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6 道试题
1 . 1814年从中国流入印度的白银为130万两,1827年共计流入2358万两。1830年至1839年,总数增长至3176万两。这一变化(     
A.与清政府关税自主权丧失有关B.表明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使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日益严重D.表明中印两国经济存在较强互补性
2024-03-30更新 | 15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这些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1931一1935年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名称变迁
时间名称主要内容
1931年反帝统一战线反日为主,同时警惕英、法等国与日本协同侵略中国
1933年反帝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反帝同时反蒋
1935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的联合抗战
A.注重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国情相结合
C.理论变迁主要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D.已经从幼稚阶段逐渐走向了成熟阶段
2024-03-27更新 | 23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在传统中国,家庭、家族以及国家在组织结构上都以宗法关系统领,也就是“家国同构”的格局。反洋教运动在“庚子国变”期间达到巅峰,正由于乡民的思维意识在“家国一体”和“忠孝合一”的精神架构中完成了由“家”到“国”的转变,继而从“保家”意识发展为“卫国”行动。这一变化(       )
A.加快了辛亥革命的爆发B.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
C.削弱了清王朝的统治力D.反映了民众国家意识的觉醒
2024-03-07更新 | 272次组卷 | 6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湖南专用)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来自印度的契约劳工(1834—1917年)

1834—1917年,英国向殖民地运送了近150万契约劳工

材料二   美国1965年新移民法案出台前夕,印裔移民的总量仅有1万人左右。此后,美国印裔移民的人口持续高速增长。1993年就超过日裔而跃居美国所有亚裔族群人口的第三位,2003年时更是以222万的总量超越菲律宾裔而跃居第二大亚裔族群,2020年,印度裔以440万的总量超过华裔成为人数最多的亚裔群体。移民美国的印度人大多来自印度社会的中上层,接受过高等教育,英语流利,熟知西方社会生活,并属于知识型高技术移民。

——摘编自滕海区《论美国印裔族群在印度海外移民政策演变中的地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度海外移民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界近现代史上的移民现象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05年,江南船坞从江南制造局分离出来,仿照商务办法,由专门修建清政府的轮船军舰而转变为中外兵轮商船的制造和维修,实行以营利为目的的商务化方针,所得利润作为常年经费以资周转。这一转变(     
A.导致企业所有制性质变化B.官督商办企业较为盛行
C.顺应了商品市场经济规律D.彻底保障企业资金来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对《明史·儒林传》与《清史稿·儒林传》进行对比,指出前者多收录“敦品立行”之贤,后者则多收录专重考据之辈。两书“儒林传”收录对象的变化反映出(     
A.选官制度发生显著变化B.官方思想出现新变动
C.西学东渐丰富儒学内涵D.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024-04-18更新 | 486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浏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6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清朝理藩院原名“蒙古衙门”,最初只管理漠南蒙古诸部事务并负责处理对俄外交。康熙年间管理扩及漠西蒙古和西藏地区,乾隆年间又增加了对新疆回部及大小金川土司诸事的管理。这一变化(     
A.体现了统一国家的发展B.蕴含着因俗而治的思想
C.说明新疆开始归属中央D.目的是应对外来的侵略
2024-01-30更新 | 146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宋初先后设立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司分既异、各自为政;元朝的行省实行一署多员(一署指行省督政区的官署只有一个,多员指一个行省官署由丞相、平章等六七位官员组成)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这一变化(     
A.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B.保障了国家政令畅通
C.客观上加强了中央集权D.埋下社会危机的隐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中世纪的欧洲,市场交换的价格往往是按照习俗和惯例来制订,其道德的公平成为衡量价格的尺度;16—17世纪,交换的价格逐渐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制订。这一变化(     
A.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兴起
C.促进了文化交流国际化D.取决于贸易中心的转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5-16世纪,欧洲若干城市发生变化。在城市中建起了大量公共建筑,这些建筑外形雄伟华丽,表达了政府对整个城市的控制;军事设施也不再仅仅是为了防御,而是具有了更多的对外作战的功能。这些变化表明(       
A.王权在逐步强化B.工商业经济复兴
C.市民意识高度发展D.城市自治普遍实现
2024-03-16更新 | 788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情信息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