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1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1年改革后,农村公社最大的问题是份地不足,但仍然保留着重分土地来承担国家赋税的习惯。改革后土地重分的周期有所变化,有些公社改革后就没有重分过土地,有些村社的土地重分的周期也变为24年之久。改革后,农民虽然获得了“自由”,分家的农户也越来越多。但为了耕种需要赎买土地,这样本来就很贫困的农民反而失去了本来就不充足的土地,公共资源也不断减少。一些村民为了生存,只好把自己家仅有的土地出租,外出打工。农奴制改革后农民通过赎买土地的方式得到了解放,可以说改革后村社是国家管理地方基层的重要工具。

——摘编自陈丽娟、程广通《浅议1861年俄国村社职能的变化》


(1)根据材料,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后,农村公社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村公社发生变化的作用及局限。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寻找现代化出路的前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为中国现代化的最大障碍,把反帝反封建作为斗争的主要目标,为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创设新的国家政权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大多数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具有留学日本、英国、法国、俄国(苏联)等一国或者多国的背景,这对于他们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使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王术静《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材料二   1944年5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工厂厂长和职工代表会议招待会上的讲话中就曾经提出:“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需工业化。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1945年4月,毛泽东在向党的七大提交的书面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明确提出:“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摘编自范希春《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与追求》

材料三   在1964年的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强调“我国的经济原来是很落后的;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

——摘编自杨德山《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探索和实践经验》

材料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现代化内涵更加科学。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形成了党领导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历史经验。

——摘编自李宗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独特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进行现代化探索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解释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内涵认识不同的原因。
(3)党的二十大报告阐释了改革开放以来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历史逻辑的史实依据。
3 . “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与建设时期的重要话语建构。请阅读材料,并完成要求。

材料一

1927年10月,中国共产党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造成新中国”,即“工农劳动贫民代表会议(苏维埃)的中国”,“开始新中国将来的光明之路”。

1938年10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为建立三民主义的新中国而奋斗”。

1946年后, 中共中央文件逐渐将“新中国”与“打倒蒋介石”并列, 如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打倒蒋介石!新中国万岁”、1948年4月《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等。

——摘编自《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等

材料二

1950年前后,周恩来在多个场合强调,社会主义“这个前途是肯定的”,但“现在暂时不写出来”,“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共同努力建设新中国”,“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摘编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等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中“新中国”内涵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60年代“新中国”一词有何新内涵?并简述其意义。
2024-05-1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顺德区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画眉”是中国古代女性重要的文化意象。请阅读材料,并完成要求。

材料一   唐代女性眉式

年代眉式资料来源
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

阎立本《步辇图》(宋代摹本)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

右武卫大将军郑仁泰墓出土陶俑(陕西)
武则天如意元年(692)

并州大都督、外戚韦洞墓出土壁画(陕西)
武则天神龙二年(706)

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壁画
唐玄宗开元二年(714)

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绢画
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宋代摹本)
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

周昉《簪花仕女图》(宋代摹本)
晚唐(约 828-907)

莫高窟130窟壁画

——摘编自范红梅、温兰《浅谈中国古代女性眉妆的流变》

材料二

清代知识分子对女性眉式多有涉及或评论。方玉润评论《诗经·卫风·硕人》中的美人,其美不在于“螓首蛾眉”“美目盼兮”,而在于“有德”。李渔评说美人虽看重“眉之秀与不秀”,但又主张习文明理“不可不与修容治服并讲也”。曹雪芹在薛宝钗登场时罗列其“眉不画而翠”等“风流”之处,后文则多强调“(贾母)喜其稳重和平”,脂砚斋亦称赞宝钗“博学宏览”“胜诸才人”。

——摘编自宋子俊《重新审视薛宝钗形象的审美价值与现代意义》等

(1)试指出材料一中唐代女性眉式的阶段性变化,并从史料实证角度分析表3在研究唐代女性眉式流变问题上存在哪些不足?
(2)材料二反映了清代知识分子有何审美价值取向?你认为学者们为什么会研究“古代女性眉式”这一“小问题”?
2024-05-1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顺德区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5 . 中华文明不断创新和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勇于挑战、不断超越的进取精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宋书学核心理论的嬗变

第一节 从“不朽盛事”到“乐心余事”——唐宋书法价值观的改变

第二节 从自然之“象”到我心之“意”——书法艺术表现主体的转移

第三节 从“书必有法”到“放笔一戏”——唐宋书学创作理论的巨变

第四节 从风神气骨到意、韵、趣——唐宋书学审美倾向的丰富

第五节 从“性情”到“道德”——唐宋书学批评理论的演进

——摘编自郑晓华《古典书学浅探》

请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某一内容,参照材料中节标题的格式拟定一个标题,并运用具体史实加以论述。(要求:标题适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5-15更新 | 23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苜蓿是古老的世界性牧草。一般认为,苜蓿起源于古波斯。约公元前490年,波斯人在入侵希腊时,为饲养战马、骆驼及家畜,开始在希腊种植首蓿,并传播至罗马。1—2世纪,苜蓿传至整个欧洲。16世纪中叶,苜蓿被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入美洲。到1800年,苜蓿传至大洋洲,并在全球广泛种植。

——摘编自孙启忠等《苜蓿的起源与传播考述》等

材料二   苜蓿自汉代引入我国,元朝时在全国种植较为广泛。元代宫廷中设有苜蓿园,交由官员专门管理,以饲马驼膳羊。《元典章》载“(苜蓿)非止喂养头疋(同“匹”),亦可接济饥年”。元诗和元曲中载有“食馀苜蓿承朝日,坐候棠梨过夕晖”“蒲萄苜蓿味虽美,异方土俗殊乡里”。1861年,苜蓿经中国传入日本,但因风土关系,当地栽培不多。后来,日本又从美国输入其他品种的苜蓿,多栽种于北海道一带。

——摘编自郭建新 朱宏斌《苜蓿在我国的传播历程及渊源考察》等

(1)结合材料一,指出苜蓿广泛传播的历史条件。
(2)结合材料二,分析元朝政府推广种植苜蓿的目的。
(3)综合以上材料,阐述苜蓿传播的世界意义。
2024-05-15更新 | 270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严重的民族危机中,不少知识分子强调语言统一的重要性。1901年蔡元培提出,语言为“接续思想之记号”,文字“又语言之记号也”,传播思想不能“越语言而径凭文字”。因此,他提议“于初级学堂立官话一科”。1903年,京师大学堂的学生提出,“国人所赖以相通相结者,语言也,言不类则心易疑,此涣散之本也”,“统一语言”可以“以结团体”。

——摘编自王东杰《声入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语言文字工作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在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力贫弱,百废待兴,文盲率高达80%以上。党和国家大力推动语言文字改革,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就启动相关工作。到50年代,我国相继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等专职机构,并围绕整理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三大任务开展改革。

——摘编自王爱云《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文字改革(1949—1958)》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知识分子对语言统一重要性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语言文字工作如何促进国家建设。
2024-04-26更新 | 2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8 . “身体史”是一股新的史学浪潮,主要研究身体器官、生理及其与社会、文化、政治的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在身体生理结构、身体损伤及遗体防腐技术等方面的认知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据统计,北宋颁布了200多条与医药卫生有关的诏令,斥巨资刊印医学书籍。各种坊刻、私刻的医书也很盛行。此外,用于遗体防腐的丁香、安息香、樟脑等,几乎都包括在广州、泉州、明州等港口的香药贸易名单之中。

——摘编自邱志诚《国家、身体、社会:宋代身体史研究》

材料二   按满族旧俗,服丧之人百日内不剃发,以全孝道。乾隆在皇后富察氏病逝后,下诏包括汉族官员在内的文武百官服丧。尽管历代皇帝竭力维持满族特性”,但随着满汉融合,满族传统已从满人的生活中淡化。此次丧期内发生多起满汉官员的剃发案。犯官多称不得剃发作为习俗从未正式写入条例或会典,诏书中也未明言。乾隆则称理法所必当然,不必载之简册。让乾隆甚为恼怒的是,大臣们在案发后对自己如何处置犯官的旨意置若罔闻,目无君上,于是对犯官及被认为态度轻慢的官员施以惩治。

——摘编自王志强《乾隆十三年剃发案的身体政治史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身体的认知实现巨大进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乾隆皇帝要求百官为皇后服丧的目的,并对其惩治官员的行为进行评价。
2024-04-23更新 | 21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大湾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联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由于简牍书写不便,更因形体繁重,运输保管不易,乡吏具体负责户籍的编造,县吏主要起监督、审核作用,户籍的正本放乡,副本呈县。由于乡吏是郡县任命,俸禄微薄,工作上经常有私派加征、盘剥百姓的行为。东汉末年,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户籍散乱。魏晋时期,随着技术的进步,户籍转由县廷编造,并由县上报郡、州,直至中央政府。隋唐则彻底废除乡吏,继续强化以县廷为中心的治民方式。

——摘编自张荣强《从户版到纸籍:战国至唐代户籍制度考论》等

材料二   宋代,主户“均为五等”,施行五等分户制,并据户等征收赋役。客户在法律上具有独立的良人身份,在户籍管理上有自己的专属户籍,并未附籍于主户。此外,州县还编制丁籍,对象涵盖主、客户,以全体男性为统计范围,登记姓名、年龄,不计财产,主要是为了征发夫役和科派身丁钱。与唐代相比,宋代的未成年男性已经不再承担徭役。当发生饥荒时,朝廷也会依据丁籍存恤百姓。

——摘编自戴建国《宋代籍账制度探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晋时期户籍编造主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户籍制度的作用。
10 . 【资本积累与工业化进程】

材料一   英美等西方国家工业化起步需要的资本原始积累往往伴随着殖民地扩张、奴隶贸易以及不平等交换,在完成工业化起步的同时,往往造成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和无业工人,引发社会动荡和经济危机。二战后,日本工业生产不足30年代的一半,贸易发展停滞不前,通货膨胀盛行,经济秩序混乱……1948年,美国国会成立了1.5亿美元的“自然纤维周转资金”,资助日本发展纺织业生产;通过“美元对等资金”向日本贷款8.6亿美元;1954——1955年提供了2.16亿美元的贷款;1958年通过世界银行向日本提供了2.5亿美元贷款……此外,美国私人资本也大量涌入日本,成为日本工业化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土地改革的完成,保证了农村经济剩余不被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占有,保证了农村剩余最大限度留在国内,为国家将农村经济剩余集中起来进行国家工业化建设做了准备,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起点。

——摘编自何二龙、孙蚌珠《土地、城乡关系及中国式工业化》

材料二

年份

第一产业产值(亿元)

第一产业占比(%)

第二产业产值(亿元)

第二产业占比(%)

第一产业就人口占比(%)

人口城镇化率(%)

1952

346.0

51.0

141.8

20.9

83.5

12.46

1957

433.9

40.6

317.0

29.6

81.2

15.39

1977

950.6

29.5

1509.1

46.9

74.5

17.55

1987

3233.0

26.8

5251.6

43.6

60.0

25.32

1997

14441.9

18.3

37543.0

47.5

49.9

31.91

2007

28627.0

11.1

124799.0

48.5

40.8

45.89

2017

65467.6

7.9

334622.6

40.5

27.0

58.52

——摘编自任保平、张星星《新中国70年工业化发展进程的演进及其未来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化资本积累的英美模式、日本模式和中国模式的特点,并分析中国模式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工业化进程。
2024-04-04更新 | 147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广东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