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苏俄反帝斗争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共根据当时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具体实际,积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反思,并在俄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确立实施新经济政策。该政策废除了余粮收集制,改为缴纳粮食税,并允许农民可以用剩余的粮食在社会进行交换及流转,甚至可以发展小商品经济。但为了防止农民的盲目性,国家必须加以控制。此外,列宁还强调布尔什维克在保障农村文化发展不走入歧途的同时,还要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他们积极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

——摘编自唐广虎《列宁新经济政策内容及启示研究》

材料二   斯大林掌权后,于1929年结束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虽然其建立的社会主义饱受诟病,与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也相去甚远,但任何人不能否认他建成的的确是一种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实现了计划经济即国家对经济的自觉管理,实行了按劳分配,在政治上普通工人农民当家作主。斯大林建成的社会主义并不理想,但符合国情,在这一模式下,苏联与同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形成了鲜明对照。

——摘编自安启念《唯物史观视野下的苏联模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苏俄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苏联模式。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文艺复兴在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产生广泛影响。在德国的诸侯中,很多人早已不满罗马教廷的经济掠夺。当台策尔在德国境内兜售赎罪券之时,萨克森选侯弗雷德里克禁止台策尔进入他的领地,在他的允许和保护下,路德在与教廷的一次次交锋中得以有人身安全的保证,且其领地内的印刷工坊源源不断地发行着路德的小册子,这些小册子均用通俗的德语翻译,而非拉丁语。人文主义精神对路德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路德将现实生活的意义与基督教信仰结合起来,契合了德国诸侯的利益诉求,随着宗教改革的发展,原属于教会和修道院的土地和财产,被世俗诸侯吞并。

——摘编自付鹏鹏《马丁路德思想在宗教改革时期的传播》

材料二   中世纪天主教会宣称教士是上帝与人之间的中介,必须通过教士的中介作用人才能获得拯救。路德的“因信称义”说则否定了教士与常人的分别,就此而言,路德第一次使宗教成为个人的事。路德的教义不倾向于约束人的世俗行为,并主张教俗两方各司其职,互不干涉,促使许多国家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国家教会。中世纪天主教的教义里,人要重新得救,就必须过虔诚、禁欲的生活,但在路德看来,履行世俗的职业劳动是博爱的外在表现,是个人道德活动所能采取的最高形式。

——摘编自范迎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及其对西方近代社会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在德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在欧洲传播的影响。
2024-06-0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15年英国《自由大宪章》中规定:国王不能随意征税,个人财产不得侵犯,不能随意逮捕自由人,等等。17世纪中期,由于议会与国王的斗争,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以成文法的形式宣布英国议会制度的确立。其后不久,议会通过《叛乱法》剥夺了国王招募常备军的权力。1694年议会通过了《三年法》,1701年通过了《王位继承法》,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司法独立于王权的原则。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将英国议会制度的变革比作“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

——摘编自张旭东《从制度变革角度看近代英国的崛起》

材料二   美国是“一个从未经历过封建主义,一开始就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年轻国家”。因而,以杰弗逊为代表的美利坚的设计师们在构筑国家政体的问题上,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与美国的需要结合起来,提出了“立体分权”“双重制衡”的理论: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实现“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同时实行中央和州两个层次之间的分权,即把分权制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结合起来。美国1787年宪法是“立体分权”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标志。但在国体确定的条件下,分权制的背后是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对美国政治的垄断,美国两大政党非极化的深刻根源在于它们具有相同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性质。

——摘编自赵海月《论美国立体分权的理念与模式》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美两国的政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国“立体分权”理论。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英、美两国政体的因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在拉美确立了殖民统治,攫取了大量财富,并迁移大量人口至拉美,逐渐形成克里奥尔人(土生白人)、印第安人、黑人等共处格局,也使混血成为拉美最普遍的人口。欧洲文明也在印第安文明和非洲文明的碰撞磨合中发展成独特的拉美文化。18世纪,西班牙政府规定:半岛人(欧洲移民)优先获得官职,并减少克里奥尔人参与教会和国家事务的机会。至18世纪中后期,部分克里奥尔人开始以“美洲人”自称,并在文学作品中反复使用“祖国”“民族”“我们的美洲”等词汇。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美各地相继举起“贸易自由、平等、财产权和人身保护权”的战斗纲领,掀起了独立战争风暴。

——摘编自张家唐《论拉美民族独立意识的形成》

材料二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拉美独立运动和北美独立战争相比,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范畴;它用武装斗争推翻了西方的殖民政权,对世界历史的进程都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但是,拉美却没能像美国一样,迅速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摘编自郑昌发《从世界历史全局看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的性质和特点》

(1)根据材料一、归纳拉美民族独立意识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并指出独立后的拉美国家与美国发展道路大不相同的根源。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2年到1906年梁启超在流亡日本期间写了《新民说》。在书中梁启超认为一个人应该公德和私德兼备,传统的儒家伦理主要是在私德上着力,导致国民缺乏公德,而公德是国家所赖以成立的根本因素。梁启超特别反对中国传统所提倡的宽柔以教、以德报怨的妥协主义,这将会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1919年梁启超在游历欧洲的时候写下了《欧游心影录》。在文中他认为由科学所带来的物质进步并没有给人带来预想中的幸福,反而导致了精神的迷茫。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文化上就是要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存有敬意,并融合中西方文明,建立一个世界主义的国家。梁启超他还认为竞争和强者的权利会导致社会的不公,要用互助主义来补救,中国古代就有丰富的互助精神。

——摘编自干春松《梁启超儒学观的转变—从<新民说>到<欧游心影录>》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儒学的现代转化上取得新的进展。从80年代起,海外现代新儒学的学术成果被陆续介绍到大陆,助推了大陆的“儒学”热。学术界开始重新正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传统文化寻找现代化的思想资源。新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为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民族复兴必然带来文化的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的儒学现代化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摘编自郭瑞《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中的儒学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新民说》和《欧游心影录》中梁启超对儒学认识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儒学发展的特点及启示。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吕大钧(1029-1080年),字和叔,出身于关中蓝田吕氏家族。当时张载创立“关学”,强调“学贵致用”“躬行礼教”,“大钧从张载学”,带动关中学者趋向张载求学,形成“关学之盛”。1070年,王安石在全国推行保甲法,使国家权力触角深入了广大乡村。《宋史·吕大钧传》记载:“与大忠及弟大临同居,相切磋论道。”秉承张载礼学“致用”、躬行礼教的理念,于熙宁九年(1076年)闲居蓝田家中之际,撰成《吕氏乡约》并推行开来。“《乡约》曰:凡同约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吕大钧在与友人刘平叔书信中道:“今庠序则有学规,市井则有行条,村野则有社案,皆其比也,何独至于《乡约》而疑之乎?”张载说:“秦俗之化,和叔有力”。朱熹称《吕氏乡约》“今为令申”。

                                                                    ——摘编自杨建宏《〈吕氏乡约〉与宋代民间社会控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吕氏乡约》撰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吕氏乡约》的意义。
2024-05-0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世纪60年代起,英国普通出庭律师的人数持续增长,他们隶属四大律师会馆管理。律师会馆是自由社会团体,自主决定出庭律师资格授予和免除。17世纪初,出庭律师不得接触当事人作为律法规范下来。17世纪末,专门从事事务性工作的法律代理人被排斥于律师会馆和法庭辩护席外,他们只能从事非诉讼事务,在有关材料准备完毕后交由出庭律师完成辩护工作。16世纪中叶,那些既不是出庭律师又不是代理人而只是协助当事人或代理人完成辅助工作的事务律师队伍急剧壮大。到1750年,一项议会法案表明事务律师资格和代理人资格可互相通用。1793年,代理人—事务律师建立职业协会。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二元律师制度的起源、演变与发展走向》

材料二1866年,外籍律师出现在租界领事法庭上。外籍律师的进入打破了中国封建法庭只审不辩或只判不审的传统审判方式。1906年,清廷拟定《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将律师制度单列一节;规定由政府确定律师名额,由政府分拨,并将律师纳入品官之列。1912年后,苏沪杭等地出现律师自治性团体组织——律师公会。北洋政府于19129月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律师单行法规《律师暂行章程》,规定律师执业要通过律师资格考试;将律师公会置于司法机关监督下,规定“地方检察长得随时出席于律师总会及常任评议员会,并得命其报告会议详情”。中国律师制度正式建立。

——摘编自姚秀兰《中国近代律师制度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与清末民初中国律师职业变迁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律师制度建立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律师制度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人本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和古希腊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密切相关的。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大殖民运动“使希腊本土诸国古老的自然经济,迅速转化为商品货币经济”,希腊的工商业迅速发展起来,并走向工商立国的道路。工商立国不仅使人的实践潜能和认识潜能得到发挥,造成了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皆不易满足的心理和不断向外拓展的意向,也使人们树立积极进取、竞争冒险、求真求知的精神。这种意识使人们能够摆脱外在的羁绊,在内在需要的驱动下实现人本身的向往和追求,从而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形成了探讨人、尊重人的思潮。

——摘编自王永本《古希腊的人本思想》

材料二   在苏萨一次盛大奢华的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亲自带头同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女儿斯塔提拉结了婚。许多马其顿的将领也娶了波斯显贵的女儿。同日参加婚礼的竟达一万对之多。后人称这一行动为“欧亚联姻”,而且整个婚礼是按照波斯人的传统习俗进行的。在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郑重宣布:与亚洲女子结婚的马其顿人可以享受免税权利。他还亲自馈赠给他们许多礼物以示鼓励。

——摘编自傅利华《略评亚历山大东征》

材料三   在印度西北部,希腊的雕刻艺术与印度的佛教精神相结合,奠定了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基础。在阿姆河畔,屹立着希腊式的城市。城中的神庙既有宙斯的巨像,也有当地的神祇。小亚细亚的卡帕多西亚、本都、俾提尼亚和亚美尼亚的当地小君主,也对希腊文化一见倾心,他们接受希腊的崇拜名称,在宫廷中使用希腊语、修建希腊式神庙,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新建的城市,都力图与希腊人、马其顿人君主国的国王同列。

——摘编自杨巨平《“希腊化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交流大汇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希腊人本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历山大举办集体婚礼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上述材料,概括希腊化文化的特点。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9118日,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和会在巴黎召开。威尔逊十分重视这次国际会议,他认为实现他的“十四点”世界计划的时机到来了,因此决定亲自率团参加和会。事前,许多人包括威尔逊的朋友都不赞同总统亲自与会,他们认为总统参加会议,将使美国成为“争吵者中的一员”、而失去“世界仲裁者的地位”。但是固执己见的威尔逊还是率队亲往,企图亲自在和会上推销他的战后世界蓝图。在他率领的代表团中,几乎清一色由民主党组成,只有亨利·怀特一个共和党人,这样,威尔逊的外交行动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在野党的支持。在他的“十四点”中,他认定“国际联盟”是达到目标的首选途径,因此,他把赌注都押在了国联上。但是事与愿违,在巴黎和会期间,威尔逊步步后退,最终一无所获。

——摘编自王纬、戴超武《美国外交思想史(1775一2005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亲自率团参加巴黎和会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威尔逊参加巴黎和会最终一无所获的原因。
2024-04-0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4届高三3月教学质量测评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60年代,非洲大陆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 1961年,中国与坦噶尼喀建交。1964年,坦噶尼喀与独立后的桑给巴尔合并,改称坦桑尼亚。 当时的坦桑尼亚领导人设想建设一条从内陆国家赞比亚到坦桑尼亚最大海港的铁路,这既能方便赞比亚的铜矿出口,同时又可以为周边地区的反殖民主义斗争提供支援。但他们先是遭到西方国家和金融机构的刁难,后又遭到苏联的拒绝。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表示:西方帝国主义不干的事,我们帮着你干,而且我们干的话,会干得很漂亮。坦赞铁路从1968年开始勘测设计,到 1976 年建成,中国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 100万吨,派出技术人员约5万人次(其中牺牲在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中国员工将近70位),总投资约 10 亿元人民币。通车后不久,中国把铁路运营完全移交当地,撤回了全部中方员工。2013 年,习近平主席出访坦桑尼亚,特别赞扬了坦赞铁路精神,还到援坦牺牲烈士的墓地凭吊。

——摘编自周南《我国援建坦赞铁路的决策背景》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坦赞铁路建成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