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26 道试题
1 .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反映现当代美国史学发展现状的相关表述大量被译介到国内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等相继设立了研究美国问题的研究所、中美关系研究室等机构,中美历史学者间的学术交流活动也日益增多。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中美民间交往大门打开
C.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恢复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 . 1978年,安徽省委“借地度荒”,把部分土地借给农民种麦种菜,所产粮菜不征购,不计口粮。这一措施有利于(       
A.改变土地所有制形式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展
C.农村冲破旧体制限制D.加强对基层地区的管理
3 . 下表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刻意设计的榜样谱系,后来这些榜样又通过蒙学教材、女教教材、家训、文学艺术作品等形式不断再现与演绎,从而被人们广泛接受。这表明(       

榜样类型

代表人物

榜样类型

代表人物

家庭榜样

父亲榜样

舜、孔子等

政治榜样

圣王榜样

尧、舜、禹、商汤、文王、武王等

母亲榜样

文王之母大任等

圣人榜样

孔子、周公、伊尹等

孝子榜样

舜、文王、曾子等

贤人榜样

皋陶、太公、史鱼等

丈夫榜样

舜、曾子等

君子榜样

史鱼、蘧伯玉、子产等

妻子榜样

杞梁之妻等

教师榜样

孔子等

睦亲榜样

舜等

学生榜样

颜回、子贡等

A.封建统治者竭力宣扬纲常伦理道德B.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C.儒学积极迎合社会大众的精神需求D.儒家榜样成为社会教化活动的重要载体
4 . 前赵皇帝刘曜曾在长安修建宗庙、宫殿,兴办太学和小学,努力提升民众的文化水平。北魏孝文帝时期颁布的均田制,大力推动了当时的农业生产。前秦统治者苻坚重用汉族士大夫王猛,在其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政策,如“采纳和实施中国传统的国家礼仪”。这些做法(     
A.利于推动北方民族交融B.消除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隔阂
C.旨在学习汉族典章制度D.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势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是一个流动的发展过程。孔子以及后来战国时代儒家,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了人的价值。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塞进阴阳家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唐代出现了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同时一些思想家或明或隐地吸取佛学思辨哲学的若干方面。宋明理学在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明清之际,儒学的经邦济世思想,在一些不是理学家的志士仁人上发出了光芒。

——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

材料二   近代中国“两极相逢”,中西文化冲突是这个时代的突出内容。从“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到“思想之争”,是中西文化和哲学论争的一个转折。戊戌维新前,形成了“中体西用”这一应对中西文化冲突的命题。戊戌维新后,随着民族危机愈演愈烈,“用”的膨胀突破“体”的界限而日见其困窘。20世纪初期,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下,“中体”已经体无完肤,随之而出现了中西调和、融合的意识。这种调和中西、融合新旧的意识很快蔓延,成为一种广有市场的社会意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中华民族形成了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价值观念和文明体系,几千年从未中断,对形成和巩固中华多民族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充分证明,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

——摘编自中国社科院《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代儒学的演变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前期中国文化发展的新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的认识。
2024-02-2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人才选拔关乎国家兴衰,历代统治者对此都极为重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其中乡试和会试各为三场,第一场考四书义三道,五经义四道;第二场考论一道,判五道,诏、造、表选一道;第三场考时务策五道。明清科举与宋元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八股取士。八股又叫制义,以宋儒注解的“四书五经”命题,如《四书》用朱子集注,《易》用程传,《书》用蔡氏传,《诗》用朱子集注,《春秋》用左氏、公羊、谷梁三传及胡安国传等等。作文要仿古人语气,替圣贤立言,采用特定的格式,分为破题、承题、起讲、提比、中比、后比各个部分。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1904年清政府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次会试,下表列举了这次会试的部分考题。

第一场
中国政治史事论
1.“周朝内重外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失”论。
9.“北宋结金以图燕,南宋助元以攻秦”论。
第二场
各国政治艺学策
1.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9.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9.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第三场
“四书五经”义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
2“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摘编自韩策《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科举考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末科举考题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举考试变化的认识。
7 . 阅读下表,据此可知(     
汉帝太尉在任时间任前职位去职原因
高祖周勃公元前196年列候迁燕王
文帝灌婴公元前179-前177年将军迁丞相
景帝周亚夫公元前154-前150年中尉迁丞相
A.国家政局稳定已不需要设置太尉B.汉初为加强皇权太尉设置无常
C.太尉大多为皇帝亲信而得以提拔D.当时各地封国削弱了中央集权
2024-02-2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8 . 1942年冀鲁豫根据地观城县一区各村干部社会出身统计表,如表说明了当时(     
一生主要职业旧政权人员做庄稼活经纪小商贩苦工旧军人木匠小学教员总计
人数7181141142259
A.农民阶级无法参与乡村政权B.传统乡村士绅仍把控乡村政权
C.当地地主阶级已基本被消灭D.乡村政权建设利于巩固根据地
2024-02-2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为1970年、199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高技术产业在制造业出口中所占份额。由此可知,这些国家(     
A.不同程度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B.经贸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
C.科技革命推动制造业的内部调整D.第三产业的比重显著提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苏联“白海—波罗的海”运河建于1930—1933年,只花了二十个月的时间,提前四个月完工。全长227公里,内有37公里人工水道,有5座堤坝和19道船闸,使列宁格勒(圣彼得堡)至阿尔汉格尔斯克的航程缩短4000公里。“白海—波罗的海”运河建设的历史背景是苏联(     
A.工业化战略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取得明显成效
C.农业集体化已经宣告完成D.新经济体制的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