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国至秦

官吏俸禄形式主要以斗发给粟米

西汉

官的大小和俸禄级别以“石”表示,俸禄以斛为计量单位,按月发给粟米;汉宣帝时因“小吏皆勤事,而俸禄薄,欲使其毋侵渔百姓,难矣。其益(增加)吏百石以下俸十五”

魏晋

帛、粟、钱各占⅓

唐代

唐初大体沿隋,俸禄有粟、田、钱,俸禄依官的品级九品正、从分为十八级。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将各种粮钱合为一起,以月俸为名,随月发钱

宋代

官员的俸禄丰厚,名目繁多,如最高文散官除每月给俸钱120贯钱外,还有绢绫罗锦以及职钱、公用钱、出差费和仆人费用等

元代

俸禄支付纸钞,也叫俸钞

清朝

在京文武官员每年俸银,一品180两白银,二品155两白银,以此减少。京外文官俸银与京官相同,但没有禄米,而武官的俸银减半。雍正帝,七品知县每年只有45两俸银,“不取之百姓,势必饥寒”,因此,推行养廉银制,其数目大大超过各级官员的俸银

——摘编自曾宪阳《浅议古代官吏的俸禄》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官员的俸禄”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的帝国权利意识源于法国早期作为一个殖民强国身份的记忆。尽管拿破仑的失败损害了法国的扩张主义政治,但重新点燃了帝国的扩张野心和荣誉感。许多自由主义者转而相信法国应当在世界大国占据恰当的位置。“文明使命论”为法兰西帝国的海外殖民事业蒙上一层道德想象和理论基础。正如维克多·雨果所言:“我们来到这片古老的罗马土地,不是为了给我们的军队灌输野蛮,而是为了给整个民族灌输文明;我们来到非洲不是为了带回非洲,而是为了把欧洲带到那里”。

——摘编自刘文明《自我、他者与欧洲“文明”观念的建构》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以后,将非洲人从“贵族暴政”中解放出来,奴隶的废除成为第三共和国在西非重新进行殖民扩展的重要理由。随着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扩张加剧,现代化的道路、诊所、学校、农业等建设被打上“文明使命”的新愿景。欧洲的殖民统治也借此加以合法化。随着殖民教育事业和精英主义政策的开展,法国在西非和北非的殖民统治逐步稳定下来。20世纪,殖民地风起云涌的民族主义运动迅速瓦解了法国的殖民体系,迫使殖民者调整殖民宗主国与被殖民者之间的关系,重塑一种全新的殖民形式。

——摘编自张玉友等《法国“文明使命”的话语霸权及其历史陷阱》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国“文明使命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宣扬“文明使命论”带来的影响。
2024-05-0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新高考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历史进程的多元性的内涵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矛盾性。持全球史观的史学家们注重研究历史发展的空间维度的横向改变,他们认为,历史就是世界一体化的过程,是人类文明向全球辐射扩散的过程。由分散到整体最能说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但是,世界的碎裂同样也是历史进程中发生的必然现象。庞大帝国的解体释放出来的政治能量而弹射出若干独立的主权国家;殖民主义的瓦解引发的第三世界运动导致了众多民族国家的兴起;现代化浪潮中涌现出了社会形态转型的不同模式和不同发展道路;民族矛盾、文化隔阂、宗教对立、文明冲突,形成了巨大的裂变张力。

人类历史是在全球一体化以及世界秩序和运行规则的合理化这两种力量或运动的冲突和协调的动态平衡中向前发展的。

——摘编自王玮《世界历史进程的悖论:整合与碎裂》

请以“世界历史进程中的整合与碎裂”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王猛在辅佐前秦的过程中,不仅严明法纪,严厉打击中央权贵、地方豪强,而且还亲自领军打仗、东征西讨,为前秦扩张土地,为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还通过积极兴修水利、减租减息、修建梯田、改造盐碱地等措施鼓励农民耕作,保障了前秦的后勤储备。除此,王猛“整齐风俗,渐兴学校”,提倡儒学,以教化为本。前秦亦是设中央太学,建立各级地方学校,实践“以礼治国”的思想。王猛还重视人才的选拔,凡是有“殊才异行、孝友忠义、德业可称者”皆委以任用,如房旷、房默兄、韩胤、阳瑶等人皆是有才之人,都被王猛力荐为官。在一大批的人才之中,不但有汉族、氐族之人,亦有鲜卑、羌族等人。

——摘编自王新文《论王猛治国思想的特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王猛在前秦的改革措施。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猛改革的影响。
2024-03-26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华大联盟团队2024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全国乙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沈家本是晚清著名的法学家、法律教育家,亦是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自同治三年(1864年)入刑部供职,直至民国二年(1913年)去世,除却八年外放经历,他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法学研究与实践中。在沈氏心目中,法学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希望通过改革者的努力,昌明中国法学,对内既可以政平讼理、保境安民,对外则模范列强、齐一法制,藉以收回领事裁判权。当列强入侵,晚清法律改革的序幕逐渐拉开,如何使法律成为国之利器,在沈氏看来,研究“西人之学”的最佳方式莫过于建立新式法学教育,培养新型的法律人才。他提出了“兴学明法”、“预储人才”、“重设律博士”等一系列法律教育思想。在主持变法修律的过程中,沈家本把法律教育的理论付诸实践,他翻译西方法律文献、创办京师法律学堂、兴办北京法学会等尝试。沈家本也注重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努力提升法学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派员实地考察外国司法制度和法律教育概况,引入西方法律价值观念的同时,不超脱中国本土的现实国情;他也积极普及法律常识,加强法学基础教育,努力使民众明法、守法、用法。

——摘编自黄飞翔《理论与实践:沈家本法学教育思想及当代鉴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沈家本法学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沈家本法家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民间慈善活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绝大部分地区都涌现了民间社会主持的慈善组织,尤以善会善堂为代表,其类型多种多样。18世纪中期以后,江南地区的善会善堂,在发达的地方经济的支持下,不仅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更是地方权力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步入近代,以教化为指归的慈善组织已经不能适应现实需要,于是新型慈善组织应运而生。维新运动兴起以后,突破传统善举范围的新兴慈善机构纷纷出现,如戒烟会、阅报社、不缠足会等。晚清时期以陈炽、郑观应等人为代表的知识群体,纷纷倡议教工艺以救贫民的思想。在这种社会舆论的鼓动下,清政府逐渐接受了“教养兼资”的救助理念,并在新政时期作为国家政策提倡施行。民间力量也积极参与,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以及直隶、山东等省境内,普遍创建了此类新式教养机构。晚清以来,为了促进在中国的传教活动,无论是天主教还是新教势力,都着意于将开办慈善事业作为传教活动的有力配合。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得以越来越深入地进入中国,教会力量随之得到了较多开展慈善事业的机会。

——摘编自朱浒《从一尊到多元:晚清社会救济机制的结构性演变及其意涵》

材料二   19504月,中国人民救济总会正式成立。救济总会是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的群众性的救济组织,团结并领导全国从事救济福利事业的团体和个人,协助政府组织群众进行生产节约、劳动互助,以推进人民大众的救济福利事业。救济总会“以城市救济工作为主,以农村救济及福利事业为副”。195211月,救济总会工作会议提出:“各地城市救济工作应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通盘计划下进行”。“救济分会在组织性质上是人民团体,在领导关系上是属于当地政府,而在实际工作中,应成为民政部门进行城市救济工作的直接的得力助手”。19531011月,第二次全国民政会议就城市救济工作指出:“对无依无靠无法维持生活的残老孤幼和贫民以及游民等,应根据必要和可能按其有无劳动力分别予以教养、救济或劳动改造,对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应设法使其在城市或去农村参加劳动,以自食其力。必须纠正那些想把城市所有贫民、游民等一下子包下来,都施以救济的错误观点”,并要求“继续整顿生产教养院”。第二次全国民政会议之后,我国城市社会救济事业发展日趋规范。

——摘编自任云兰《1949-1956年天津市社会救济政策的制定及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至晚清时期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变化,并指出造成这些变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救济政策的主要特征,并分析该时期的社会救济产生的影响。
2024-02-10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大联考(4月)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梁武帝(南朝)的时候,已经是北魏后期,正是北方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梁武帝认为,北方统治者崇尚佛教,佛教吸引了很多信众。南方要是打压佛教,那不是把人口都赶到北方去了?所以有很多因素导致梁武帝崇尚佛教。即位不久,梁武帝就下令修建了很多寺庙。在崇佛的同时,梁武帝也大力推广儒学教育。首先,他在建康设立主要招收寒门子弟的五经馆,并且免除他们的生活费,考试及格就给官做。随后,推广儒家教育的学校在各州郡遍地开花。紧接着,梁武帝又把学校开到自己身边,下诏成立国子学,让皇太子、宗室、王侯学习儒家经典。授课的老师中,时不时还会出现梁武帝的身影,梁武帝以儒治国,绕不开对古代礼仪制度的传承。在梁武帝的支持下,原来的礼仪制度和一些国家大礼一起被重新归类,一种新的五礼体系正在酝酿和走向成熟。梁武帝在对儒家礼仪制度进行规范的同时,也在对佛教的戒律进行着规范,制礼班子组建几年后,规范佛教礼仪的班子也建立起来了。

——摘编自卜宪群等《中国通史·三国两晋南北朝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武帝崇佛尊儒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武帝尊儒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主要影响。
2024-02-0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大联考(2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洋务派官员丁宝祯在创办山东和四川两大机器局的过程中,“决不用一洋人指示”。他认为“中国知用洋枪而不能自造洋枪,非受制于洋人,即受骗于洋行,非计之得者也”“设厂内地,不为彼族所觊觎,万一别有他事,仍可闭关自造,不致受制于人”。同时,他指出“从前中国各厂雇用洋匠,少则七八名至一二十名,每名工值发费二三千金,统计各洋匠一岁所费已逾巨万”,但“外洋兵官能熟练枪炮者究亦不可多得,间或有之又不愿受聘,即或受雇亦多不能尽力传授,概属虚文”。为此,他招揽了“心思精密,于机器、洋务颇能讲求,而事事踏实”的徐建寅、薛福辰、曾昭吉等人。在他们的筹划下,两大机器局相继开办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如川督刘秉璋就承认“该局(四川机器局)专铸铜帽、后门枪弹炮弹及赶造洋火药较有把握”。但李鸿章也曾提到过“仿造马梯尼后门枪……机簧不灵,弹子不一、准头不远,较英国所制大逊”

——摘编自向中银《浅析丁宝桢“拒聘洋员”的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丁宝桢“拒聘洋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丁宝桢“拒聘洋员”的影响。
2023-12-0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三)文综历史试题(全国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该法(1601年英国济贫法)首次正式确立了政府负有对没有工作能力的贫困者提供帮助,帮助贫困的孩子做学徒,给身体健全者提供工作,以及保障穷人的最低生活水平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该法令还将救济对象分为三种,区别对待。通过设立教区的贫民监督官和教育济贫委员会,建立贫民教养院、贫民习艺所,组织贫民和孤儿习艺所等措施开展救济。

——摘编自贺葸葸《评析中世纪晚期英国济贫法》

材料二   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颁布以下法令。

法令内容
《国家保险法》(1946年)投保人在怀孕、疾病、工伤、失业、丧偶、退休时可以中请得到补助
《国家健康福利(工伤法)》(1946年)雇工受伤后,除了由雇主支付一定的费用外,还可获得国家颁发的救济金
《国家医疗法》(1946年)给予每个英国公民免费享受医疗、药品、住院和护理等福利
《国家援助法》(1948年)对根据上述法令尚不能满足需求的人提供帮助
其他政府发放食物津贴,降低食物价格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材料三   当福利国家制度造成一系列麻烦乃至危机,迫切地需要改革时,其改革的主动权却掌握在民众的选票之中。普通民众对自己的直接物质利益显然有着更为感性的认识,因此他们往往本能地反对一切有可能削减福利的改革……事实证明,不改革是等死(国家被福利包袱所拖垮),改革是找死(执政党立即下台)。政府在这样的形势下,想不“混日子”也难。吕磊、陈晓律《当代西方福利国家的危机—以英国为例》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世纪英国济贫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17世纪济贫法相比,英国现代保障制度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谈谈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休闲生活视为实现人生幸福的途径。古希腊每年有50多个大众狂欢的节日,政府要求一个人首先应该成为一个能够创造和享受幸福生活的好公民,不必人人都是至善的人,公民个人的快乐和不适决定了有利与有害之间的界限。当人的自然人性与社会秩序发生冲突时,人们应依据自然法而行动。在国家层面,为全体公民提供享受休闲生活的必要条件是城邦(国家)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是判断一个城邦政治是否修明的重要指标。在个人层面上,对休闲生活的选择是公民个人的自由,享受休闲生活实现公民权利的重要途径。

——摘编自张玉芝《中西方古代社会休闲观念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工厂中开始实行法定周末假日。使工人定时休闲的时间有所增加。在1850年以前很多产业工人就开始享受星期六半日假。1859年据工厂视察员报道,工厂法的实行,更加明确清晰地划分了工人的工作时间和休闲时间。与此同时,工业化生产使日常消费品的数量增加、价格下降,极大地改变了人们日常休闲的方式和内容。是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人的收入更是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正是由于收入的增加,才使商业化休闲活动和新式休闲消费品得以稳步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而这一时期的铁路不仅能够通往工厂或办公室,还能通往海滨和乡村,这为人们带来了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

——摘编自马婕好《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休闲生活》

材料三   知识化、信息化的今天,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的发展趋势,不仅给人们观念带来根本的转变,而且给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一定的冲击。它使个体的自由意识和主体意识得到不断强化,从而促使人们形成自主的生活方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在日益发展的横向文化交流、融合中,将越来越形成高度文明、进步、新颖、科学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生活品味、生活质量必将不断提高。

——摘编自刘海春《现代休闲生活方式的本质、样态及未来走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对休闲生活的态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休闲生活转型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球化对现代休闲生活的影响并概括推动民众休闲生活发展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