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8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汉“明习律令者”的政治形象

类别概况
以改革著称的法学家晁错学“中商刑名”,力主“削藩”,汉景帝采纳晁错谏言,连削吴、楚、赵、胶西诸郡,吴、楚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汉景帝在袁盎的谗言下腰斩了晁错
传承法家思想和律令的“法学家”秦汉时期“明习律令者”中有李斯、吴公、张释之、赵禹、张汤等共计21人,他们不但“掌刑辟”,走实践道路,而且有自己的法家主张
文吏文吏是能够断狱决疑的刀笔小吏。如帮助刘邦建立汉朝的功臣萧何就是文吏,名臣魏相“以文吏至丞相”;秦汉时期的大杜律与小杜律分别以执法严苛和宽平著称,传习此二家的“明习律令者”中不乏著名的文吏
经、律兼通的思想家贾谊“明中、商”,文帝时主张削藩、礼治,他的政治思想与言论对汉初统治思想从无为转向有为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董仲舒是汉代著名的思想家、经学大师,同时他“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还著有《公羊董仲舒治狱》十六篇;此外,儒生兼习文法吏事者还有汉相孔光、瞿方进,郑昌、郑弘兄弟,等等

——摘编自于凌《试析秦汉时期的“明习律令者”》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9年英国议会宣布:“立法机关及其制定法律的权力源自‘人民’。”20世纪以来,“人民”一词成为英国政治话语的重要内容。1940年英军敦刻尔克撤退后,“人民战争”这一话语在英国官方和民间的社会宣传中被不断提及。当时丘吉尔呼吁:“这不是部落酋长、王子、封建王朝或国家实现其野心的战争,这是一场关系国家事业的、人民的战争。”《百万同胞》等战时影片,也生动刻画了“人民战争”的场景。莱斯特郡牧师加农赖特指出自私自利与“人民战争”精神相对立。在1945年大选中,工党领导人艾德礼表示,要让这个国家对每一个人都公平,要让失业者、生病者、年长者以及贫穷者都能得到照顾。这个国家,要在乎他们,最终艾德礼竞选成功。对“人民战争”话语的接受和推崇也延续到战后初期英国的社会转型中。

——摘编自莫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人民战争”话语的生成、传播及其影响》

材料二   过去土地革命战争时代的中国红军,以弱小的军力而常打胜仗,得力于组织起来和武装起来了的民众是非常之大的。只有坚决地广泛地发动全体的民众,方能在战争的一切需要上给以无穷无尽的供给。军队须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个把日本帝国主义是不够打的。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四亿五千万的中国人占了全人类的四分之一,如果能够一齐努力,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创造了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对于争取全世界永久和平的贡献,无疑地是非常伟大的。

——摘编自毛泽东《论持久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人民战争”话语产生并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两种人民战争思想(话语)在二战后的不同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日本在明治维新期间实行了监狱改革并成功收回了领事裁判权,这大大地鼓舞了清政府,因为西方各国拒绝清政府收回领事裁判权的借口就是中国司法黑暗和监狱制度腐朽,前往日本考察的清政府官员也大力推行监狱改革。因此向来不受重视的监狱改革运动,也成为晚清新政在司法领域改革的一个亮点。1910年,清政府借鉴了西方国家监狱法律制度的体系,制定了《大清监狱律草案》,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以监狱律命名的单行监狱法草案,虽然没有付诸于实践,但对于民国时期监狱制度有借鉴作用。晚清政府在财政资金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建立了监狱管理人才学堂,注重改善犯人生活条件,还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但不少地方大员深受传统监狱观念的影响,对监狱改革敷衍了事,影响了改革的效果。

——摘编自唐勤《晚清的狱制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狱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晚清狱制改革。
2024-05-23更新 | 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6年立宪派大臣载泽明确表示:“立宪之国君主,神圣不可侵犯,故于行政不负责任,由大臣代负之。即偶有行政失宜,或议会与之反对,或经议院弹劾,不过政府各大臣辞职,别立一新政府而已。故相位旦夕可迁,君位万世不改。”同年10月,官僚赵炳麟强调,“凡君主立宪国,其君主有统一之大权,一切关于政治之事,不经君主裁正,不能施行”,且国君可通过议院牵制“政府”。所以,“政府”权虽重,而“无从逞其强权”,“虽有枭雄不敢上凌君而下虐民”。1908年,资政院表示“君上有统治国家之大权,凡立法、行政、司法,皆归总揽”,“政府辅弼行政”。

1910年前后,梁启超说,“夫使对于君主而负责任者即称之曰‘责任内阁’也,则我国之有责任内阁已数千年,岂复劳诸公之陈请”。他指出,“责任政府”只有对代表民意的国会负责,才能真正成立,“与国会相依为命”;“夫使国家而果为君主私产,则君主固自应非国家机关,即政府、议会等,亦不过为君主之机关,而非国家之机关。”而清廷所谓的“责任政府”,与军机处没有实质区别,梁启超后来回忆说,“彼其时虽号称有国家而实未尝有国家也,号称有政府而实未尝有政府”。

——摘编自陈思言《“政府”概念的创制与清末政治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统治集团与梁启超有关“政府”含义的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统治集团与梁启超有关“政府”含义的认知差异。
2024-05-1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毛泽民,1921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2月随兄毛泽东到湘潭、湘乡开展农民运动,9月进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随后,辗转上海、武汉、天津、香港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17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担任(或兼任)闽粤赣军区经理部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财政委员会委员兼国家银行行长、闽赣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部长、国家对外贸易总局局长,领导苏区银行、财政、贸易、工矿等经济工作。193410月,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193511月任中华苏维埃工农民主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他长期执掌财政大权,却廉洁奉公,一尘不染。19382月,受党中央派遣,化名周彬,与陈潭秋等同志到新疆做统战工作,先后出任新疆省财政厅、民政厅厅长等职,为新疆建设做出重要贡献。1942917日,与陈潭秋等共产党员被反动军阀盛世才逮捕。在狱中,敌人对他软硬兼施,严刑审讯,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1943927日,被敌人秘密杀害。

——摘编自《共产党员网:毛泽民》

(1)根据材料,评述毛泽民同志的主要革命工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民同志一生体现出的精神品质。
2024-05-14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甲午中日战争后,梁启超鼓吹变法,“今夫千万人群而成国,亿兆京垓人群而成天下,所以有此国与天下者,则岂不能群乎哉?……泰西之治,其以施之国群则至矣,其以施天下群则犹未也”,百日维新后,与外界接触,认为“我支那人……其不知爱国者,由不自知其为国也,……自数千年来,同处于一小天下之中,末尝与平等之国相遇,盖视吾国之外,无他国焉。”1903年,梁启超游美,强调国家理性至上,认为中国要达到一个统一有力的秩序而求生存,须“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个大民族,提全球三分之一之人类,以高掌远跖于五大陆之上,”在与革命派论战中,明确提出反对排满,至此,梁启超对民族共同体的体认已完全确立。

——摘编自许小青《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体现出的精神品质。
2024-05-1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嘉庆六年(1801年),严如煜授陕西洵阳知县,至道光六年(1826年)病逝,期间为官主要在陕西汉中度过。其足迹踏遍汉中,“草有《三省山内风土杂识》《边境道路考》”。道光元年(1821年),其升任陕安兵备道,适逢朝廷筹划陕、川楚边防建设事宜,命令三省勘察南山地形,其总任其事。“公自川入楚,反陕数千里,相度形胜,析官移治,增营改汛,条列井井”。加之当时参与其事官员“皆能洞达时务而练习乎边事”,严如煜“爱谘爱询”“互相参考”。其在《三省山内风土杂识》《边境道路考》的基础上,于道光二年(1822年)辑成《三省边防备览》并印行。“自古以来舆地之书,所记范围或为全国,或为一省、一府、一县、一镇……记载范围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几未得见”。书中“民食”与“山货”两门,“民食”详于农田水利、移民垦殖的记载。“山货”则对木厂、炭厂、纸厂、盐厂等作了较详记载,尤其是对当地盐厂的分布及销售等详加记载。《清代思想史》写道:“此书指陈形势,规画兵旅,区为十门,而史论居其一。是亦以史经世者也。”

——摘编自梁妮《严如煜与〈洋防辑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如煜能够辑成《三省边防备览》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三省边防备览》的意义。
2024-05-1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安康市高新中学,安中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高帝(汉高祖)唐太宗之所为,而察其心果出于义耶,出于利耶?出于邪耶,正耶?若高帝,则私意分数犹未甚炽,然已不可谓之无。太宗之心,则吾恐其无一念之不出于人欲也。直以其能假仁借义以行其私,而当时与之争者,才能知术既出其下,又不知有仁义之可借,是以彼善于此而得以成其功耳。若以其能建立国家、传世久远,便谓其得天理之正,此正是以成败论是非,但取其获禽之多而不羞其诡遇之不出于正也。……若论道之常存,却又初非人所能预。只是此个自是亘古亘今常在不灭之物,虽千五百年被人作坏,终殄灭他不得耳。汉、唐所谓贤君,何尝有一分气力扶助得他耶?

——摘编自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根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4-05-1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安康市高新中学,安中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传说轩辕黄帝以步丈亩,以防争端,将全国土地按“井”字重新划分,中间一块为“公田”,四周八块为“私田”,遂成“井田”渊源。由于“井田”的国家所有性质,“田里不鬻”成为其核心原则,为避免土地分配不公,肥瘦不一、西周后期各诸侯国又颁布《田法》,实行以土地交换轮耕的“爰田制”。商鞅变法,颁布《垦草令》,承认私有土地爰田,并按军功分配土地;公元前216年,秦始皇颁布《令黔首自实田》法令,进行全国性土地登记,确立了土地私有权的合法地位;汉随秦制,颁布《田律》,允许私有土地自由买卖,东汉末年,曹操推行《屯田制》;唐武德七年颁布《均田法令》,后《唐律疏议》又规定“均田制下授田有限额”,防止土地不合理兼并;宋代,土地自由买卖的方式大大丰富,典、卖、质举、倚当并存,国家对田宅物权的转移、利用、交割规定了一套完备的程序;《元典章》则进一步明确了永佃权的移转程序,并规定“佃客随田”;明清两代继续立法保护土地私有权,致使土地兼并加剧,形成了事实上的大地主土地所有制。

——摘编自王煜宇《中国古代经济法溯源》

任意提取材料中有关中国古代土地管理制度变迁的信息,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26月的中途岛海战中,情报因素贯穿着战局的始终。早在1924年,美国海军所建立的无线电侦察机构就将日本海军作为主要侦察对象。1937年,美国海军首先在太平洋海域建立了无线电测向站,美国海军在战前对日军M25B密码的破译也对其后来顺利夺取海战的主动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42年,美国在确定日军进攻中途岛的情报后,就巧妙地给日军造成一种其仍在西南太平洋海域保持军事存在的假象,中途岛海战爆发后,美军情报机构还不间断地将准确的情报传递给各舰指挥员。当美国“海军事先知道日本将要发动进攻的计划”这一消息被公开后,罗斯福总统和幕僚们所采取的装糊涂的态度,却极大地淡化了日军对此事的重视。

——摘编自刘丽《浅析中途岛海战中的美日情报战》

(1)根据材料,从情报战的角度简析美国取得中途岛海战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取得中途岛海战胜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