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2017年9月,我国考古专家受邀前往蒙古国联合发掘的名为高勒毛都2号墓的古代匈奴贵族墓葬群。该墓葬群不仅出土一件金皇冠(如右图),还有一件很特殊的随葬品——玉剑璏,虽然它在我国中原地区很常见,但在蒙古还是首次发现。根据文物测定,该墓葬的年代在公元前166~公元前28年。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印证(     
A.蒙古全境都曾归属汉朝管辖B.汉匈间存在一定的经济文化交流
C.该地是丝绸之路的必经路段D.汉代在蒙古地区设立了岭北行省
2022-12-23更新 | 161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距今4000年前后,陕西神木地区进入繁盛期。在当地的石峁遗址考古中发现了良渚遗址的玉琮、湖北天门石家河文化的玉鹰、玉人头等众多文物。这说明当时(     
A.阶级分化日趋明显B.存在地域文化交流
C.玉器成为权力象征D.各地迈入国家阶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考古发掘,在距今约5000年前辽宁西部山区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中,已经出现规模宏大的坛、庙、冢等祭祀礼仪性建筑,其中发现了以龙、凤、人等为题材的成套玉礼器,下图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玉猪龙明确出土于墓葬中,而且成对佩戴在墓主人胸前,是社会地位、等级、权力的象征,是按照一定规格制成的原始“礼器”。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文物可以说明辽河地区开始出现阶级分化
B.研究红山文化有助于了解母系氏族社会文明
C.此遗址展现了公元前5000年前后的辽西风貌
D.此遗址是中华文明“多元并进”格局的例证
2023-06-20更新 | 24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高考历史模拟预测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李济(1896—1979)又名李济之,湖北钟祥人,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李济始终将考古学视为历史学的分支,认为考古学的责任是用自然科学的手段,搜集人类历史材料,整理出来,供史学家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真实可靠的历史,最终推动健全的民族意识形成。针对上古史研究文字记录严重不足的状况,李济认为应关注地质、气象、古生物、人类文化遗址、民族学、人类体质学等各涉及多门学科的资料。他主张采取比较法,做到中国与外国比,国内各区域相互比,“比较各处的事实”“认识各处实物的真正价值”。他赞成在考古资料收录方面应详细记载出土时间地点和周围环境的做法,认为这体现了史学家求真的态度与素养,此外还要保持有控制的想象力。

——摘编自杨天通《考古和人类学视野下的古史重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李济的学术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考古学对史学研究的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出土了大量秦汉时期的铁器,其中铁农具的出土数量在整个出土铁器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下表为荆楚地区出土的两汉时期主要铁农具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
荆楚地区出土的两汉时期主要铁农具统计表
出土地点铁农具(单位:件)时期
江陵凤凰山持面男佣1、持斧男佣1、持锄头女佣2西汉前期
荆州市瓦坟园铁镰,铁斧(数量不明)西汉晚期
随州义地岗铁斧4东汉中期
江陵马眼桥遗址铁锄1东汉晚期

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迅速B.荆楚地区冶铁技术先进
C.农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D.政府鼓励民间自行冶铸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表3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已发掘的部分重要的北魏墓葬及研究发现。

地点墓葬研究发现
山西大同文成文明皇后冯氏永固陵砖石混构的多室墓
平城镇将元淑夫妇合葬墓形制更接近宣武帝景陵
河南洛阳孝文帝长陵、宣武帝景陵、孝明帝定陵北魏迁洛前后帝陵制度的承接关系及所发生的变化
常山王元邵墓
阳平王元岡墓
清河王元怪墓
土洞结构墓室的规模一般要略小于砖室墓,墓葬规模的大小估计和墓主生前的实际权势密切相关
燕州刺史寇猛墓
瀛州刺史王温墓
出土位置在元氏贵族墓地外国区域,进一步证实了学者关于洛阳北邙北魏墓葬布局的推论
陕西华阴杨舒墓
内蒙古姚齐姬墓
山西太原.陇西(位于今甘肃省)辛氏家族墓地证实《魏书》所载“世祖之平凉州,(辛氏先祖)绍先内徙,家于晋阳(今太原)。”

——摘编自杨哲峰《北魏墓葬考古五十年》


(1)据材料,概括北魏墓葬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材料,说明历史研究中考古发掘的意义。
7 . 战国前期的曾侯乙古墓出土的《天文图》为目前已知的中国和世界最早的一张具有二十八星宿的天文图(如图所示),该图绘在古衣箱盖上,中心书写篆书“斗”字,“斗”字按顺时针排列二十八星宿的名称。该考古发现可实证我国(     
A.系统性天文观测历史悠久B.天文学萌芽缘于数学进步
C.“书同文”在战国时已实现D.早期国家王权依附于神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