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68 道试题
1 . 截至2021年底,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有10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其中发展中国家超过半数,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占4席,G20国家中占16席,西方七国集团中占5席。这一现象反映了(     
A.和平与发展被所有国家认可,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占主导话语权
C.坚持合作共赢,是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重要保障
D.国际秩序和体系未能朝着更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2 . [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中写道“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由此可见(     
A.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有重要作用B.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中心城市
C.中国的瓷器、丝绸在世界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D.阿拉伯人为亚洲经济贸易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亚历山大远征期间,在野蛮部落建立了70多个城市,定都巴比伦城,保留波斯帝国的政制度,鼓励东西方种族通婚,袭用东方的专制政体,并利用宗教进行统治,宣扬君权神授,从而使帝国统治呈现出多种因素混合的现象。该帝国(     
A.首次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B.利用罗马法维系地中海200多年和平
C.推动希腊文明与亚非文明的交流融合D.推广先进文化全面取代原有制度文化
2022-07-07更新 | 127次组卷 | 22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8世纪,欧洲的殖民扩张是“以最残酷的暴力方式进行赤裸裸的劫掠”,西班牙在美洲开采矿山,葡萄牙人在亚洲进行欺诈性的贸易,英国人则从事贩卖黑奴的勾当。这一时期,北美沦为英、法的殖民地,拉美则被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征服,而亚洲则仅有若干沿海据点被占领,广大内地暂时还没有遭到殖民侵略。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英国极力倡导自由贸易,打开了一个又一个封闭国家的大门。英国物美价廉的棉纺织品畅销世界,北美和印度的棉花则大量出口到英国。此时,原本大体独立的亚洲成为欧洲列强侵略的主要对象,印度完全为英国所征服,东南亚大半沦为殖民地,中国则成为半殖民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18世纪欧洲殖民扩张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欧洲对外殖民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2-07-06更新 | 567次组卷 | 12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人类历史是多种文明并存和相互碰撞、融合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 分)

材料一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出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①,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患民利民、安民室民的思想②,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③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年)

材料二东周社会……人的思想现在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希伯来的先知时代及古印度的佛陀及其他早期宗教领袖的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世界文化发展的历程(部分)

时 间       
16世纪以后随着西方殖民者对美洲的征服,西方殖民者对残留下来的印第安人实行欧化,通过语言、宗教、艺术、教育等文化的移植来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19世纪以后面对殖民侵略,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使一些新技术、新思想传入中国。
20世纪50年代后独立后的印度接受来自西方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又注重发展传统文化,走上了独特的发展道路。埃及成立了共和国后,政府大力复兴民族文化,现代埃及文化既具有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又带有欧洲和西亚的文化元素。
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和韩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既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又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文化交流与传播》等

(1)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源头。材料一中①②③代表的思想分
别可以追溯到当时哪一学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华文化的价值。
(2)列举这一时代中“地中海文明”和“南亚文明”的思想家(或宗教领袖)。结合所学指出古希腊哲人们共同探究的问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主要途径,并谈谈你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
6 . 考古发掘表明,良渚古城四面城墙上各有2个水城门,城内由二纵二横相交的水路组成近似“井”字形路网,把宫殿区与墓葬区围合在中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已经形成规范的“井”字形道路网,宫城位于“井”字形道路网的中部,这种样式的道路网后来成为古代都邑道路的规制。这说明(       
A.古代城市起源于良渚文明B.礼制思想影响古代都邑建造
C.古代路网均为“井”字形D.早期城市建设初显国家特征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法律是道德化法律,而道德是法律化道德,情理即是道德,情理法融为一体”,这得益于中国特殊的现实状况和环境。尊卑长幼、贵贱亲疏情理观念是与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刑无等级之类的观念虽有偶然提出但站不住脚。古代中国宗法制组织形式,也深深决定着中国人的法就是“家法”,就是情理法。人们也习惯于依据自幼耳濡目染的儒家“礼”“理”“名分”“义”等来评断一个人言行的非法与否罪恶轻重,而不是依据朝廷的法律去评断。此外,在古代中国往往不恰当的强调了政治的作用,把法律当作了政治的附庸,从而使法律失去了其自身的独立性,这也为以情理介入法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摘编自俞世峰《中国法文化中的情理交融现象形成原因分析》

材料二   1902年清廷下诏修订法律,一些野蛮的条文被除去,从法的理念上认同人的基本权利,满汉不同法也被取消,近现代法律精神逐渐为世人所认同。清廷同时开始了国际法、民法、商法等新法的修订。在法律转型过程中,思想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法理表示了浓厚的兴趣,成立中国法学会,发行法学会杂志,设立了法律学堂,专门培养近代法律人才。它也反过来促使中国知识分子对古代中华法系进行思考,最为著名的当属沈家本的《历代刑法考》。在清廷修订律令时,沈家本参考了中华法系中一些合理的东西,使法律转型具有明显的中国特点。法律转型也带来了许多新的东西,物权、债权、法人等新的概念深入了社会生活,过去的书吏、幕友等日渐消失,讼师也被新兴的律师所取代,这些变化不可抗拒,又悄悄地改变着民众的生活,改变着社会结构。

——摘编自熊英   王刚《近代中国法律转型问题浅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文化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清末法律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2022-06-26更新 | 179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初,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难以维持。780年,唐朝改行两税法。这一变化表明唐朝中期以后
A.赋税制度改革能够有效缓解土地兼并
B.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变化
C.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
D.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
2022-06-25更新 | 268次组卷 | 57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B.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
C.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D.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2022-06-02更新 | 556次组卷 | 143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育才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0 . 日耳曼人攻入罗马后,对罗马的城市、工商业、文化等采取“一概排斥”“付之一炬”的态度。与此同时,日耳曼人的入侵推翻了罗马的奴隶制,在西欧逐步确立了封建制。这反映出日耳曼人的迁徙(     
A.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强大帝国B.造成了先进文明中心的暂时倒退
C.导致古典文化在西欧的全面消失D.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劳动技术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