个联通全省的交通网络。清代统治者继承了元明重视教育的传统,在西南地区积极兴办学校,如云南省府州县的学宫,在前代60余所的基础上发展到100余所。清廷还通过巡阅的方式来加强西南边防、戍守边陲、以期达到保疆固困之目的。

——摘编自吴喜、杨永福《论清代前期对西南边疆的治理思想及治策》

  材料二 鸦片战争爆发之后,于清王朝的统治者来说,列强不过是想要获取利益的“外夷”而已,只要满足其利益便可与之“结与国之欢心”。但国内的武装起义却是威胁清王朝统治的心腹大患。因此,只要能够维护其统治的利益,那么边疆亦可弃。直到大片国土的沦丧已经逐渐威胁到清朝统治的核心利益之后,清政府才开始转变传统的治边政策,即推行边疆内地一体化政策,清王朝也逐渐由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转变。但是清王朝依旧没能摆脱落后封建制度的桎梏,没能有效地整合国家,也没能实现向民族国家的转变。而清政府治边政策或者说治边战略上的失误正是这其中重要的原因。

——摘编自施润棋《清末我国边疆治理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代前期治理西南边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调整边疆治理政策的原因,并谈谈其对现代边疆治理的启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显然,中共一大会议在讨论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网领”,只简单说明并规定了作为“共产党”应该怎么做,却没有一处具体谈到,作为中国的“共产党”在中国该怎么做,具体到中国的国情、实际的阶级状况和中国革命的阶段性目标及其政策策略等重要决策,都只能由中共二大来解决了。

——摘编白杨奎松(关于早期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要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全党必须“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提出了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将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向干部们提出了从“战斗队”转变为“工作队”,“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要求。《报告》无疑是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理论文献,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之作。

——摘编自李捷(毛泽东对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历史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共一大“规定了作为‘共产党’应该怎么做”的具体内容。
(2)根据材料二,归纳《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中国实际状况。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解决长期以来妇女代表性不足的问题、增加妇女的政治代表比例、促进政治民主和公平,国际社会中通常采用性别配额制的选举方法,在以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为代表的公约及妇女运动的努力下,包括联合国、各国议会联盟、欧盟理事会等纷纷呼吁其成员国在选举中妇女占比至少达到30%。英国的性别配额制首先于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社会民主党选举中,为在大选中赢得更多的席位,1993年工党首次正式确认采用性别配额制,英国国内其他政党基于自身利益也在积极响应。

——摘编自谢飞先《英国议会选举性别配额制的发展动因分析》

材料二   1978年,中国妇女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总结了建国以来妇女问题的经验教训,报告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实现妇女彻底解放的金光大道。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和恢复,妇女需要合法民主的渠道进行政治参与与政治监督。在1978年到1995年间,我国县、乡级妇女组织分别达到2810个和65145个,广大基层妇女开始逐渐走向政治舞台,积极主动参与县、乡基层组织的政治事务管理;1990年,中国共产党员性别构成中妇女约有70多万人,占总数的14.5%,城市女党员人数高于农村;根据调查发现,在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的一般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中,1982年妇女占24%,男性占76%;1990年,妇女占26%,男性占74%,且半数以上省市区都选拔了妇女高级知识分子进入领导班子。

——摘编自张茜《改革开放初期妇女政治参与研究(1978~199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英国选举性别配额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妇女参政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妇女参政的认识。
2024-01-16更新 | 5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小鑫在阅读历史杂志时看到:“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在数千年来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都与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国文明的多源性有密切关系。” 小鑫试图进行进一步探究“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1.针对“统一”,小鑫知道中国古代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是(     )(单选)
A.周朝B.秦朝C.汉朝D.唐朝
2.中国文化中很多成语往往都涉及到历史典故。小鑫在探究“走马观花”、   “金榜题名”这些成语时,与下列哪项制度有关(     )(单选)
A.察举制B.三省六部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3.小鑫认为,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也来自于源远流长的学术文化。小鑫制作了一条时间轴,请帮助他完成相应时空的配对 (相应序号填写字母)
A.程朱理学                  B.心学                    C.孔子
D.《黄帝内经》            E.韩非                    F.《农书》

4.如果从“多源”角度来看,小鑫认为中华民族是经过长期民族交流、融合而形成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有过一次较为深入的民族融合进程,按照小鑫的格式协助他完成资料卡
事件名称(全称):①____
措施:1.自平城迁都至②____;2.鼓励胡汉通婚;3.改汉姓、说汉语……
影响:促进了北魏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③____。
举一反三——列举一件我国古代促进民族交流交往的史事:1.汉朝昭君出塞;2.④____;3……
5.根据探究,小鑫认为“多源和一统的格局,此二者铸就了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从“多源”和“一统”的角度出发,谈谈你对小鑫所得结论的理解。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敬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