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61年,毛泽东在杭州会见法国参议员密特朗,密特朗说:“法国离中国很远,那并不重要,但有一堵墙把两国隔开了。”毛泽东听后回答道:“墙并不高,有各种各样的墙,人民终究是要把墙拆除的。”此后中法建交工作正式提上日程。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法关系的发展(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正常化B.体现了外交方针的务实性
C.打破了当时中国外交孤立局面D.执行了“另起炉灶”的方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14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中国人口数量的发展变化表”,推动该时期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年代人口数量(单位:亿)
洪武二十六年(1393)0.7
万历二十八年(1600)1.97
康熙三十九年(1700)1.50
乾隆五十九年(1794)3.13
道光三十年(1850)4.30
A.封建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B.高产作物广泛引进和推广
C.明清时期海外贸易走向繁荣D.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繁荣
4 . 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族谱系备受重视。从发掘的贵族墓葬墓志看,鲜卑、匈奴、羯、氐、羌等族的贵族认同炎黄为先祖的远多于汉族。这反映出(     
A.传统宗法门第观念被普遍接受B.各民族渴望国家统一愿望强烈
C.民族政权借此宣扬政治合法性D.华夏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增强
2023-08-08更新 | 66次组卷 | 20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开端,欧洲各国兴起了建立公共图书馆浪潮。无论是城市还是偏远农村,地方政府纷纷设立公共图书馆。进入图书馆的读者没有性别、身份限制,除提供图书阅读服务外,读者还可以享受台球室、棋艺中心、咖啡屋等娱乐设施。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兴起(       )
A.是工业革命时代产物B.是基层政府自治体现
C.满足了精英群体文化诉求D.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为二战时期苏联漫画家叶菲莫夫的作品——《“法西斯”炸弹将被移走》,图中钳子所夹者为希特勒。这幅漫画(     
A.说明了法西斯集团失败己成定局B.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C.表明对德分区占领设想初步形成D.凸显了苏联的主战场地位
2023-06-07更新 | 172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1948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根据东北解放后的形势,作出了《关于全东北解放的形势与任务决议》,明确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变,就是要完成“经济建设的巨大的历史任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A.建设新东北,支援全国解放战争B.开始东北地区实行土地改革
C.在东北地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促进东北地区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2023-05-10更新 | 242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民族复兴为奋斗主题,中华民族每前进一步都异常充满艰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它的产生、发展与深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这是基本规律。历史反复地昭示,在客观规律面前,主体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恰恰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凭借高度的理论自觉,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使其在涅槃中获得新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过去是、今后也仍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摘编自宋建、张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进程中的角色担当》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西欧成为世界上最早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地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育观的变化,加之各种其他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新生儿出生率大大降低,老年人口在其社会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使得发达国家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最典型的例子是二战后德国在排除移民的情况下人口几乎没有增长。

——摘编自王仲《国外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观点及措施简介》

材料二   德国根据人口结构变化进行改革,构建了颇具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通过税收减免措施,降低育儿成本,制定《一般平等待遇法》《母亲保护法》等法律保障生育主体的职场合法权益,提高生育福利增加对儿童保育方面的投资,从而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实现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即法定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对养老护理服务从业人员进行统一的教育培训,建立较为完备的养老护理教育培训体系;为了有效解决老龄人口对长期护理服务需求的问题,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运而生,其标志性法律为1994年颁布的《长期照护保险法案》。总之,德国通过改革缓解了老龄化现象,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种种原因,老龄化问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

——摘编自吴宦熙《典型发达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设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人口老龄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德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设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进一步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   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一文中,最早使用了“中国民族”一词,在同年发表的《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他又率先向国人介绍了“民族主义”这个新名词。他认为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立自由的前提,所以他的民族主义既肯定了人的基本权利和法律自由,也强调了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

由梁启超最早提出的“中华民族”这一表示中国境内各民族是统一的民族共同体之观念,到五四运动前后,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采用,而九一八事变后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的刺激,激化了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感,从而使“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最终形成并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

——摘编自郑大华《近代“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表现,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有何进步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