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其正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河西走廊;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领,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唐朝统一后,河西走廊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11世纪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能向北渡过黄河,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进入西域。从元朝起,河西走廊成为中西方交往的稳定通道。



图1 路上丝绸之路图       

材料二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马克思



图2   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   ……需要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的份额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称。



图3 1948年以来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从中概括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特点。
(2)从图1到图2,商业贸易的范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马克思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什么因素有关?
(3)图3反映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构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这一变化成因的认识。
(4)结合图2和图3,说说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2021-10-3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0-2015年中国务工迁移量与产业(就业)结构比重变化示意图


——据人口普查、抽样调查数据与2016年《人口与就业年鉴》


(1)指出务工迁移量与产业(就业)结构比重的变化趋势。
(2)任选一个方面的变化趋势进行原因分析。
2021-05-13更新 | 16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材料一   《九章算术》列举的题目: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升之三;今有人持金出五关,前关二而税一,次关三而税一,次关四而税一,次关五而税一,次关六而税一。并五关所税,适重一斤。问本持金几何?答日:一斤三两四铢五分铢之四。

材料二   中国古代海关前身,始于唐中期的市舶使,宋代改为市舶司,元明清时期虽经"禁商泛海”令等原因常设常废,直至清康熙年间被海关所取代。市舶司涉及到征税、管理外贸、外国商船管理救助、番人子弟教育等。元代制定了《市舶抽分则例》《整治市舶勾当》法律,通行全国。清康熙年间设立粤、闽、浙、江四海关,是海关名称的最早出现。海关行使征税的权力,而收购外商货物、管理外商的职责则由特许商行负责。

——摘编自白明《中国对外贸易史》

材料三   清代的海关财政体制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期,即1757年至1842年的传统海关时期(粤海关时期),1842年至1864年的新旧海关过渡时期以及1864年至1911年的新海关时期,这三个前后相继的时期恰恰反映了清代海关财政体制的近代化。促成晚清海关近代化的因素固然是多方面的,然而晚清的对外战争赔款无疑是促成海关近代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一方面,巨额的对外赔款都是以海关作为担保,总税务司利用关税担保之机,蓄意兼并通商口岸常关,扩张海关权势,构成了海关事务与赔款债务紧密结合的一体格局,完全沦为债权国榨取利益的代理机构;另一方面,由于关税作为对外赔款的担保,清政府实际上丧失了对海关的管理权。受制于列强的中国海关更易于接受西方先进管理体制,这在海关的财政管理方面尤为明显,大大促进了海关财政管理体制的近代化。

——摘编自李世荣《晚清对外战争赔款与海关财政管理体制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九章算术》反映的汉代有关关税问题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汉代税关、市舶司、清代前期海关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中国海关制度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019-01-17更新 | 40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邹平双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第五次周测历史试题

4 . 间是人类经济活动的载体,一定时期的经济空间布局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历史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

省区嘉靖至万历顺治至雍正乾隆至道光
集市数集市数集市数
直隶132527537
陕西(关中)143238264
江西459545976
福建(不含台湾)131205511
广东12701959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材料二

材料三50年代,苏联高级经济专家和政府首脑曾经提出:中国的经济建设要想快速发展,必须集中在沿海和东北地区搞建设。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与苏联方面进行了反复协商,最后决定106项民用工业企业的21项,建在西部地区,44项国防工业企业中的21项,摆在西部。

——摘自《国防工业与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时期与民国初年工业布局的差异及原因。

2017-09-1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毕加索,西班牙画家、雕塑家,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追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造为自己的风格,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和谐和统一。其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他的作品花样繁多,或激昂或狂躁,或可亲或可憎,或诚挚或装假,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但他永远忠于的是——自由。他的艺术历程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从具象到抽象,来来去去,他反对一切束缚和宇宙间所有神圣的看法。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毕加索画作的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毕加索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2017-05-2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6 .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整个世界面向未来的客观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芭比娃娃玩具生产情况简表

原料来源半成品加工假发制造包装材料组装地点
中东国家中国台湾地区日本美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材料二2008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正式生效,墨西哥4种农产品玉米、大豆、蔗糖和奶粉市场对美国、加拿大完全开放。1月31日,墨西哥农民举行大

规模示威,要求政府就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展开重新谈判。

——摘自新华网

材料三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开启这一趋势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新闻反映了什么问题?

(3)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的观点。

7 . 世界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不是简单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而其联系加强的基础是经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写出材料一中A.B两处所代表的古代文明。自1500年起,人类开始走出分散状态,指出与这一变化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二 自道光(1782—1850年)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道光年间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以及“大开海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材料三 随着世界联系的日益密切,从经济角度看,世界经济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

(3)参照上图,结合所学知识,请在材料三ABC处填上内容并说明填写的理由。
8 .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指出以上企业的相同特征,并分析其出现的意义。
材料二 下表展示了1914—1918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2)据材料二,指出1914~1918年华商进口火柴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当时情形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排挤和打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因素。
2015-10-30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东滨州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9 . 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下图图1是唐朝都城长安图,
图2是清明上河图中的东京汴梁城,图三是明清苏州繁华图。

(1)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的知识,试分析唐朝城市发展的特点。
(2)与图一相比图二城市发展有何新变化?
(3)根据图三,结合所学的知识,试分析明清城市发展的特点。
(4)图中反映出城市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010-09-06更新 | 6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山东省阳信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10 . 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维护国家稳定发展、促进世界和谐进步的前提和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伤亡人数达到了5000万人,其中包括2000万苏联人、1500万中国人、500万德国人、250万日本人、100万英国人和法国人、30万美国人。最令人震惊的是,在这5000万伤亡人数中,有近五分之一的人是被残忍杀害的。这1000万受害者是因种族、宗教、政治或其他原因而被当作“不受欢迎的人”被灭绝的。

——摘编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材料二

全球和地区性安全问题持续增多。国际军控和裁军遭遇挫折,军备竞赛趋势显现。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形势错综复杂,国际防扩散机制受到实用主义和双重标准危害,面临新的挑战。极端主义、恐怖主义不断蔓延,网络安全、生物安全、海盗活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凸显。伊朗核问题解决出现波折,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仍面临困难。

——摘编《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

材料三

社会信息化带给人们便利的生活,也带来种种弊端。它使保护个人隐私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影响着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它让网络成为良莠不齐的各种意见的汇集地,甚至成为个别别有用心的国家、集团或个人利用的工具。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伤害。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全球和地区性安全问题增多的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可以从哪些角度考虑安全问题,并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如何保障安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