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太平天国运动前期,英国商人向太平天国军队出售了大量粮食以缓解其粮食短缺,英国政府予以积极配合和支持;但是在太平天国后期,英国政府命令禁止外商接济、出售粮食给驻守安庆的太平军,安庆很快陷落。这一转变主要是源于(     
A.太平天国调整了对外政策B.战争破坏了列强对华的商品输出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清廷注重使用经济手段镇压起义
2024-03-1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汉南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综合检测(一)历史试题
2 . 我国地域广大,地形复杂,各地气候、地理条件多有不同。在这广大的地区内,许多地方发现了古人类的踪迹。这表明(     
A.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发展B.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化特征
C.中华文明发展起源最早D.北方文明发展领先于南方文明
2024-03-1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2月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3 . 朱子社仓是南宋朱熹所建,原名五夫社仓,位于福建武夷山五夫镇。对于朱子社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是民间储粮备荒的模式之一B.是政府重视官方储备的表现
C.主要服务于宗族内部的救助D.主要目的是积谷备仓平粮价
4 . 【文官制度】

材料一   德国统一后,在社会有识之士倡导和俾斯麦的推动下,1873年,德皇威廉二世颁布了德国历史上第一部《官员法》,开始建立官僚制的公务员制度。《官员法》规定:凡皇帝任命或根据宪法规定,负有遵守皇帝命令和义务的官吏,均称为帝国公务员;帝国官吏在就职前,都必须宣誓效忠于国家。《官员法》的颁布,用法律形式把官吏的职责固定下来,从而提高行政效率。二战后,联邦德国政府制定了有关文官制度的法律,对旧的官吏制度进行了改革,确立了面向所有公民、竞争考试录用、文官常任等选用原则,最终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公务员制度。

——摘编自陈彩珍《德国政治结构与现代化的腾飞》

材料二   192812月,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随着考试院的成立和《公务员考试法》、《公务员任用法》、《公务员考绩法》等一系列法规的颁布,公务员制度逐渐形成和完备。

——《中华民国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选考制度……吸收了科举的环环相接、细密有序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对科举公平竞争、平等开放、择优录用、机构公正等选村精神的继承,使公务员考选制具有了名副其实的科举特色。

——陈小锦:《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7)公务员考选制的科举特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官员法》颁布的背景。
(2)结合以上三则材料,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和二战后联邦德国文官制度的相似性。
2024-03-0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契约既是对彼此诚信的承诺,也是缔约双方履约的凭证。有学者在研究古埃及历史时,发现了一份房屋买卖契约,契约内容包括“购买人宣言”、“对价格的详细说明”、“对房屋的描述”和“卖者的宣言”等内容。从这份契约内容可知,古埃及人(     
A.房屋买卖交易十分频繁B.普遍具有诚实守信精神
C.商业交易遵循一定流程D.契约使用广泛且已普及
6 . 【古代县级政区的沿革】

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县级政区,有县、侯国、邑、道四种类型。县分为一般的县和陵县、奉郊县。侯国与邑则兴废无常。道是设在边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政区,集中在西北和西部诸郡。从晚唐开始,出现新的县级政区名“军”“监”。“军”在唐时属军事系统,只管军队,多设在边区。宋代“军”则演变成为地方行政单位,不仅设在边区,也设在内地。 “监”是宋代国家经营的矿冶、铸钱、牧马、制盐等专业管理机构,与国家财政收入关系很大,地方官无法兼管,故划出一定区域由“监”管辖。明代的卫所、土司有些相当于县。据研究,现在仍有六十个县名沿用着秦汉时期的名称。

——摘编自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环境与文明演进》

材料二   中国部分王朝县级政区的增长表

朝代

标准年份

县数

县级政区数

公元前8年左右

约1000

西汉

公元 140年

1314

1587

公元740年

1573

北宋

公元1102年

1234

1297

公元1582年

1138

1427

公元1783年

1290

1442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县级政区的演化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古代县级政区的特点并分析其变革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两税法是中国古代具有重要意义的赋役制度改革。其意义不仅在于扩大了税源,使唐政府的财政状况走出困境,同时有助于改变赋役负担不均的现象。两税法实行后,大批的隐户被查出,政府控制的户口由120万户增至310万户。材料强调两税法(     
A.是均田制的新发展B.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C.放松人身依附关系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8 . 二战后,许多非洲国家在独立后更改了国名。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原名

独立后改名

原名

独立后改名

黄金海岸

加纳

象牙海岸共和国

科特迪瓦

比属刚果

刚果(金)

罗德西亚

津巴布韦

A.消除殖民主义痕迹B.彻底摆脱宗主国控制
C.掀起民族独立高潮D.重构适合国情的政体
2024-02-2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三下学期收心考试(开学)历史试题
9 . 【美国黑人民权问题】

材料一



                                             非洲裔美国人的迁徙图(1910-1920年)

一战前在芝加哥有3000名黑人在工厂里工作,但在1920年却超过了1.5万人。北方的劳工机构和铁路部分积极地到南方招募黑人,到1920年,有300万以上黑人加入向北方的“大迁徙’中。这场持续到20年代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对美国南方和北方的城市都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摘编自加里·纳什《美国人民》

材料二   1941年,即使在北方各州,黑人们处境依然悲惨。他们无论居住、饮食、出行、工作,还是入学都无法享受同白人一样的自由。黑人从战争早期的经济繁荣和充分就业中获益甚少。但是必须承认,二战中还是有很多黑人在军工厂谋得了职位,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为寻求更多就业机会,175万以上南方黑人涌入北部和西部城市,有些黑人还成为熟练工人以及专门职业者,不过他们依然难以摆脱由来已久的种族偏见。1943年,底特律爆发了种族骚乱,起因是一项公共住房计划。该计划试图把大批黑人安置在波兰裔美国人的社区附近,结果招致了强烈的敌对情绪。当时的底特律早已充斥着各色就业大军,新到的黑人移民数量极多,一年之内就有5万以上,给住房和公用设施造成极大负担,最终演化为严重骚乱。

——摘编自法拉格《合众存异:美国人的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20世纪初美国“大迁徙”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美国自建国以来的黑人民权问题。
2024-02-2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三下学期收心考试(开学)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生计模式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初期,“收入最大化”的外出务工生计模式;90年代,代际分工(老人务农子女务工)的“半工半耕”生计模式;21世纪初,“体面进城”的新生代留城生计模式。这三种“生计模式” (     
A.造成了农民收入显著下降B.反映产业结构变革的深化
C.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形成D.导致了城乡二元体制固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